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没解决,李宗仁便为胡宗南部担忧起来。比起残破不堪的各部,胡军团毕竟是他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可这张王牌像是沾上了魔力,并不怎么听话。
如今,一切忧患终于成为现实,真使李宗仁欲哭无泪。
“胡宗南这个狗东西现在何处?”
半晌,李宗仁缓过一口气,大声问道。
“胡部现已进入南阳,西退了百余里。”细心的参谋长徐祖贻略一思索,小心地回复道。
“马上给南阳发报,命令他返回鄂北三关防地。告诉他军命在上,不许迟误。”李宗仁余怒未消,不想轻易放过胡宗南。
徐参谋长知道李宗仁正在气头上,并未马上开口。少倾,见李宗仁平静了一些,方进言道:“德公,胡宗南狐假虎威,既敢抗命西撤,令他回防怕也只是一厢情愿。再说第3师团已折道南下,直扑三关,胡部即使从命,也为时间不许。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平汉线以北的孙、李两兵团,必须抓紧时间摆脱敌人,免遭合围之险。”
徐祖贻显然比他的长官冷静一些,关键时刻向李宗仁陈明了当前要害,尽了自已的职责。
李宗仁推开窗户,让凉风吹拂着发烫的面孔,良久没说一句话。徐祖贻知道他内心的苦痛和忧虑,却也一时无语。
一串无力的长叹终于从李宗仁口中发出:“一败再败,败在谁呢?我真为死去的官兵痛心。唉!一盘散沙的中国,就因为那些个败家子儿。”
“徐参谋长,你马上通知孙、李各部,视情况摆脱敌人,向鄂北撤退。另外通知三关守军,一定要死守阵地,就是战至一人也不许撤。”
说完,他一把撸下军帽,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咬着牙恨恨地咒道:“胡宗南这狗东西,我要向军委会告他。”
李宗仁说到做到,当下便向军委会投书,状告胡宗南不听命令,擅自西撤,致5战区主力大军陷入被动。
但李宗仁的报告送上去后,再没听到回音。苦干年后,他在回忆录里写道:“10月12日信阳失守。
我原先已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平静关,以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然胡氏不听命令,竟将其全军7个师向西移动,退保南阳,以致平汉路正面门户大开。
胡宗南部为蒋先生的‘嫡系’部队,在此战局紧要关头,竟敢不遵命令,实在不成体统。先是,胡宗南部在上海作战后,自江北撤往蚌埠。
蒋先生曾亲自告我说:‘将来拨胡宗南部归5战区指挥。’但是这批‘嫡系’中央军至蚌埠后,也不向我报告。同时他们彼此之间为争取溃退的士兵,竟至互相动武,闹得乌烟瘴气。徐州失守后,长官部驻扎鄂东,军令部更有明令拨胡宗南部隶属于我,但胡氏从不向我报告敌我两方情况。信阳危急时,竟又擅自撤往南阳。
此事如系其他任何非‘嫡系’将官所为,必被重惩无疑。但是此次我据情报告军委会,要求严办胡宗南,军委会竟不了了之。”
胡宗南自恃天之骄子,U.knshu. 目无军法。但蒋介石却没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决心和远见,李宗仁想扳倒他,谈何容易。
胡宗南可以如此,但那些非蒋“嫡系”的杂牌军将领却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枪毙的167师师长薛蔚英等将军自不必说,就是在罗山浴血苦战多日的124师师长曾元少将,也险些屈作蒋介石军法的刀下鬼。
124师罗山之战是有功的。但战事后期,胡宗南不仅撤走了罗山一带主力部队,甚至连支援作战的炮兵也一并撤向信阳。124师苦战几日,无一兵一卒增援。相反,军团主力的撤走,使日军迂回到罗山以西。如不及时撤退,124师也许将成为会战中唯一一个被全歼的师。
曾师长作梦也想不到追查到信阳、罗山失守之责时,矛头会指向他头上。
起初曾师长还算镇定,但随着矛头越来越指询124师,随着胡宗南无事一样地一言不发,随着蒋介石口气的越来越严厉,曾师长浑身越来越发冷,心越发往下沉。
G70211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