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刘彻一番洗漱过后就去向皇帝老子汇报此次考举所得。如今已是七八月份,长安酷暑难耐,景帝刘启马上就要跑到甘泉宫避暑去了。
刘彻来到清凉殿时,整个宫殿都几乎空了,大大小小的宦官侍女们都在忙着搬运着皇室的各种用品和器物,一辆辆马车都被装的满满当当的。
见到刘彻,就有太监过来引路:“殿下,陛下在偏殿等着您呢……”
“殿下,陛下就在里面……”太监将刘彻领到一个偏殿的门口,弓着身子道。
刘彻点了点头,就走了进去。
“还有一事,要禀报父皇!”刘彻接着道:“在本次考举的考试试卷中,儿臣从诸多士子的试卷里找出来三百二十一篇石渠阁之中未收录,但有记载的先贤文章,因此,儿臣想请父皇下令,调派一些知名大臣前去审查、鉴定!”
这却算是考举之中的意外之喜,连刘彻都没料到的额外收获了。三千多号士子,来自不同的学派,师从不同的老师,学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于是,交上来的试卷上就什么都有了。
最终经过清点和统计与复核,刘彻竟然发现有三百多篇文章,是不存在于石渠阁藏书之中,但有明文记载的先贤典籍。这就乐坏刘彻了!赶紧跑来跟便宜老爹邀功。
刘启听了很高兴,只是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召集诸博士,共同鉴定!此事对于天子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别的不说,只要有一半文章被证实是真的,或者被证明是真的,那么,对于他的文治武功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补益。
刘启看向刘彻,满是欣慰的道:“这事情彻儿你处理的不错,这个考举,朕没支持错你!”这等于他正式的认可了考举存在的合法性,同时也是要加强和完善考举的信号。
对此刘启很满意,毕竟刘彻虽然从小就表现的很聪慧,但是刘启也不知道刘彻是否能胜任大汉天子的重任,要知道刘启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这次可是不容有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