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时间是上午10点40分,方林根据初步的预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两个小时内把庇护所搭建成功。
野外搭建庇护所,有多种方式,还要结合所处环境,具备的条件。
在著名的生存栏目《百万美元荒野求生挑战》中,曾有动手能力满级的选手,在极地雪原,凭借一把匕首,和自制的石斧,搓出二室一厅木屋。
在同期挑战中,还有“最能将就”的选手,在一米深的雪层中,挖出低矮的雪洞,只能像毛毛虫一样蠕动进去的简陋庇护所。
而令人诧异的时,搓出木屋的选手,最后却因为劳动量持续太大,补充不足,导致身体指标下降太多,触发了淘汰机制,比钻雪洞的选手更早被淘汰了。
所以,荒野生存,不讲究审美,只讲究实用。
新的营地位置,进行了一番挑选,是地势较高的两颗相邻松树下,这两棵树间距大约两米半,而且其中一棵树背靠凸起的岩石,挡风效果比较好。
方林提着石斧,开始砍伐周围低矮的小松树,灌木枝,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砍掉一些位置较低的松枝。
他需要使用这些树枝制作支架和地钉,把降落伞撑起来。
降落伞是翼型伞,长方形,长9米,宽3.2米,随便一撑就是个很好的庇护所。事实上,昨晚方林就是把伞绳栓在树上做成个蹩脚的帐篷,两人半挂半裹着过的夜。
方林拖着一大捆树枝到了目标位置,挑出最长的一根,用石斧劈掉枝丫,然后在两颗相邻的松树间比划了一下,开始在树上砍凹槽。
红松缓慢的生长周期,带来了它的高硬度,方林举着石斧在树干两米位置凿击,每次并不用太大力气,依靠重力和惯性劈砍。
坎出倾斜角的豁口后,方林把准备好的横梁架上去,用布条绑好,然后把降落伞搭在上面。一边留出3米,另一边留出6米。
留长的一边,把伞面对折铺在帐篷内,然后用一些四五十公分的木棍当地钉,把伞的各个位置,沿着边绳拉直,钉住,并用土石压好。
这样的帐篷两面透风,还不算合格的庇护所,但这难不倒方林。
他的石斧在手中灵活飞舞,一根根枝条被劈砍出来,然后用三根木棍间隔并排放好,作为主筋,把其他枝条依次弯曲穿插,编织排列到一起。
满是漏洞的栅栏门编好,方林就把它竖了起来,堵在帐篷尾端安好,下面挖坑埋住,上面用布条固定在伞面帐篷的边绳上。
接着,就是往这个栅栏门上穿插密密麻麻的松针枝条,直到堆叠得严实一点也不透光。
重复这个过程,方林又编织了一扇活动的门,作为进出通道。
到这里,庇护所有了大体的框架,但是比昨晚的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关键是保暖性能也不好。
所以方林准备建造一个地龙,他选择的这处位置,有很多风化碎裂的岩石,有一些比较平整可以利用。
他的计划是在帐篷正下方挖出一个贯穿帐篷的土坑,然后架上石板、木棍,再铺上松枝、土壤。
和帐篷外接下来要搭建的土坑石炉贯通,这样就可以让烟气和热量从帐篷下通过,提高内部温度。
方林敲定了方案,把艾丽西亚转移到帐篷边角,开始动起手来。
这时候,帐篷外的风已经开始慢慢变大了。
……
就在方林大兴土木的时候,希尔顿酒店爆发出一阵兴奋的欢呼声。
“艾丽西亚的定位器联通了!而且他们每一条定位曲线都很接近,应该是汇合了!”
这除了给艾丽西亚的家人带来更多的希望,也进一步提高了对方林存活的预计。
王延超也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反馈给了方林的家人。
他们在更早一些时间取得了联系。
四处通告的,还有卢加诺市政府的高官,因为搜救一直没有收获,中、挪两国食馆,和翼装联盟组织不断催促,关注此事的大量新闻媒体也一直在跟踪报道,这些,让卢加诺的官员们焦头烂额。
如今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作为重大进展,通报各方。
“市长先生,您需要看看这个。”
秘书等市长打完电话,举着手机,把一个气象视频播放给他看。
“这是什么意思?”
“是暴风雪预警,先生,阿尔卑斯即将迎来一场大范围的暴风雪!”
“暴风雪?SHIT!赶紧给我通知所有的搜救人员,一定要在天气变坏之前找到他们!”
此时救援直升机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2架,接到消息后,也知道时间紧迫,全部把速度加快了一些,而搜寻员也时刻睁大眼,寻找目标的踪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