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之前,三个考场所有的试卷全部搬到了刘彻的寝宫之中。周瑜,张汤带着人还有郑当时等太子舍人,另外太傅卫绾,少傅王臧,太子冼马汲黯也来参与阅卷。阅卷速度还是挺快的,因为前面四题都有标准答案,对照一下,就知道对错。至于第五题,刘彻吩咐,有写了答案的,直接送他面前。花了两个多时辰,两千七百多份试卷最终被审阅了一遍,最终,答对四题的人有八十七人,答对三题的则有八百多人。而在第五题下面写了答案的,居然也有四百多人。
这四百多人的卷子,首先被送到了刘彻的面前。刘彻一看,都有些惊讶了。自信的人,还是挺多的嘛!但翻开试卷,刘彻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一连看了十几分卷子,都是些不知所谓的家伙在上面随便写了个答案,什么解题步骤,思路一概没有。不过,这却也是此时算术的风气了。然而,这些人,刘彻看都不看他们的其他题目的答案,统统贬落。原因很简单,这些家伙一看就知道是在投机,刘彻怎会给他们投机的机会!换句政治正确的话来说是:汉家不需要人品不好的官员!
最终,刘彻将所有的四百多份试卷看完,绝大部分都是些不知所谓的内容。但提出解题的思路的也有那么三四人。且不管这些人的思路对不对,起码,这份专业的态度就应该得到奖赏,于是刘彻就将这几人的卷子留下,其余的尽数嫡落。然后,刘彻就将众人叫进内殿之中。
刘彻环视下面众人一眼,问道:“以诸卿之见,谁人可得第一?”
众人对视了一眼。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以回答了。八十七名答对四题的士子之中,有贵族,也有寒门,而且因为成绩几乎相差无几,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评判标准,这样一来,你说张三是第一,他认为李四是第一,想要界定清楚,真是有难度!况且文人们是个什么脾气,谁不知道?平日里为了一点虚名都能打出狗脑子,更何况是这象征着第一次考举的头名荣誉?想都不用想,不管选谁,另外八十六人都不太可能服气!于是所有人都看向了太傅卫绾。
卫绾看到这里只好说道:“太子,老夫以为济南国颜异可为第一!这颜异乃颜回第十一世孙,家世清白,文字清楚,且素有贤名,列为第一,我以为当是可以的!”
卫绾是儒家的人,会选颜异在刘彻的意料之中,而且颜异此人人品道德都是一流,经济意识也不错,前世颜异主持大司农,秉政廉洁,坚持立场,算得上是儒家里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是能真正弯下腰去检视民生的大臣!刘彻也是看好颜异为第一的,至于公孙弘出身不好,主父偃更是个人缘极差的人。
“恩,诸位可还有不同意见?”刘彻道。
“臣等无异议!”众人都道。汲黯,郑当时和张汤虽然不爽选了个儒家的人,但颜异的名声大,而且太傅是儒家的人,他们也不好反对。
剩下的人刘彻就让他们自己去弄了,刘彻自己回去睡大觉了。
第二天主父偃走在长安的街道之间,忽然前方的人群开始骚动了起来,隐约间,主父偃听到,有人喊着:“放榜了!放榜了!”
主父偃顿时只觉得眼前一亮,立即跟上涌动的人群,朝着最近的一块露布奔跑而去。走得近了,他就听到几个大汉扯着嗓门大声的宣读着一个又一个名字。
“魁首——济南国颜异!”
“次者——菑川国公孙弘!”
每报出一个名字,人群都要发出一声轰隆的叫好声跟欢呼,然后就有许多人马不停蹄的朝着四面跑去,看样子是准备去报喜,讨喜钱的!主父偃勉强挤到人群之中,惦着脚尖,向前看去,只见露布之下,悬挂着两块布帛,一匹金色,一匹银色。
这时,他听到一个声音:“第七名——临淄主父偃!”
“第七名——临淄主父偃!”
“第七名——临淄主父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