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准备了这么久,怎么说不打就不打了?理由很简单:今非昔比了!
两年多前,日军占了拉包尔,依仗着天然良港,这里很快就发展成了这一带地区的最重要的陆海空军事基地和军事中心。.尒.説.蔟.它的军事力量,向南可以辐射到巴布亚半岛的莱城、萨拉莫阿以及布纳戈纳;
向东南可以远至千里之外的瓜达尔卡纳尔和图拉吉。在它的后方,也就是北面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特鲁克。两年来它是许多美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本来说得好好的,金上将也是主张要拿下拉包尔的,只是采取的方法与麦克阿瑟不同,怎么说改口就改口了呢?
其实金上将改变主张也是有道理的。想当初,拉包尔风光无限,海上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一大堆,天上飞机一大群,三番四次冲到瓜岛,与美军大小干了几十仗,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最后还是日本人棋差一着,认栽了。
日军在瓜岛虽然元气大伤,但还余勇可贾,在新乔治亚还是在和美国人对着干,只是那些个飞机军舰干一仗折一点,干一仗又折一点。金上将其实这时已经看出点名堂了:
照这样打下去,哈尔西一定会将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岛弄到手,麦克阿瑟也肯定能把莱城萨拉莫阿以至胡翁半岛拿下来。包围、孤立拉包尔是迟早的事。到时候拉包尔就是孤家寡人一个,既救不了人家,人家也救不了它。
如果哈尔西占了新乔治亚和布干维尔,蒙达机场和布因几处机场,就会归美国人。麦克阿瑟也是占一个地方,就会建一处机场,离拉包尔最近的机场已经在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纳岛上派上用场了。这么多机场轮番出动空袭拉包尔,这拉包尔还谈什么昔日辉煌,过不多久就是破烂摊子一个了!原来的显赫地位和对盟军的威胁将不复存在,而夺取拉包尔也会失去了原先的意义。
消息一出,老麦听了确实有点胸闷。什么叫胸闷?就是既感到很恼火,很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罗斯福要派麦克阿瑟的用场,委了他一个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头衔,是看重他昔日的显赫声名。
但他这次并不是顶着光环来的,而是背着菲律宾败军之将的名声来的,别人嘴上不说,心中有数。就算老麦他自己肚里也明白,平日里也就装装糊涂了,心里无时不刻不在想证明自己,但要证明自己,谈何容易。
但那时美国,举国上下都很艰难,要慢慢积蓄力量,麦克阿瑟在布里斯班,在莫尔兹比也得慢慢经营。那时的日本人凶得很,不要说打败它,能顶住它就不容易了。
总算在珊瑚海把日本人顶了一下,但这也不是他顶的,功劳要算在尼米兹头上。接着中途岛完胜,一天打掉日军4艘主力航母,也是尼米兹和海军的功劳,麦克阿瑟在旁边只有眼红的份。
一直要等到瓜岛战役打响,才轮到他上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了一个小小的布纳,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配角罢了。瓜岛海战之后,尼米兹有一段时间没动静。这期间,老麦和哈尔西在巴布亚半岛和中所罗门忙起来了,老麦占了日军手中的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纳岛,又在纳索湾登陆,风水轮流转,轮到麦克阿瑟当主角了,下一场重头戏要在莱城开演。
不料戏还没开场,剧团领导就发话了,说是原先商定的压台戏不演了,接下来要紧的戏目要到中太平洋的舞台上去演了。这几天老麦还可以唱唱主角,后面恐怕还得当配角,要让老麦不胸闷也难。
麦克阿瑟虽然自命不凡,但对于剧团领导的决定也不敢造次抗命不遵,还得执行。从历史的角度看,不打拉包尔的决策是正确的,老麦一时想不开,主要也是他实在急于想证明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冷静下来,认认真真思考来一下,他也能辨出个味来。说到底他也不是个等闲之辈,拉包尔不打就不打罢,要证明自己也不是非打拉包尔不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进军菲律宾也不是只有打拉包尔这一条路。麦克阿瑟要重新合计一下了。
等到老麦拿下了莱城和萨拉莫阿,又控制了胡翁半岛,他面前的天地又大了。上头决定不打拉包尔是因为,虽然拉包尔已没有昔日之辉煌,但百尺之虫死而不僵,美军若要强攻拉包尔势必要付出重大代价,那中太平洋的战事进展就要推迟。但不要麦克阿瑟去打拉包尔,却并没有限制老麦的手脚,老麦大可以在别处施展拳脚。麦克阿瑟拿下了胡翁半岛,但西面新几内亚岛的北部沿海直至印度尼西亚都还在日本人手中,既然不能向北,那就向西,把日本人赶出新几内亚再说。正要这样做,还有一点小小的顾忌,那就是在新不列颠岛西北的格鲁斯特角,还在日军手中,那里还有日军一个机场,对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岛的北部海域用兵还有一些威胁,那就先拿下格鲁角!
说格鲁斯特角在新不列颠岛的西北,这话没错,总觉得不够单单用西北来表明他的位置还不够。新不列颠岛的形状大体像一个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在尾部又向西的月牙形。这格鲁斯特角位于西端的北面。
这格鲁斯特角控制着丹皮尔海峡和维蒂亚兹海峡。从前面说明韦瓦克地理位置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格鲁斯特角正好跟胡翁半岛遥遥相对,麦克阿瑟想要以胡翁半岛为基地向西推进,必然要受到来自格鲁斯特角日军的干扰。
格鲁斯特角战役,似乎不太为人所重视。说起这场战役,往往会强调和渲染新不列颠岛上的恶劣环境,给人的印象似乎日军的防御很薄弱,但事实上,日军在格鲁斯特角地区有一个松田少将指挥的1万名日军,守备薄弱的是在它南面的马加斯角,那里只有约300名守军。
美军是在马加斯角登陆的,目的是引诱松田来援救,但松田没上当,只是由拉包尔派飞机来空袭,效果很小,听凭美军在此地建立阵地。
美军大举在格鲁斯特角地区登陆。
说是大举登陆,是因为登陆的主角就是经过瓜岛血战,鼎鼎大名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澳大利亚几个月的休整,不但人强马壮,士气旺盛,而且装备一新,换上了最新式的M-1型“加兰德”步枪。
现在运输也像模像样,由第7舰队第7两栖作战部队担任运输任务,司令巴比海军少将,手头拥有百来艘运输船,近百艘各式登陆舰艇。
掩护船队有4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空中掩护有第5航空队。为确保途中安全,又出动大批战机对拉包尔和卡维恩进行空袭,这批战机来自于所罗门航空队(即原来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当然现在更大为改观了。)
和一个航母编队(因为吉尔伯特战役已结束,尼米兹派了一个航母编队给哈尔西。)。这次登陆行动算得上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虽然日军拼命抵抗,还是顶不住美军凶猛火力,美军顺利登陆。登陆后的美军随即向日军机场发起攻击,但据守在机场的松田主力还是很顽强的,5天后,美军才攻击得手,占领了机场。但松田并非是一撤了之,而是退到了机场东面一处丛林中的高地,对美军进行反击,美军几次攻击都未奏效,正当美军一时有点头疼,不料日军竟自己撤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拉包尔近来自顾不暇,海上对格鲁斯特角增援补给有困难,新不列颠岛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又是丛林又是沼泽,陆上全靠沿海岸的一些简单的兵站和小路来维系。松田打了一个来月,已是弹尽粮绝,陆上的增补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拉包尔觉得这仗打不下去,就命令松田撤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