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益寻思了一下,还是决定不要拿出来的好,笑了一笑,对她老娘道:“老娘,要有工具,才能放影子戏,工具放在铺子里面,忘了带回来了。以后有时间,再单独放给你看吧。”
“也好。”顾黄氏倒没怀疑,反而有些担心,“放在铁匠铺子里面,不要让人偷了去。”
“不要紧,我藏起来了,别人发现不了的。”顾益回应道。
“那还好。”顾黄氏松了口气,低头看了一眼袋子里的铜钱,随后又一脸欢喜的望着自己儿子,“一天下来,就挣了一吊钱,有了这项营生,就算没了你老娘,你也饿不着了。你那死鬼老子知道之后,在地底下,都不知该多么开心呢。”
“那倒是。”顾益先生附和着说了一句,接着又道:“老娘,谁跟你说今天挣了一吊钱?”
顾黄氏闻言一愣,低头又向手里的袋子瞧瞧,还顺手掂了掂,奇道:“难道没有一吊?我感觉差不多啊,是九百钱,还是八百钱?”
顾益忙道:“老娘,袋子里的,的确正好是一吊钱。”
顾黄氏抢白道:“死小子,正好是一吊钱,你还瞎说?一惊一乍的,吓了你老娘一跳,我还以为少了一百文呢。”
说着拍了拍胸口,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老娘,我说的又不是袋子里的。”顾益看到他老娘的样子,忍不住脸上露出笑容。
倒不是她老娘小气,娘儿俩苦日子过的久了,顾益没手艺,靠着他老娘一个给人家做针线帮活,等闲难得有几个闲钱,好不容易拿到几个钱,都舍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两半花。这种情况下,把钱看的重些,也在情理之中。
“不是袋子里的,那是哪儿的?”顾黄氏心中疑惑,连忙又问。
“老娘,你瞧。”顾益说着,将身上的几块碎银子取了出来。这些碎银子,合起来总共是六两,折合成铜钱,那就是六吊钱。
顾黄氏看到银子,眼睛都直了,失声道:“银子!这么多!”
也难怪她会这么惊讶,在中国古代,市场上流通的,一直都是铜钱。黄金和白银,倒是很少流通。
黄金和白银相比,白银更加常见一些。但是一般的人家,除了少部分富户之外,花钱都是用铜钱。一来铜钱花起来方便,二来银子大小不等、成色不同,价值便不容易定。再加上每一次使用都要用等子称,等子和等子之间,也未必一样,有可能一块银子,用你家的等子称一下,是一两一钱,到他家去买东西,一称却成了一两。
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钱,一钱银子的损耗,就是一百文,有几户损失的起?因此就算有了银子,普通的老百姓也会拿着银子到钱庄里面兑换成铜钱,拿铜钱去买东西。
用铜钱买,虽然沉了一些。但是官铸的铜钱,在当十钱、当百钱出现之前,一文就是一个铜板,不用担心被人坑,也不用担心坑了人,算起账来,十分方便。
只有那种十分有钱的富户,钱太多了,才会把铜钱换成白银或者黄金,私铸成一两、五两,或者五两、十两的锭子又或元宝。
这种铸成锭子或者元宝的情况,不是用来花的,而是用来贮藏的。要是真的用得着花这些钱,除了一些大型交易之外,一般的花钱,还会重新换成铜钱,再拿着铜钱到市场上去花。
以顾益他家里的情况,和他老娘两个,本身就没有什么钱,甚至连铜钱都没有多少,就更不用谈将铜钱换成金子、银子拿来贮藏了,那是真正的大户、富户才做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顾黄氏一看到六两银子,就这么吃惊的原因。这么多的银子,她倒见过,却是在别人手里,自己手里,何曾一下子拿过这么多银子?
每个月给人做针线,散月钱的时候,人家给的倒是银子,但拿到手里之后,就直接去钱庄串成铜钱了。一个月七八百钱,娘儿俩花,月底下来,能剩下几个?
顾益微微一哂,笑道:“六两银子而已。”
“六两,你还而已?”顾黄氏白了他一眼,又道:“让我看看,你老娘我长这么大,除了你那死鬼老子下聘的时候,还没一次性摸过这么多银子呢。”
顾益便把几块碎银子交到顾黄氏手里,顾黄氏一块一块的拿起来,凑到灯火下面看成色,看了一会,才突然想起什么,“这些银子,也是你今天挣的?”
“可不是么?老娘,你是没有见到,今天晚上,咱家铺子门前去了那么多人,聚在那儿看我放影子戏,都快成了人山人海了,这还是头一天,很多人不知道,等以后知道的人多了,人还会更多。”顾益想起现场的情景,眉飞色舞的道。
——————
PS:感谢书友121118232916759的打赏,求收藏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