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能,又叫真空零点能,顾名思义,这种能源来自于真空。事实上,真空中一直散发着大量的能量。
真空中的能量从何而来?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所谓“真空不空”,真空中实际上充满着忽隐忽现的粒子,它们的状态变化得十分迅速,以至于无法被仪器探测到。即便是在绝对零度(零下273摄氏度)的条件下,真空也在向四面八方散发出能量,这与人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大不一样。零点能就是指粒子在绝对零度下仍保持的震动能量,其幅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在绝对零度下粒子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它的速度为零;而这时它的位置则是可以测出来的。这样的话,位置和速度两者的值我们都知道了,这不符合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它只允许知道一个。所以,零点时空间的物质粒子不可能真正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
那么零点时应该是什么状态?事实是在绝对零度下即使不再有热运动,真空中的粒子也仍然在不停地抖动。这也是一种运动,而运动总是和能量相伴随的。
根据质能可以等价互换的原理,这些抖动不已的粒子忽而是粒子状态,忽而又变成了等价的能量——波粒二象性允许这样。无数这样闪闪烁烁的粒子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地向四面八方散发出能量。因为这指的是在绝对零度时散发的,(高于零度时就有了热运动,散发的能量当然更多),故而物理学家把它称为零点能。
零点能的存在已被科学家所验证。曾因研究出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一位物理学家拉莫雷奥作了一个实验,让零点能把两块靠在一起的金属片压紧而且发热。拉莫雷奥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只获得了微不足道的10到15个焦耳的零点能的能量,但是这已经证明了零点能的存在。
1989年3月,弗雷希曼和庞斯在美国宣布他们用钯电极在常温下电解重水,观察到了异常的热量输出和少量的中子。该现象一经公布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于当时的实验用的是重水,又是在常温下,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冷核聚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