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宇文邕带领营中诸将在勋州城内观摩玉璧大战的战场,进行战前动员之时,突然接到了一份发自广化公邱祟所率领的左二路军团的紧急军报,内称其部兵马遭到来自东雍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的一股齐军偷袭,一战折损了上千军士。
宇文邕得报后忙向勋公韦孝宽询问这股齐军的主将是何人,结果意外的获知,北齐新任的东雍州刺史不是旁人,正是曾在河阴一战中采用帷幕遮城之法力阻周军攻破中郸城的宿敌傅伏。
由于东雍州的辖境多在汾水以南,与周军此次的主攻方向晋州(治在今山西临汾境内)之间隔了一道汾水,如若周军首先转而向南面的东雍州发动进攻,势必将影响到对晋州形成合围之势,进而打乱战前拟定的整体作战计划。
因此,宇文邕经与宇文宪、王谊等人商议,根据敌情变化及时作出了兵力调整:派大将军韩明率步骑五千兵力赶往齐子岭(今河南济源西北)驻守,开府尹升率步骑五千兵力前往鼓钟镇(今山西垣曲北),以阻遏傅伏率军北上增援晋州;另派大将军辛韶率五千步骑扼守蒲津关(今山西永济西),以保证后方安全;派大司马、赵王宇文招率步骑一万兵力自华谷(今山西稷山西北)进军,攻打北齐汾水以西诸城,用以吸引,牵制汾南、汾北齐军的注意力。
在完成了外围一系列军力部署、安排之后,宇文邕随即传命由上柱国、齐王宇文宪率军两万驻守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柱国、陈王宇文纯率步骑两万驻守千里径(今山西霍县东),大将军、越王宇文盛率军一万驻守汾水关(今山西灵石西南),大将军、郑国公达奚震率军一万驻守统军川(今山西石楼西),四路大军分别从南北西三面对晋州形成了合拢包围的态势。
同时,宇文邕亲率五万兵马前抵进驻至汾曲(今山西临汾西南汾水弯曲部),居中策应各军,并任命内史上大夫王谊为监军,总监诸路兵马对晋州发动进攻。
恰在北周诸路兵马相继部署到位,即将对晋州发起总攻的前一天夜里,北齐的晋州道行台左丞侯子钦忽然派人来到宇文邕的中军大营,呈递了一份降书。
因大战在即,且之前对侯子钦此人又一无所知,宇文邕唯恐这是敌方采用的诈降之计,便委派王谊作为自己的代表出面接见了来人,试图从来人口中探听出晋州城内的虚实,借以判断出侯子钦归降是真是假。
结果,王谊在与侯子钦派来的心腹做了一番交谈之后,返回中军御帐来向宇文邕报告了两个重要情况:其一、侯子钦是出于对北齐朝廷枉杀了他的同僚,时任晋州道行台右丞的张延隽怀有强烈不满,才欲临阵归降北周的;其二,据来人透露,手中握有兵权的北齐晋州刺史崔景嵩在张延隽因得罪朝中权贵高阿那肱等人被处斩后,也曾向侯子钦表露过不满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