太平洋战场,盟军海陆都不断取得顺利,而日军方面,却屡战屡败,就连天皇都坐不住了。
这次会议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对华战场,一个是东南亚战场,会议一直在争论中,陆海军的矛盾再次爆发,海军第一次提出由攻转防的建议,但是陆军方面,却认为单纯的防御过于被动,会议开了二天还没有一个结果。
最后还是东条为首的进攻派占据上风。
自今年起,即将赶赴战场的日军从东京一家剧院的巨型广告牌下经过时,就会看到那些广告上的标语是:我们不会停止进攻。
采取节约措施来巩固本土。
在战争刚开始时,由于日本领导者制定的作战计划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消费品生产的大规模减少,因此政府发动了一场节约运动,主要是为了使人民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
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他们每天跟着国营广播网进行定时的锻炼,以此来加强身体素质。
他们还勒紧裤腰带,像日本禅宗的和尚那样,进行自愿的食量节制。日本禅宗和尚自愿戒食大米,只吃少量的水果和蔬菜。
人们努力去适应失去了以往一切便利的生活。从1940年开始实行严格的汽油配给,东京从午夜到凌晨5点,实行交通管制,爱国主义的妇女团在政府的发动下,对任何浪费油料开车去红灯区的家伙的姓名予以无情的揭露。
政府还号召进行服装上的限制。他们敦促妇女们将奢华的服装如西式裙子和华丽的和服束之高阁,换上农妇式的工作衬衣和宽大的裤子。口红、胭脂和眼影之类的化妆品全遭到禁止,而在美发店统统被关闭之后,朴素的短发成为了最流行的发式。
而日本的男人们无论军民,则响应号召,将笔挺的西服套装换成了毫不合身的卡其布制服,并且打上绑腿,带上军帽。最后,由于所有能利用的皮革都被用于为军队制造军靴,以至于所有地方的平民们都不得不穿上笨重的农村式样的木屐。
东京的一个身穿西式套装,头戴草编礼帽的警察正在训斥两位妇女,因为她们一个穿着西式洋装,另一个穿着和服,这些都被政府列为奢侈性的服装。
一位身披防空组织绶带的妇女微笑着展示名为“Mnpe”的宽大式女裤,这种裤子后来成为绝大多数妇女的着装。
东京附近伊豆半岛上的一群居民在户外进行柔软体操,背景为富士山。
一位身着白色制服的警察在新成立的全日本大众党(All-JpnMssesPrty)的一次集会上巡视。这个党是一个由农民和劳工组织的极左组织,仅仅存在了四个月之后,就被政府取缔。
一个男子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吃“日之丸便当”。这种饭菜象征着日本国旗,就是在白米饭中放一个红色的腌梅子。
在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健康宝宝大赛中,容光焕发的妈妈们抱起胖乎乎的婴儿排成一行。这种比赛举行了很多次,旨在宏扬母性。
驻守满洲士兵的未婚妻们在一所新娘学校中扛着锄头行进。
一群少年工人正在昭和电力公司的一家乡村分部中使劲推动满满一车用以制造水泥的石灰石。
来自妇女儿童的特别贡献
由于战争耗尽了日本的人力,那些留在本土的人们就被号召来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孩子们被分配去从事捡炭块以及其他简单的工作。再大一些的学生们则要到田里和工厂里进行繁重的劳动,而年轻的妇女们则被鼓励着去从事一种特殊的生产工作———生儿育女。
在此之前,日本一直被人口过剩所困扰,而且将其作为扩张的借口。而现在政府却宣称它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充实新占领的殖民地,并且发动起一场宣传攻势以期达到每年300万的出生量,这差不多是和平时期的一倍。
作为运动的一部分,日本政府禁止任何形式的生育控制,并且建立起许多婚姻介绍所和新娘学校,用来训练年轻姑娘们,她们将作为拓殖者驻守海外的日本士兵们结婚。
国家负担婚礼的费用,并且承诺只要所生的孩子达到或超过10个,将为其家庭提供免费的高级教育。
妇女们被鼓励着“把母性作为国家的命运”。首相夫人,同时也是七个孩子母亲的东条胜子告诉全国的人们:养育孩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大战初期日本军队速度惊人的胜利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军国主义狂潮,为了将它保持下去,日本的宣传机器不断地提醒人们日本军队体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美德。
对军事的狂热感染到了社会的所有阶层。满怀骄傲的母亲们给她们的孩子穿上装饰得漂亮的制服。
老师们告诉学生如果一个男孩子不投身于这嘲神圣”的战争,那么他就会耻辱终生。而对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日本专业相扑选手们响应征兵这样被大加宣扬的消息,尤其使青年们感到振奋。
甚至连那些一向信奉非暴力,讲求和平的和尚们也响应了征兵的号召。同时由于许多神道的神职人员入伍,以至于在神道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妇女替代这些男人做神职职位的现象。
在全国的儿童节中,身着陆军和海军将军制服的小男孩们庄重地敬军礼。
在1942年的一次卫国操练中,一排高大粗壮,大腹便便的相扑运动员摆出向右看齐的姿势,他们在日本是广受欢迎的传统项目运动员。
在一位陆军军官的指挥下,腰别刺刀,肩扛步枪的和尚们在他们的寺院中操练。
1943年东京街头,一位美丽的少妇停下来往一块钉着一排排钮扣的布上缝上一针红色的线。当有1000个人缝过之后,这块带着幸运祝福的布将被送到一位前线战士的手中。
一位路人在一位少妇手持的太阳旗上写上“力”字。当写1000个字之后,这面旗也将被送给一位前线作战士兵。
日本妇女肩负着维持本土和海外军队士气的责任。“国防妇人会”负责起了这些活动的协调工作,派遣它的成员们到火车站为开赴前线的部队送行,并敦促他们写鼓舞后勤人员的信件。
妇女们还通过制作护身符的方法来帮助那些素昧平生的士兵们,从护身符上他们可以确信自己拥有来自身后那片国土上全身心的支持。
最受欢迎的护身符叫做“千针带”,就由1000个街上的行人在一块布上一人缝上一针,然后将其送给前线的士兵,据说它象征着日本妇女的信任和忠诚。
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就收到了一个,是他的未婚妻和表姐妹制做的。坂井三郎写道,“没有哪个日本飞行员相信这种传统的护身符能避开子弹”,但当他想到他的未婚妻和表姐妹长时间“伫立在寒冬的街头”请求行人们为它缝上一针,“我当然会戴上它,”他最后写道,“而且我把它绑在我的心口上。”
还有一些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去制作另一种护身符,他们请行人们在一面日本国旗上写上幸运的祝福。许多日本士兵都在口袋里装上这么一面国旗参加战斗,因为这代表了他的国家。
日本人被鼓励着去东京广大而幽暗的靖国神社进行公众性的祈祷,在这里供奉着所有战死士兵的亡灵。
随着战争的死亡人数不可遏止地增加,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失去亲人的平民来这里祈祷。靖国神社成为了一个至为神圣的地方,有轨电车经过它的大门时都要稍作停顿,而行人们则停下脚步并深深鞠躬。
1941年,哀悼者们冒雨跪在位于东京闹市区的靖国神社外面。平民们最通常进行的就是为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亲近之人祈祷。也有许多士兵在他们乘船奔赴前线之前来祈祷一番。
今年,越来越多不利的消息传到本土,政府虽然没有公布真实战报,但是一些头脑聪明的日本民众,多少猜到了前方战场并不是电台中播放的那样一直大胜。
1943年夏天,战争打到了日本的家门口。从此往后,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源被从民用经济中调去支援军队作战,日本人民所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到了1944年的秋天,尽管这时美国的密集轰炸还没有开始,日本人已经深深陷入了他们所称的“黑暗之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