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诺门坎的失败,岗村叹息之余发现,这不正好是自已的机会吗?
只有对比,才能显示出自已的不同,说不定这次自已好好计划一下,就能扭转那些对自已不利的言论。
岗村把拟定好的作战报告,开始发往东京。
只是他并没有想到,日军大本营这会也在召开紧急会议,诺门坎还要不要继续,北进派还很不服,想继续进攻。
南下派这时出来唱反调,认为这是找死的行为,现在的日本,有能力继续扩大战争吗?
这一闹,连天皇裕仁都被惊动,他不得不出面平衡这两方。
这里必须提一下现在的日本天皇,可以说,这是历代以来最有权力的天皇,而并不是傀儡和象征,在侵华战争中,随处可见日本天皇和皇室的影子。
日本这个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来自何方,在渺茫的传说和编造的故事中早已不可追寻。
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公元之前的某个时间,就开始了一股向日本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流动。
移民主要由蒙古人构成,他们沿着朝鲜半岛而下,渡过海峡,登上这个位于东亚尽头的火山密布的列岛。
他们在最南端的三个岛上定居下来,并和那里的原住居民渐渐融合,列岛的整个面积要比意大利稍大一点,但没有一个地方离海超过70英里,移民居住在高耸入云的群山之间,住在青翠的山谷里和林木茂盛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宜人,水源丰美,但问题是矿产资源奇缺。
尽管在日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长达几百年的迅速甚至激烈变动的时期,但某些情况和价值标准却是传承不变的。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日本形成了一套水田稻作的农业体系,从2世纪一直传到20世纪,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日本的田地支离破碎,每块平均面积2。5英亩,在数以万计的这样的田块上,农民们共同劳动,分享公共灌溉系统带来的福祉,这个系统浇灌着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稻米。
在这种复杂的共享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观点:一种超过了古代宗族或者是尔后的封建采邑的概念。
这种观点认为:他们的根本利益必须通过合作和相互理解来维护。随着日本发展成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日本人开始聚成一个个集团,一起生活,一起娱乐,一起经营,通过协商一致来管理集团事务。异议在这里是没有作用的。
如此小的一片土地,却要永远承载如此沉重的负担。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也格外醉心于它的美丽,这种尊敬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多神崇拜,在这里,自然现象都被人格化和神化了。
太阳神处于最中心的地位,然而也有无数的自然造化的神工在日本各地的庙宇中像神明一样受到崇拜。可以是一棵当风而立的大树,也可以是一朵艳美的花儿,或者是一条波光闪闪的溪流,一只翅膀纤巧的昆虫。
这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道”———意为神的方式。它的形式纯粹而简约,神道的目的不是进行道德教化而是要表达对自然灵迹的尊崇。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它成为了日本的国教,同时也被改造成了一个工具
由于神道教的诸神都以人的面目出现,一些伟人受到像神一样的崇拜也许就不可避免了。
一个部落集团的领导家族被认为具有神的血统,这个家族在6世纪掌握了西日本的统治权。根据史诗的记载,男神伊耶那岐和女神伊耶那美生下了日本列岛,然后伊耶那岐通过洗鼻子和洗眼睛这一特殊方式,造出了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她狂野的兄弟———风暴之神须佐之男。
须佐之男十分嫉妒天照大神,并且对她进行毫不留情的折磨,她躲进了一个山洞,于是世界变得一片黑暗。
这样一来,当然大家都感到十分不便,其他的男女诸神聚集在山洞外面,造出了一棵神树,在树枝上挂上了一面镜子———后来镜子也变成了日本天皇权力象征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