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西北得胜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在此之后,年羹尧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一方面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实际上不仅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对于年羹尧不满的声音也是愈发的激烈,但是雍正碍于年羹尧的特殊功绩,也碍着年家特别是自己的宠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没有处置年羹尧,更可况自己刚刚给了年羹尧如此众多的“殊荣”,如果马上就进行清算,则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动摇自己的皇位。
所以雍正并没有马上处置年羹尧,反而更加滋长了年羹尧的嚣张气焰,年羹尧也就此变得更加僭越与傲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之兆,.uknsh.c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年羹尧也向雍正进上了一份贺表,但是在文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进而引发了雍正的震怒。毕竟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是公认的文武双全,出现这样的错误,雍正认为年羹尧是故意而为之,诅咒自己早点去世,以便新皇登基,这才将代表晚上的“夕”写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最终,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将这位曾经的心腹与“恩人”赐死了。
而在年羹尧看来,自己的“恩人”是雍正给封的,自己的权势和威信也是雍正给树立的,他说做的,所拥有的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极大的触动的帝王的威严,而在此情况之下,他的死也就成为了必然。
起初,年羹尧还有自己的妹妹作为保护伞,但是伴随着妹妹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死期。
雍正将年羹尧一撸到底,直至将年羹尧囚禁起来,并没有处死年羹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在了宠妃年氏的面子上。
年羹尧的妹妹自嫁给雍正开始,就非常受到雍正的宠爱,雍正登基后,马上将其册封为贵妃,而就在年氏病重期间,为了给年氏冲喜,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足可见对其的宠爱。并且,为了不让自己的宠妃伤心,雍正甚至没有将自己处罚年羹尧的消息告诉她。
此时的年妃,已然成为了年羹尧最后的保护伞。
但是随着年妃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自己的死期。在年羹尧的妹妹去世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年羹尧就被雍正赐以自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