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没宗教概念的人。
不说没有信仰,如果信仰可以是一种内心的精神支持的话,但肯定不是宗教。当然,这个说法绝对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藐视”,也不敢照本宣科说什么“社会意识”之类。因为宗教始终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在我看来。一些确实被证明了的东西,比如人和猿猴的近亲关系,人们依然可以坚信上帝存在并塑造了人的灵魂——这个显然和自欺无关,只是很多时候,对无法解释的事情,必须有这样一个“存在”才能安抚怀疑和恐惧的心灵。不是说,一切人类最初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都体现了人在认识世界的进程中获得的阶段性成就,同时也最终奠定了今天人们绝大多数的世界观么?看作一种特别的认识世界的办法,接受的时候自然没那么多七七八八的想头。另外,不能否认的,也有很多是因为带着强烈的好奇:好奇这种理解,好奇这种力量,好奇这种“存在”存在的一切原因和运行方法。
有一种说法,中国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呃,这里的宗教应该是指类似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等等那种非常标准的宗教。有人说到“萨满教”,事实上这个词是包括了一切除如天主教、佛教这些可以单独区列的宗教之外,所有存在的信仰宗教。我国满族信奉的萨满教,当然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如果说到国内的少数民族,佛教(无论大乘小乘)、伊斯兰教,整个民族具有特定宗教信仰的情况非常多见的。但从这个历史过程、整个大中华民族的认知角度来说——当然,也有很多说法,儒教之类等等——确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就算对整个文化影响深远的佛教,乃至至今到处可见寺庙之类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禅宗也是融合了中华特质的思维模式思维结晶,从某种意义上来,是禅宗让佛教具有了最丰富深远的意义和长久活力的生命。
其实,是想说,不管学术的认识,单从文化认同的心理上,比较倾向的是我们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实用的、经验的、具象的、整体圆容的思维,精妙的太极双鱼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敬神如神在,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翻翻我们的经典,先人的智慧传下千年,早是把这些东西刻到了骨子里。经验主义是排斥“未知”的,依靠经验对未知未来作出猜想和判断。判断的结论、总结的规律,如果被证明不确(这个,具体就看怎么证明了),那基本是被经验抛弃的料。经验主义加上实用主义,对不能直接用事实验证的东西,接受度也通常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所以中国历史上有谶语预言,但鲜少假想假说;历史上有各种宗教包括本土的原生道教,都不能成为人民足以相信依赖的根本。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因果循环的报应要等到来生,而白日飞升根本只听说未实证。所以西门豹当众把巫婆丢进漳水,徐福只好带童男童女跑到东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佛家这种话,一般人都只会很明智地当成安慰,因为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除了忍耐还是忍耐。“临时抱佛脚”的根本是“平时不烧香”,至于这临时的一抱么,就是但求一点心安,聊胜于无罢了。
所以说,对于菩萨,我们的态度……通常足够自私,也足够势利。
不过话说到这里,还是没有绕到正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