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皇家宫殿一般都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中的正殿,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颁布重**令的场所,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就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宫的金銮殿。太和殿顶与全国各地许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岔脊(亦称“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岔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三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怎么办呢?哥俩最后商量,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在《大清会典》里也有记载,最前面的是“骑风仙人”,后面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对于这十样形象各异的走兽则均有各自的不同来历。“龙”———据说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凤”———属于鸟中之王,取“凤”也是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始传于佛教,据《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手指天,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獬豸”———《异物志》中载:“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是公正的象征;“狻猊”也是龙子之一,非龙似狮又似马,因它形象似雄狮,用作镇兽;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斗牛是古代传说的一种虬龙,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
正前方就是金銮殿,我一边欣赏着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鼎盛时期的雄伟壮观,一边给身旁的四阿哥讲述殿顶装饰物的相关传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次穿越,竟然不再惧怕寒冷如冰、深沉内敛的雍亲王,对他,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也许是感怀他对潇遥的一片真情,又或许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冷青衣和二八年华的栋鄂潇遥原本就不同。
“你这么看着我干嘛,我脸上有字啊”见四阿哥一味的盯着我看,我没好气的说。
“潇儿,世间竟会有你这样聪慧的女子……我真不应该把你带出来”说这话时,四阿哥一脸的真诚。我白了他一眼,几天不见这位冷面王爷,难道转性了,似乎不再那么深不可测,连说话也变的油嘴滑舌。
四阿哥入朝了,随从们是不允许走进宫门的,只能在殿外候着,深秋的早晨有些清冷,胤祯临走的时候吩咐我坐在轿子里不要出去,我掀开轿帘向外张望,朝中大员、皇族亲贵们陆陆续续的到了,不一会儿功夫,轿子就摆满了宫门口。此时天才蒙蒙亮,视线也不是很清晰,看了半天,我也没有发现十四的身影。
我是肯定不会就此收手的,这样难得的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今天胤祯不知道哪跟筋搭错了,才会在一时冲动下答应我的无礼要求,以后怕是……。我撂帘出了轿,在胤祯轿子的左右并排停着八顶杏黄色的大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只有王爷、贝勒才有资格用黄色,那么十四的轿子也应该在附近。我绕着轿子看似闲溜,实际上是留心查找十四的轿子,来来回回走了两圈,还是一无所获。正在这时,我忽然注意到,在轿子腿上刻着不同的字,就像胤祯的轿子刻的是雍王府,那么我依照这轿腿儿上的字儿,就应该可以找到十四。
我低头俯腰一个轿腿、一个轿腿的仔细看,诚郡王府——这是老三胤祉的轿子,这个是皇七子胤祐的……我一门心思的找十四的轿子,根本没有注意前方有没有人出现。
“砰、扑通”我应声跌坐在青石地上。
“,对不起,我没看见”我一边用手拉住帽子,一边对来人说。我两、三步的距离外,站着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身穿五爪蟒袍,石青补服,腰间丝绦上饰着两颗东珠,雍容华贵,气度不凡,身材挺拔,轮廓分明,面如冠玉,剑眉、虎目、挺鼻,眉宇间透着勃勃英气……正饶有兴趣的盯着我看,嘴角还带着一抹玩味的笑。
没有闲功夫和他计较,何况还是我撞的人家,我站起身,掸了掸身上的土,继续沿着轿子寻找。
“喂,你找什么呢”明朗的男中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