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倾国二姬
一
山东的原住民是东夷人,在4600年前,以蚩尤为首领,弟兄八十一人,役龙使豹,呼风唤雨,很酷的,并且他们“铜头铁肩”,被估计为古代最早的金属冶炼者。英雄的蚩尤跟项羽禀性差不多,把黄帝打得九战九负,却一战而北。蚩尤死后,被黄帝尊为战神,画成图腾来吓唬别的不服气的人。
据说,头盔是蚩尤先生最先发明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也是满有想象力啊。青铜头盔像一个扣着的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顶上还浇铸成各种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头盔顶上还有一个插座,可以装上野鸡羽毛,将军级别越高,羽毛越长,为了突出在战场上的指挥地位和可见度。如果是元帅,那就像戏台上的杨宗保那样,插上两条雉鸡翎啦!
继蚩尤之后,山东的东夷族名人是“大舜”,再往后是射掉九个太阳的后弈(嫦娥的老公),其他还有造字家仓(吉页颉)、大司法家皋陶和盘古、伏羲以及伏羲的老婆女娲、有巢氏等等,都是山东名人,只是有些成为了神话。
东夷人民的特点是善射(比如后弈),好勇(比如蚩尤),有仁心(比如大舜),并且喜欢养猪——大汶口坟墓里出土猪头。东夷的文明程度其实很领先。猪的四个小腿儿,没法逐草而居,说明他们不迁徙。既然不迁徙,东夷族的农业文明也就不会落后。古代拆字先生把“夷”拆成“大”和“弓”,“大”是君子的意思,“弓”,说明这些大人君子们善射。
大人君子据说又长寿,所以东夷有不死之国,天真的秦始皇还到山东沿海的乌托邦寻找不死药。最近,有人甚至拿墨西哥的八卦太阳历做证据,说东夷人穿过白令海峡,成为印地印第安人的始祖,倘如此,那简直是值得骄傲了。
然而值得骄傲的、善射又仁义而且不死的东夷人却一直遭受华夏人的绞杀,夏商时代,东夷族不断挨揍,纣王临破产前,还在挥动主力军跟东夷干仗。经过长期兴兵,东夷人被压缩到山东半岛偏东,到了大周朝建立以后,东夷族在商朝旧势力(所谓“殷顽”)怂恿下造反,对抗周政府。大周政府军在老干部周公、姜子牙带领下东征,三年苦战,把东夷人进一步打压到山东南部一带,收缩进淮河下游。
东夷撤退所出让的胶东半岛,分封给了姜子牙,是为齐国。事实上,姜子牙本身就是东夷人)。,以姜子牙镇守胶东,有点儿以夷治夷的味道。
也许是为了监督姜子牙,齐国南面又设了鲁国,大圣人周公被封到那里。
周公派儿子周小公来治理鲁国。“周小公”受其圣人爸爸的影响,有点文人脾气,生搬硬套他爸爸那套礼义治国方针。他写了长达三十筐竹简的工作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鲁国土著(东夷人)不尊周礼,痛心疾首地说服各个部落进行自我改造。鲁国的商朝遗民,类似犹太人,很会做生意,打造了良好的商业基础,。(难怪商人叫“商人”)。。)但周小公觉得这是资本主义尾巴,非割掉不可,商人们必须改按中原模式到井田里去,撅着屁股铲地,不许做小买卖。鲁国人其他东夷秉性,也被周小公花了三年时间狠狠地整改过来了(比如性自由和尚武精神)。全盘“周”化以后,严格刻板的周礼大获流行。鲁国人开始讲求亲情礼义、和和美美,大家互相作揖磕头,在山水秀丽资源富足的鲁国,过着束手束脚、不咸不淡的日子。
这时候的鲁国不过方圆百里,跟山东境内七十多个其他各姓诸侯(包括齐国)一样,不过只是弹丸之地,一个县城大小(中央政府怕他们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同时期的希腊城邦也一样,都是小国寡民,每个城邦平均不到5万人口。
300年后,到了春秋时代,鲁国在东周时期第一任鲁隐公走上历史舞台,混了11年就被手下大臣羽文杀了,。接下来,公元前711年(郑庄公33年),鲁桓公即位。
鲁桓公重色思倾国,即位多年求未得,小妾虽然有几个,正宗的爱情鸟却还没来到。按照同姓不婚的原则,鲁国(姬姓)要到齐国(姜姓)去讨媳妇。齐国的齐僖公老爹膝下,二公主文姜如花似玉,桃腮杏脸,蛾眉凤眼,体若春柳,步出莲花,不知羡煞了不知多少贵胄公子。本来她是想嫁给郑庄公的英雄儿子郑昭公,昭公谢绝了。鲁桓公于是人弃我取,要娶文姜。
齐僖公认为,齐鲁两国,从祖上姜子牙和周伯禽(周小公)起,就是门当户对的高干,虽然鲁桓公长相接近青蛙,还是应允了吧。
于是老模咔嚓的鲁桓公把如花似玉的美女文姜迎娶回曲阜老窝。
美眉文姜,按《诗经》描写,她经常在众人陪同之下,驾着华丽的马车,高仰着脸儿,赶着雄壮整齐的驷马,在曲阜城外大道上,无拘无束、自在无忧地游走,很有唐朝公主自由泼辣风格,或者象像那个不守规矩、爱闯红灯、让警察满世界追跑的英国王妃黛安娜。并且,文姜不摆什么贵族架子,态度和蔼、欢声笑语不断,轻松随和,与平民百姓有说有笑,更让人想起黛王妃。文姜身上,充分体现了齐国女子果敢大胆,没有周礼束缚的天性(东夷传统,在齐国获得保留)。这位春秋四大美女之第一出场美女——“文姜”,带着少女恣情的欢笑来到鲁国,给这个迂腐的国家带来一股清新自由空气。
当年,文姜还没出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用现代眼光看,这么一个大美女,天生丽质不知珍惜,特别在当时,男女不能坐在同一张席子上,递东西也要由仆人转达。但是齐国,没这么罗嗦的礼教。有时候,文姜把酒杯、果品递给哥哥,一只娇嫩而丰软的手,会在哥哥身上什么地方有意无意地停留一下。哥哥吃惊地抬头看时,发现文姜眼中,春水摇荡。哥哥总在梦中发现文姜身体斜对着他,胸脯凸得那么高。他贪馋地望着她,眼光细细舔食着她的雪白肌肤。在俩人内心深处,一种偷食禁果的**,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
文姜和哥哥,终于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在桑树林儿里抱着,俩人了起来。他们的老爹齐僖公也许知道这事,但不管。当初,齐国第一任国君姜子牙,顺应东夷人习俗,保留了当地性解放、尚武等东夷传统(而不是象像“周小公”那样,对鲁国移风易俗)。《诗经》十五国风里边,一般都是男的泡女的,惟独《齐风》里的女孩泡男孩,大白天跑到男方家里热乎,第二天天亮才走。齐国女子痴情外露,诸侯闻名(有盛唐风格)。
美女文姜16岁以后,南行四百里,出嫁鲁国,把灵魂装入空虚的口袋,走上另一个陌生。她的哥哥亲自送她。俩人私聊,哥哥说,以后还有见面机会吗?妹妹说,慢慢等吧,让我们风雨同床、共同期待吧。
等齐僖公老爹在七国大战后死掉,文姜的哥哥接班,登上君座,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一看自己跟妹夫鲁桓公平起平坐了,立刻邀请后者来到临淄进行国事访问,并且要带媳妇。(国事访问要带媳妇,那时候没有这规矩,鲁国大臣纷纷反对)。
鲁国讲礼的大臣们翻出《周礼》,劝说道:“女的呢,应该住在丈夫家里,男的呢,应该跟妻子一屋,这就是礼。不要乱动,一动就出问题。”鲁桓公不听,漫应了一声,挎着媳妇文姜,很牛气地来到齐国临淄国宾馆住下。
不料,就在夜里,发生了两国人民都不愿意发生的绯闻事件,即,作风很差的齐襄公跟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再次风雨同床了。
鲁桓公一看媳妇一夜没归,知道不是好事。老实人急脾气一上来,就跟武大郎一样莽撞了——武大郎不就买了把菜刀吗!鲁桓公也跟夫人大发雷霆,要死要活地喊,还把帽子摔在地上。
文姜于是哭哭啼啼向哥哥诉委屈:因为没有爱情,这样的家庭再不能维持了。
齐襄公有进步思想,主张婚姻是自由的、,女人是大家的,有德者娶之。另外,他也怕鲁桓公回国后刀兵相向,于是齐襄公就产生西门庆杀人的恶念,定下毒计,在下一轮宴会上,把鲁桓公灌得烂醉,由齐公子彭生扶醉人回馆驿休息。公子彭生大约是个力士,或者桓公太弱不禁风,总之结果是,鲁桓公被公子彭生一扶,就闹了个“拉肋而死”。
“拉肋而死”是怎么个死法,我不知道,还好,不是被草药毒死的,外伤一目了然,属于“他杀”。
二
齐鲁青未了。
短山上空徘徊不去的白云,把鲁桓公客死临淄的消息,送回了鲁国人耳朵中。讲礼的鲁国人遭受奇耻大辱,气得吃不下饭去,他们说:“齐国真是不讲礼了啊,让我们的主公戴着绿帽子在上黄泉赶路上赶!”(当然他们不会是这么说了,“绿帽子”这个词是唐朝李白的诗中才开始出现的,是当时娱乐圈不正经人士的装色)。。)
鲁国上下一致认为,挽回面子要紧,遂督促齐襄公惩办凶手,别太让诸侯们笑话我们了。
齐襄公原本就是堕落的一代,没什么高尚信仰,一切围绕个人利益,看见公子彭生没什么用了,就把他当替罪羊杀掉。彭生临死还不服,嚎了半天才死。
干掉彭生这件事,也说明齐国人不象像鲁国那样讲“亲情仁义”,齐国是依照“姜子牙”的武人治国路线,尊重东夷人传统的竞争精神,发掘有一技之长的专家、,重用能人和功臣,不拘一格地搞活经济,开发渔盐,治理盐碱地,鼓励妇女织造,刺激器皿手工艺生产,引导商朝遗民发展商业以补充农业的局限,国力蒸蒸日上,并且有尚武风格,不停地欺负鲁国。(后来,齐国出了个大能人管仲,鲁国出了大圣人孔子,毫不奇怪)。。)
鲁国人把自己的死国君从他大舅子那迎接回来,但不接文姜。文姜克死了丈夫,众怒难犯,不敢再回鲁国,待在齐国呢,又人言可畏。于是她就取了个中庸之道,跑到两国边境上的一个小镇子呆着,犹犹豫豫。儿子鲁庄公说:妈你怎么不回来了。于是就在小镇给他妈筑了个离宫,在那凉快着,不时派使臣问候,送点奢侈品。
小孩儿鲁庄公奉妈妈文姜之命,跑到齐国来挑媳妇。鲁庄公岁数不大,但也快十好几了,需要定亲了。他舅舅齐襄公接他住下,想了半天,哪个妹妹也舍不得给,最后咬一咬牙,决定把一个刚一岁的宗室女儿,——还不会撒娇说话呢,许配给鲁庄公。
鲁庄公有气不敢撒,骂骂咧咧回了国,等着漫长的十几年过去,媳妇长大了,再去娶。
齐襄公本人,也娶了个老婆,是周天子的闺女,周闺女命短,过了不一年就闷闷不乐地死了。(一个人的一生,就这么一句话就完了)。。)
老婆死了,齐襄公又自由了,就跑到边境上去找漂亮妹妹文姜。鲁国人就在《春秋》上使用精神胜利法,骂齐襄公说:“会夫人姜氏于哪哪哪。”
这一个“会”字,是有讲究的,暗示那不是什么好会,作风有问题。这种“腹诽”式的批评就是所谓“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乱臣贼子惧,不过乱臣贼子是否真惧,就难说了。
齐襄公在位,高台广池,田猎饮酒,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女是崇。整个花花公子形象。后来的齐桓公也是如此,整个齐国的风俗就是奢侈,直到汉代还有人说“齐俗奢侈”。
花花公子齐襄公当国君日久,觉得也应该干点事业,别让人光觉得自己就是个泡妞高手。正这时候,机会来了,中原地区郑庄公死后因为争夺嗣位而大乱了好一阵的郑国,派使者来说,我们郑国又换国君啦!
原来,郑昭公(就是拒娶文姜的那位)手下大将高渠弥造反,打埋伏把郑昭公杀了。
听说高渠弥犯上作乱,齐襄公高兴了,发出请贴,邀请高渠弥带着新立的国君来齐国会会。
高渠弥正怕诸侯各国不承认自己所立的新国君,赶紧接受齐国示爱,跑去结盟。
盟会上,刚要歃血(把牛耳朵血抹在嘴上),齐襄公突然翻脸,叫道:“乱臣贼子在此,还不快给我拿下”。。”甲保安上们上去就把郑国新君给杀了,然后把明星队员高渠弥给办了个车裂。
车裂是古代死刑最残酷的一级,俗称五马分尸,把整的一个人向五个方向揪,揪成海星那样,最后揪成五块儿(欧洲也有这样的杀人法,使用两匹马,但是人体其实很结实,轻易揪不断,用战车来揪,就容易多了)。齐襄公用五辆战车,20匹大马揪死高渠弥,揪得这么夸张,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让天下诸侯都晓得是他把郑国坏蛋揪死的。
齐侯替国际上主持完了这个正义,匡扶了郑国社稷,心花怒放,为了奖励一下自己,就又去边境上偷会文姜妹妹,当然又被鲁国的阿q们偷骂一顿。
主持完郑国的正义,郑国北边200里处,卫国的“正义”,又出问题了。
卫国也是个不俗的国家,从北方屏障洛阳。它地处巴尔干北部,河南、河北交境界,和更北方的燕国一起,防范北方异族。
目前在任的卫国国君卫宣公,却是个老淫棍。先前,他勾搭他爹的小媳妇,俩人到郊外去,慌乱之中,生下一个孩子叫急子,意思是“着急的时候生下的孩子”。(儿子娶爹的老婆或者妾,在春秋时代不算非礼,它就象像继承父亲财产一样)。。)
老实巴交的急子长大成人,该成亲了,议定从齐国娶来大美女宣姜(即是“文姜”的姐姐,另一个美女兼扫帚星。)。
文姜和宣姜,齐国英雄的两个小姐妹,都有倾人之人之国的魅力。文姜以其美貌倾死了鲁桓公,宣姜这里又要把卫国倾得家破人亡了。具体情节是这样的,卫宣公听说儿媳妇宣姜艳压群芳,春光撩人,禁不住浑身乱颤,想了想,就不愿意把她送给儿子了。于是老卫在淇水之上筑了个享乐的台子,派儿子“急子”出国当驻外大使,自己则跑到台子上等着。
宣姜从齐国娘家一来,找不到新郎官“急子”,发现的却是老公公一双色迷迷的三角眼。全身乱颤的老公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这个女孩越是不简单,雪白的脸蛋颤动的嘴唇,微峰送爽的一抹小酥胸。老卫乐得把台子都颤摇晃了,仿佛火焰触动了硫磺,全身扑上去,忽地就燃烧爆炸啦。宣姜也没办法,就在淇水之上,解开衣带,跟老公公浪漫开了。幕天席地,大有野趣,旁边是一群吵闹的蛙声。
而朝歌城里老卫的老婆(也是老卫的爹的妾),也就是急子的亲妈,见老公又有二奶了,自己失宠,气得要命,上吊勒死了。
几年后,急子从外国回来,看见妈没了,老爹跟自己没上门的媳妇好上了,并且连生俩孩子,大的叫子寿,小的叫子朔。一看这形势,急子可真成“着急的孩子”了,心说:“爹,您把一家人搞得都不知怎么论辈份了。”
其实整个春秋时代,男女**,君臣相残,同室操戈,父子反目,儿子继承老子的媳妇,或老子偷娶儿子媳妇,各种非礼的事儿揪发难书,跟六十年代的美国差不多,。人们非常另类,极端前卫,要不怎么礼崩乐坏了呢,把孔子气得够戗。
急子着急的样子使卫宣公又愧又怕又讨厌。又过了几年,卫宣公和二奶宣姜生下的小儿子“子朔”,已经长到了可以说人坏话的年龄,于是憋足劲说急子的坏话。宣姜也希望急子早死,好让子朔当继承人。
既然大家都想让急子死,卫宣公就吩咐他再次到外国出差,同时子朔布置刺客在河边埋伏,一看见拿着白牛尾巴的使节就给杀了。
不料这个阴谋给子朔的哥哥“子寿”(宣姜的大儿子)得知了,这个子寿是个善主,赶忙给急子通风报信。
急子点点头,万念俱灰,他说:“我不想逃跑,如果跑了,咱爹和你妈就要沾上恶名,我不能置咱爹和你妈名誉于不顾,宁可我自己死了算了。”(这都什么辈份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