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八月底,林三被自己的老爸带着走向了学堂。林三没有喜悦也没有排斥,因为在老爸跟前,他不敢。
比起现在的孩子入学,需要去妇幼或人民医院做体检,带一堆证明材料才给办理,相比较林三的入学仪式是很简单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入学仪式。被老爸带过去,老师问一句那一年出生的,就这么入学了。即使你因计划生育超生没有上户口也并不重要,而且大一岁小一岁,老师也不会在乎。当然上学第二年,如果年龄不够8岁的,会让再读一年小班的,但也并不是严格要求。比起现在学校不允许孩子退学,那时候的宽松程度,简直是与今日天壤之别。
因为村里在规划新学校的建设,所以林三并没有和他的哥哥姐姐在一个学校,而是被安排在了村委会一个空置的房子里。诺大的空房子里容纳了70多个学生,也显得有些拥挤。对于他哥哥姐姐的学校,林三没有印象,虽然村庄并不大,但未上学以前的林三,活动范围也就靠近家的少半个村庄。第一天开学上课,教室里就有一只猫头鹰在乱飞,也不知道是林三他们打扰了它的栖息还是它对同学们充满好感,最后的结果是在孩子们热闹的声音中,它被吓跑了。就这样林三的学习生涯开始了。
其实林三是不喜欢离开父母的,每天上学都需要老妈哄,老爸在的时候,总是会看到老爸变脸后才会委屈无奈的去上学。比起现在孩子,每天车接车送,林三与同学们当时就很简朴了,和邻居孩子相跟着一块走着去上学。大家的书包都是家里老妈拿花布子缝制的,不同的是,基本上所有孩子已经有了铁质的铅笔盒了,但林三是个例外。他的铅笔盒是村里医生装注射液小瓶子的那种盒子,把里边隔板纸一拿,就这么当起了铅笔盒。唯一的好处就是,这铅笔盒烂了就能换,妈妈也劝说林三,总是可以用到新铅笔盒。但其实林三内心是自卑的,只是不曾说出来。自卑是一件羞于启齿的心态,它藏于心中,却又让人慢慢变得懦弱和不自信。
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了不到半年,同学们就都搬到了新建的学校。可见我们的国家在林三的童年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电通水,新建学校,只是当时的林三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他不曾经历过没有电的年代,不曾在扁担挑水的年代生活多久,在破旧的学校也仅仅是呆了不到半年。中国的经济在这一时期爆发,中国的面貌在这一时期日新月异。但落后的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一过程一直陪伴着林三度过了高中时期。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老爸老妈也不关心林三在学校学到了什么,也就是上学第一天回家,问了问有没有哭,学到了什么,再之后却不曾过问过什么。或许父母眼里,小班的孩子能学到啥东西呢,充其量也就是让老师照看管理孩子罢了。对于林三来说,也确实没学到什么。当时的状态可能和今时今日,三岁之前的孩子在托班一个状态吧。除了没心没肺的玩,别无他事,也没有形成固定的朋友。当然老师还是有教育了一点点东西的,只是形同鸡肋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