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叫做【炼体期】。是打磨自身,增长气力的阶段。普通士兵练习的“技击”“太祖长拳”,各个门派的拳脚功夫,例如什么“武当长拳”“罗汉拳”“鸳鸯腿”之类的,就是这一阶段入门武学,炼体期大成,就是一些“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横练功夫了。基本上各个地方的豪强都是炼体大成的强者。”
“师傅,那少林的“金钟罩”才是第一层武学啊?”
“.......................人家那叫【金刚不坏体】!”
“额,师傅您接着说”
“第二层,叫做【炼气期】。是由外到内,积攒体内力量的一个过程,江湖上说的真气啊、内功啊,我们统一叫内力,都是一个意思,而且内力达到一定程度,还能反哺肉身,延年益寿。如果说第一层还能靠努力修炼个一年半载成功的话,那么“炼气期”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有的人在这卡了一辈子。而一旦“炼气期”小成,你就能提气飞奔,身法灵活了,这就是江湖中所谓的“轻功”。所以说,“炼气期”就是这个江湖的主流,所谓“江湖高手”,你最起码得是“炼气期”小成。而“炼气期”大成,那可就厉害了!开碑裂石,摘叶飞花........”
“师傅,那岂不是说内力越高越厉害?那还有后面的武学划分做什么?”
“你说的没错,按理说内力越高就越厉害,可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家不会站在那里让你打的,你内力再高,打不到人,有什么用?而你能打到人家,可是人家不疼,你怎么办?所以说,内力、招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为师接着说........”
“第三层,叫做【炼势期】。这个阶段最看天分,就是练武之人在修炼内力的同时,已经将对武功的熟悉程度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境界,他们练武不再拘泥于招式,所有出手都是习惯成自然,对于刀剑的反应远远快过一般高手,更多的利用天时地利来战胜敌人。他们对“炼气期”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但是在内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炼势期”的高手可以仗着更快、更准、更有利的出手获胜。大部分“炼气期”高手,都是靠着苦练一套功夫来让自己武功提升,让自己达到“炼势期”,只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卡在初期。而【炼势期】大成的高手,就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
“第四层,叫做【问道期】。练武之人在“炼势期”大成后,不再满足于肢体反应和天时地利,开始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真气、招数,让自己能够用最简单的招式发挥出天地之威,这时就演变出了【心】、【体】、【技】三道。
所谓“问道期”大成,就是将【心】、【体】、【技】中的任何一道领悟到了极致,每个国家的顶级高手,都是这个境界。
其中的【心】道,就是明悟本心,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进而能够升华境界。在对敌的时候,能够在任何状态下影响敌人血液的流动、气息的流动、精神的波动,甚至直接让对手走火入魔,进而轻易取胜。例如魔门的【道心种魔大法】就是典型的【心】道,不过【心】道太看天赋,对于悟性高的人可以一瞬间达到,对于其他人来说,那就难了。
其中的【体】道,就是让自己的外功、内功合二为一,让身体以最舒服、最没有消耗的途径,打出最大的威力。这个【体】道主要看修行和毅力,例如蒙古国金刚宗的【龙象般若功】、白驼山庄的【蛤蟆功】、还有你提到的【金刚不坏体】........都是典型的【体】道。
其中的【技】道,就是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武技,或是将自身武技感悟到人武合一的层次,一旦达到这个层次,使出同样的武技,你的威力却是别人的数倍。例如华山的【独孤九剑】、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武当的【太极功】、慕容家的【斗转星移】.......都是【技】道。”
“第五层,叫做【合道期】。这个境界就是将【心】、【体】、【技】三道合成一体,称作武道宗师也不为过,整个江湖都是凤毛麟角。至于怎么修炼嘛.....为师也还不太清楚。”
一番话下来,听得张晓侯血脉喷张。
“师傅!那【合道期】的宗师,能厉害到什么地步?”
“嗯......这么说吧,以一敌万,还是能做到。就好比辽国的‘战神’萧峰,一个人打退了蒙古数万兵马,重阳祖师都夸他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合道期】的宗师。”
“那咱们祖师爷是不是【合道期】的宗师呢?”
“哈哈,那是当然,要不然重阳祖师为何被叫做【道祖真君】呢?咱们全真教之所以能是宋国第一大派,就是因为咱们有从【炼体期】到【合道期】的修行经验,所以,晓侯,你可一定要努力练功,为师期待将来你会是全真教第二个【合道期】”尹志平满怀期望地对张晓侯说道。
张晓侯瞬间对自己的未来燃起了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