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自已的计划被批准,在新德里的史迪威,马上赶往重庆。
重庆,史迪威和阿诺德一行下了飞机,这次欢迎仪式举行的很隆重。
黄山别墅,蒋委员长和夫人早早在门口等候。
这次见到史迪威,这位委员长脸上笑容多了几分真诚。
因为他收到了来自于美国的礼物——罗斯福总统送来的140架飞机。
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委员长这些天心情都好了很多。
“大元帅,总统先生还答应在三个月后,会派出一支由B-24组成的轰炸机大队进驻到这边。”
老蒋听完宋美龄的翻译,脸上更加高兴,“请,进里面再谈。”
开始气氛还不错,但是谈着谈着,味道又变了。
这件事还和章非有很大关系。
陈纳德回到重庆,把第三航空大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他肯定不会说自已这边有问题。
老蒋听完心里怨气很大,好嘛,美国人把大量飞机弄到章非那边,还有军用物资也是。
他心里自然会多想,加上前几个月还发生了一件事,这更加让他顾忌。
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亲日派头子公然叛逃投敌,当时的抗战形势非常严峻。
出于对抗战前途的忧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一批青年军官认为在抗日战事中一败如斯,主要是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一批贪官污吏、昏庸腐朽的官僚以及亲日降日的军政大员把校长包围。
让校长的英明主张不能贯彻始终,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必须进行一次军事行动,把蒋身边的那些昏庸腐朽的人物清除出去,使真正抗日爱国和廉洁踏实肯干的精英人材进入高层领导。
某种程度上,这些青年军官把陈诚作为理想的接班人。
这些青年军官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不足以成大事。于是,他们一方面利用部分青年军官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的机会,进一步在陆大中寻找知音,以扩张力量;
一方面积极与在华帮助军队训练的美国军官进行联系,寻求外力的支持。
史迪威听闻这件事后,还和陈诚好好的聊了一次。
当时史迪威并没有说什么,但对陈诚很欣赏这点他公开的在外面说了出去。
军统的人员分布的到处都是,这个计划也被戴笠知道。
这样一件重大的事件,戴笠也不敢随便行动,主要还是没有确实的证据。
本来,戴笠就和陈诚不怎么合得来,加上权力越来越大,戴笠不想再做一个幕后者,希望出现在前台,对这个接班人,他心里是很想要得到的。
经过一番缜密的考虑,戴笠决定暂不打草惊蛇,只是由军统组织和特检处加强对六战区长官部及陆大内这批青年军官的监视,以搜集更多的证据。
虽然没有挑明,但是戴笠还是自已那位校长面前透露了些口风。
因为这件事并没有推翻蒋的意图,戴笠耍了个手腕,也看出了这里面或许是自已的一个机会。
蒋现在对陈诚很信任,对方和史迪威走的近,很可能是因为远征军的事情,开始时他并没有怎么在意。
后来直接拒绝了出兵时,陈诚还和史迪威走那么近,老蒋心里就很不爽了。
美国人说话素来都是直来直去的,基本没有什么修饰,有次史迪威发火,说什么要让一个更有激起的人来领导这个政府,这个话传到老蒋耳朵里,双方矛盾一下变成了水火不容一般。
这时,他心里就有点怀疑到陈诚了。
后来试探了陈诚几次,并没有发现陈诚的不忠,但心里的疙瘩一直还在。
这也是重庆这边一直对章非那边冷淡的原因,他们怀疑章非也是美国人准备利用起来对抗他的棋子之一。
就在史迪威到来的前几天,章非突然发了一封蒋亲自接收的电报。
对那个《安纳吉姆》计划,史迪威上次来时就有和他谈过,这次,史迪威人还没有到,就先给章非发了一份电报告知。
章非这封电报,是提醒重庆这边,该要讲条件的,一定要讲,并把他知道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也告诉了重庆。
并提醒他们,美国之所以这次会这么急,关键还是他们本身的利益受到威胁,而英国根本没有心思关注远东战场,现在能帮到美国的,只有我们这边。
委员长看完电报,对章非的怨气一下消失了很多,最起码,大局观这点上就做的不错。
有了这个底气在,和史迪威等人谈判时自然就不会对方说什么是什么。
谈了几天,史迪威这边不得不答应了很多的援助物资,双方才算真正的谈成。
重庆这边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让陈纳德脱离第10航空队,成为这边一支独立的空军部队;
第二,每月经驼峰空运的物资要达到1万吨;
第三,在1943年11月以前,提供500架作战飞机。
如果不能提供这些条件,就无法保证反攻战役的成功。
老蒋这次表现的很强硬,他对阿诺德倒:“请转告你们的总统,务必满足这三个条件,否则我们不能,也不会去打这个仗,就是章非那支部队,我们也会撤回国内。”
末了,老蒋还将了史迪威一军:“本来,缅甸战场如果英国人早点和我们配合,也不会丢失,有个最好的例子就摆在你们面前,章非这支部队,到现在还在缅甸战场坚持着。”
“英国人呢?还是一败再败,听说前段时间还吃了一次大败仗,要不然这样,英国出多少部队,我们也出多少,别忘记了,缅甸可是他们的属国。”
史迪威几个被堵的说不出话来。
“抱歉,这样的话我没有办法转交给总统的。”史迪威丢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后面还是阿诺德和对方谈,才总算谈出了一个初步计划。
几天之后,中美英三方代表在加尔各答召开军事会议,以落实卡萨布兰卡会议关宁《安纳吉姆》战役的决定,何应钦和宋子文,英方的迪尔和韦威尔,美方的史迪威和阿诺德、索默维尔、比斯尔参加。
最后三方决定,在43年年底发动这个计划。
到时,远征军出动11个师,从云南向景栋、腊戍、八莫方向进攻;
汇合章非后,向曼德勒发动攻击。
英印军出动9个师,以3个师从印度英帕尔攻占加里瓦,渡过亲敦江后与远征军会攻曼德勒,并挥师南下;
以1个师从缅甸酉海岸登陆,进攻阿拉干地区;以5个师在缅甸南部登陆,向仰光发动进攻。
会议预定盟军将在1944年1月攻占仰光,5月占领整个缅甸。
三方代表还共同研究了中方面提出的把对华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1万吨的要求,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驼峰航线,而且涉及到印度阿萨姆邦的空运基地和从卡拉奇到阿萨姆的漫长铁路线。
从下面这组数据就能看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中方战场得到的美国租借物资,同英国和苏联相比确实少得可怜。
到1942年12月,英国得到的租借物资达34。5亿美元,占美国租借物资总额的76%;
苏联得到9亿美元,占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