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悲愤:中华文明,丧钟正在敲响!
昨晚与友煮酒纵论中华古今时,再次提到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禁感触:江南一向是才子佳人、嬴弱书生的逍遥处,从来没有尚武习俗。但为什么在北方降者如云、如狼似虎的清军铁蹄兵临城下时,却屡起汉帜、誓死不降?其实当时清军也并没有太过苛刻的条件,只不过是要求“剃头易服即可保命”而已(在今天的不少中国年轻人看来,根本不值得拿宝贵的性命去抗争)
我早就说过————大家应该记得臭名昭著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道政令)吧,当江南最后一面反抗剃发政策的战旗在江阴、嘉定城头燃烧殆尽时;当最后一个坚持汉族服饰的扬州孩子倒在血泊中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嘎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奴才、守旧、愚昧、不思进取、麻木、**…………这一切正达到了当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决策制订者的全部目的和效果————从精神上彻底斩除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以利于其奴役!!!
但现在的中国人已不能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格外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真正的中华子民都以能承受华夏文化熏陶而自豪,所以当代表野蛮和低俗的满州人强行要全体汉人抛弃自己的汉文化,接受它们落后文化时。简直就是对每个汉人的奇耻大辱,是万万不能忍受的。所以扬州全城军民宁可血战殉国,也无一民一卒出降;嘉定小城,连屠连起,直至最后一人战死方休;就连江阴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也断然拒绝清军让其脱下汉装服饰的免死要求,从容赴死…………
屠城,向来是最能恐吓本地区其他城市的最有效手段,但清军屡屠江南,仍然城城力战;就连已降清的大批汉军将领也屡悔重反,欲重扶汉室;在民间,就连卖身为*的李香君,在自己苦苦等待多年的倾心才子侯方域回来欲迎娶自己时,却因发现爱人已投靠清人,羞愤难当而自尽身亡、血溅桃花扇;艺*柳如是在自己丈夫降清后,竟独自外出联络抗清义军,又说服丈夫反清…………为了捍卫汉文化的延续,每个江南的汉人都自发的起来做殊死搏斗。
就连早已被清军征服多年的朝鲜王室,也常年暗中谋划,欲力助关内抗清义军匡复汉室————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江南及南方各地反抗剃头令的抵抗被屠戮殆尽后,顽强延续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被彻底奴化衰竭了,所以后来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也沾了清军野蛮屠杀汉文化的光,以至出现助日伪军比侵华日军还多的情形…………
为什么汉唐时的中**队往往在形势险峻时,仍能力战不退:几十个汉军也能依凭孤城力抗上万匈奴铁骑,直至援军到来;李陵五千步卒辗转上千里荒漠,抵抗十万匈奴骑兵,弓断箭尽粮绝仍倾力不降…………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央政府给的士卒待遇很好???不,汉唐时戍边的士卒没有额外待遇,从军只是为中央朝廷尽劳役的一种。之所以宁死不降,是因为他们生来都以自己是汉军而自豪,他们极度不认同异族文化,他们不能忍受被异族文化异化的后果(所以自古以来中华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为世界所忌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