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么多高手眼皮底下溜走,不是真人是什么?”酒楼顿时又热闹了起来,议论纷纷,角落的李二也是冷汗连连,刚才嘲笑过的邋遢老道士,难道真是高高在上的道门真人吗?
......
此时的罗老三和应闲,早已在凌罗镇外。
应闲可真是目瞪口呆,从小采药炼体,一半兴趣一半强身,就算自己的王伯,偶尔看到过出手三招两式,虽说也算玄妙无比,可怎么比得上老道这种几眼功夫就从镇里到镇外的本事,今儿不是真遇到神仙了吧。
“好了,别拿那种眼神看着我!雕虫小技而已!嘿嘿嘿.”嘴里说只是雕虫小技,心里却乐开了花,很满意小屁孩的震惊和表情。罗老三心想贫道虽然看不透你小屁孩,但让你小屁孩高看一眼可不在话下,也算赢了一回合了。
“多谢老神仙!”应闲没有顺着老道士的话拍马溜须,只是打心眼里感激这位萍水相逢的老道士,从小被教导与人为善,遇到善人更会真心的感恩。
其实应闲从小由他的王伯带大,在凌罗镇以西的清灵山一带采药为生。自记事起,自己顽皮的性格总是给王伯惹事,可王伯从未打骂过自己,每次闯祸后也只是语重心长的说:
“闲儿,你父母给你取这个名字,就希望你以后如闲云般悠闲自在,不被世俗事困扰,可也别太顽皮了呀”
”他们只希望你开开心心的一辈子,做个潇洒善良的普通人。”
“王伯老了,没有多少时间再陪着闲儿长大了。”
“闲儿你要记住,万恶之源为贪念,切忌以恶为伍,亦切忌小善不为!”
直到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应闲再也听不到王伯的唠叨,正是那晚,王伯紧握住他的手,没说几句就真的去了。去世的眼神里藏着多少不舍,不舍孩子今后一人。去得也很宽慰,宽慰孩子长大后,肯定是个心善开朗又坚强的孩子。.knsho
王伯说他有两大特长,一是对药道的理解,从小到大应闲就对药草药理亲近,认百草,识百药从来都是过目不忘,王伯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个小有名气的医师,治病救人,安稳一生。
二是炼体,王伯只教了闲儿呼吸吐纳法门,老人本不想教,无奈应闲从小体弱,小病不断,而这套法门又是闲儿父亲唯一留世的东西,名字很好听,叫“星海呼吸”,王伯只好违背心意,在应闲六岁时开始教授这套出世即灾难的法门,应闲今后六年里,六年如一日练习,昼起下水闭息,入夜上山吐纳。
“十二岁能够下水闭息六个时辰,山上吐纳一气十里,真是比你父亲还要优秀啊”
这是王伯最后一次对应闲的赞赏,脸上欣慰和自豪,也有淡淡的不安。王伯未教应闲武道的一招一式,像鲤鱼打挺这种招数,都是应闲无师自通,从杂耍戏班子里一眼就学会的。每次孩子会问为何王伯不教他神功伴体,等他长大了好行侠仗义,做整个天下的英雄,王伯总会严厉斥责,“你要记住!不准习武!”
而眼神里的哀伤和不甘,只有王伯自己知道,他怎么会跟孩子说,你父亲的“星海呼吸”,那可真是天下炼体第一法啊。至于为什么不准应闲习武,就算应闲委屈得哭了一天,还倔强的不吃饭,王伯也未明说。
王伯走后,应闲还是山里采药镇里卖草,自小一技伴身,不至于饿死,可也活得清贫。直到昨日正午,应闲习惯性在清灵山的一座深潭里闭气炼体,却惹来了今日这无妄之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