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南宫仙此言,凌云就想阻止他,但是他已经开口了,大修行人已经说定的事情,就会去做。况且南宫仙已经这么说了,那就有他的道理,他肯定已经考虑过这些了,而且他居然能够宣说待诏飞升的境界,那么他的境界绝对远超待诏飞升。
修行人的功法理论可不是你修证过后就能传法教授别人了,刚刚修证过后,你未必能完全说出你所修证境界的奥妙。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论上三花聚顶的大成真人得了真心性就可以教授弟子;但是他们也只能教授弟子至于卯酉周天的结丹境界,之后的境界都是自己根据功法和自己的经验而教授。
就算大成真人也不可能尽知水火交合,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的玄妙,所以大成真人不能称为一代宗师,所谓宗师,就是把自己的修证从初步到最后都搞的明澈无比,才叫一家之宗师。真正的大宗师,不论是哪派哪教,哪些人,哪些物类,只要能修行的,都可以指点,这些人基本都是天仙境界的人物。
只听南宫仙继续说道:“第四凝神练静:于前养精功夫,采集精元,须得凝神入静中,方能炼元精凝聚,此时需要心神入静之深处,方有进阶。若有背后上三关之现象,此时是气血初步流通周流阳脉之像,非是元精过关之天梯验证,汝等莫追此效验,当以心神清明之感为验证,当以自心所明悟为根本。
第五元精退病:此时将有退病之效验,此时养元精之初,须退浊气,浊气夹杂在精元中,此功夫在练习中,自然有旧病复发之状况。当安然定心,继续用足功夫,浊气稍退,元精稍纯,一身精神,亦然轻快。
第六环气内息:经历退病退浊气之后,一身十二经络皆悉流转不休,静坐之时,呼吸自然绵绵若无,此时环气周流,即是以元精滋养纯化身体阴质,同时静坐时,元精亦然渐渐纯粹。元精纯粹,一身血气深幽绵长,毛孔毫发亦有所感,是为内息。
第七丹火无差:如是环气,如是内息,皆是身形之功夫,心意尚需纯粹,若无纯粹之心意,所炼得之元精即不纯之精华,以不纯之丹芽,安能得纯粹之丹苗?是故,丹火心意应以平和安静,随之观之,莫动摇之。
第八水火萌动:如是身心功夫渐渐满足,身形精华淬炼精纯,内透于脏腑,开始引动炼化脏腑精元,此时所炼形体之精元,乃是粗糙之阴阳生机。而后内炼脏腑之精元,才至于长生延命之功夫,此功夫才可退人身之病根,若非到此,不可免顽疾急症。
初时,心意功夫合于心气,身形精元透连肾精,是为水火初动,于水火初动之时,心气开始下降,肾气开始上升。
第九水火交合:心气下降已经纯熟,肾气上升已经随意,而后有沐浴天雨之触觉,人在此时,痴痴如醉,在此功夫中,或有下腹中飞出一鸡蛋黄大小之暗红、橘红色气团气象,上冲入于胸腔子里。是为功夫验证,得此者,是为功夫境界,莫以为神异之事。
第十玉液还丹:水火交合,红丸上冲,身如沐浴,心神如醉,自感长生。于此之后,当有玉液还丹之效验,所谓舌下玄膺生死岸,当有神水化气,从十二重楼凿穿而下。
诀之曰:天降甘露颗颗数,地涌寒泉粒粒足,吞下流珠咽玄气,虚了此心实了腹。
十一玉液炼形:前次有养元精而身形病退之现象,如今此身之病根当因此玉液而消散。在玉液还归下丹田后,于日常或静中,常有腹中逆流一股元气,从任脉或身前,上冲入四肢,化散于身形之中,投入骨髓,当有散尽寒琼之觉。
而后当觉身形轻健,暑气、寒气、湿气、病气若侵入此身,即可即能觉察,默运神气流转,此等浊气自然消散,此是养生健身之妙。若有人常感天气灌顶不休,若有身绕气息,不能停歇,此等皆是玉液炼形之息。不能入于心神空明,是人此息,常在不停,此身难以纯粹,不能入于元神清明妙境界,不能步入修道之门径。
十二神气和合:由于玉液炼形之纯粹,身形元精化出元气,此身可得轻安无病之天年,然后此时,于静中,忽然现出一片清纯而明净之心神,此神明名之曰元神。此元神本是无有可见者,因汝你元气精纯,所以化出清明纯净之神明与元气相见。
元神元气相见之后,于静定中,渐渐抱合,此后将进入神气交融之路,是为修道之入门,名此境界为结灵丹,所谓灵丹者,是汝定中,神气抱合之身心,所谓凝结者,是为元神凝结元气并合于汝心,是为结丹境界。
入此境界者,出定之后,观察世间,纵是千百回之熟途,此时所见,亦然焕然一新,以此心神境界,可以外感天地,可以外展心神以入法器,所以此时之修为,方可御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