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顿还在竭力维护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利益,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特使波普尔也在极力斡旋,几人本是旧识,莫顿晓之以理,波普尔动之以情,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胡汉山却耸肩道:“我是军人,之前的任务是打败你们,现在的任务是监督你们按照投降协议,一个不留地离开马德拉斯。至于你说的事,决定权在我们通事馆的文官手里,他现在应该已经在……本地治里了。”
波普尔脸色骤变:“你们要把这里交给法国人!?”
不列颠和法兰西两国的东印度公司都将印度视为亚洲腹地,彼此争夺不休。按照李肆前世位面的历史,双方不间断的零星冲突,在十多年后发展为大规模战争。在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里,法国人借助印度洋上的优势海军力量重创了不列颠,夺占了马德拉斯。但不列颠人在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里转变策略,借重印度土邦力量,找回了场子。再到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不列颠名将克莱武以三千大败七万,法国在印度的势力遭受致命打击,最后通过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不列颠人将法国人彻底赶出了印度。
而此时的1733年,克莱武还只是个八岁童子,英华以远远超越他国的海军力量,如泰山压顶,将原有的历史轨迹彻底抹去。
为此而受惠的就是法国人,本地治里的总督府里,英华通事馆一位年轻参赞正跟总督秘书在印度地图上忙乎。
法国人慷慨地道:“以北纬20度为线如何?”
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托勒密地图》就开始以经纬线划定世界,到现在经纬线已是地图必备的标注方式。 就等着看不列颠和赛里斯斗出结果,原本是孤苦的受害者,现在却成了坐壁上观的看客。
远在北方的俄罗斯更怀着复杂的期待,不管是不列颠还是赛里斯,都是俄罗斯的大敌,安娜女王释放了无差别诅咒:“最好他们一斗百年,不死不休!”
到底谁会是胜者呢?
在1733年的年底,欧洲各国都在翘首以待,而在不列颠曼彻斯特某处乡村,原本只用来抽水的蒸汽机发出了刺耳的轰鸣声,推转着巨大的飞轮,引发现场观众热烈的鼓掌声。
“线膛炮已经试验成功了,再加上蒸汽机,我们追上了赛里斯!我相信,我们不列颠有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有历代先贤积累下的宝贵知识,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赛里斯人将永远落在我们身后!科学的王冠,依然是欧洲的,依然是我们不列颠的!赛里斯人再也不能依靠偶然的灵光和取巧的手段,从我们手上夺走真理的权杖!”
王室学会成员夏尔菲在曼彻斯特发出了“赛里斯再度落后于欧洲,并且将永远落后于不列颠”的宣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