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晚辈去拜见曾大叔。
晚辈有将曾大叔的露天小摊发扬光大的志向。
曾大叔考虑再三,决定将这个本家侄儿收为技艺传承人。
在长昌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曾大叔的花生糖被申报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这块响当当的金字牌匾,曾家侄儿大学毕了业,成功办起了企业,让曾大叔的露天小摊,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
程昭昭站在厂房里,心生一片感慨。
在进厂房的显眼位置,挂有一幅大照片。
这幅照片是“曾大叔花生糖”的创始人曾大叔的照片。
照片上,一个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眼睛平视前方。
他的眼神,一如他几十年的平凡人生一样,祥和而镇静。
据接待孵化团的厂方工作人员介绍说,曾大叔已经在十年前仙逝了。
那时候,以曾大叔的名字命名的“曾大叔食品有限公司”,刚刚建成,进入投产。
曾大叔终于看到了,他操练了几十年的民间技艺,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民间艺人,公司特意在厂区挂了他的照片,以此来激励进厂的每一位员工。
公司希望所有的员工们,发扬曾大叔艰苦朴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打响每一颗曾大叔系列产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场生动又形象的现场教学课。
程昭昭心潮起伏。
他浮想联翩。
程昭昭特别想见一见曾大叔的那个本家侄儿。
从某种角度上讲,曾家侄儿是一名创业的前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