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到王平确实被他所讲之人勾起了兴趣,才继续说道,“第三次,朕便令内阁学士(从二品)陈方继与何甫二人一同携旨前往,想看看这人到底有何能耐,却没想到两人竟被那张由一顿巧辩说得是哑口而归。”
“此人竟有如此才华?”王平听了心中猛然一动,他十分清楚内阁学士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当上的,每个人都必然有两把刷子。“正是,朕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若以此作比较,张由做翰林院学士确实是有些屈才了。但如今仕途取士又如何能如古人拜将、拜相一般,见人便委以重任,将大权交与他手?自当有一个辨别的过程。”
“是啊,父皇,儿臣也是这样认为。”虽然王平对于皇帝突然说起张由的意图并不明确,但是皇帝所说确实是正理。
“于是,朕就想先冷冷这件事,请人也要顾惜些皇家的面子。”皇帝看着王平,本来因为说起张由而有些严肃的脸上突然又泛起了笑意。
“就在去年秋收之后,北魏又发兵三十万来侵我国土,镇北大将军崔国成上将领我二十五万镇北营将士与之攻战,三月不分胜负。”
“上将?!”王平脑中一阵激动,“这个世界里竟然有军衔!”王平在感到莫名其妙之外,还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不过,他没有打断皇帝。
“皇儿,你猜猜后来怎么样?有人给张由写了一纸书信,信上只有一首短诗。谁知道张由看完了诗之后竟然立即告别家人到冀州崔国成处求职。后来,崔国成奏报于朕,并任其为长史(大将军的秘书)。今年四月,常山一役,歼敌九万,俘七万,我军自损不足两万,就是用的张由的计谋。之后,魏军便退了。”皇帝看着王平,笑意越来越浓。“那崔国成便是今年加的上将军职,朕又加封他武安侯。而那张由,朕也加了少将军职,封男爵。”
“竟然有这样的事。张由既然连两位内阁学士都能请不动,那么又是谁写了这首诗,请动了他呢?莫非是崔国成上将?”王平觉得能以言语说动张由的人虽然才能未必及得上他,但也一定是大智大勇之辈,而且这次还有推荐人才的大功。
“刘公公,把诗给宁王读一读。”皇帝没有回答王平的疑问,只是让读诗。他说完,便不再看王平,只是端起桌上的茶碗,小口地饮着茶。
刘公公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来,展开读道:“伟伟七尺身,彬彬知书理,奈何家国危,独善守妻女。”
全诗不过二十字,文采也不是十分的好,刘公公读得很慢,每一个字都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儿臣亦深感愧疚,还望父皇明示写诗之人。”王平已经明白,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的说起这件事,其中必有一层意思是给宁王一个警示,让他要想着着为国家出力。
“哈哈,我儿明白就好,不过这写诗之人不是崔国成,而是崔国成排行第四的小女儿崔燕。朕派人查访才知,这崔燕今年才刚刚十七岁,相貌虽然不很出众,但却在家学文习武,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啊。若非她是女儿之身,朕一定会大用之。”皇帝听到儿子深知其意,也不免高兴。
“父皇为儿臣的指婚莫非就是…”王平听出了皇帝言语中对崔燕的赞叹和喜欢,联想到指婚的事情后,也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正是。朕也十分喜欢这个女子,想到皇儿的状况,便有心撮合这件美事。那崔燕虽然是崔国成的第四女,却是嫡出,非常疼爱,当时还未有婚约。所以,朕就急急忙忙派人去问,没想到崔国成竟然答应了。朕也深感欣慰啊。”
看着皇帝脸上洋溢着笑容,王平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自己身边已经有了四位女子了,再来一个,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儿臣以为以崔上将军的地位和她的女儿所立的功勋,嫁给儿臣为妾实在是太委屈了呀。像张燕这样的女子嫁给儿臣的弟弟们作王妃也是可以的啊。”(古代娶妻用聘,纳妾用买,实际上妾的地位比现在人们想象中要低下的多,比奴婢下人的地位也相差无几。给人做妾的都是贫贱家的女子,纳入后经常任由夫妻打骂。)
王平实在觉得很委屈她,U.ash像她这样优秀的女子竟然要嫁入豪门给人做妾,传到民间,也会有足够多的人为崔燕叫不值。
“你说的虽有理却也不通,你十弟弟已经立了妃子,且已有侧妃两人,自然不合适。你十一弟弟早死,就不再说。而你十二弟弟虽然已经十五岁,但毕竟小了些,且又喜欢美人,前几日,他竟然还向你五哥讨了一个美貌婢女。小小年纪就如此,若是嫁给他,岂不是糟蹋了人家好女儿?”皇帝也对这个小儿子非常不喜欢,说到这里,不知不觉间就有些生气。
他又喝了口茶,接着说到,“所以,朕还是选了你,你虽然已经立妃,却还未有正式的侧妃,而且你与王妃不睦之事,不单单京城的人都知道,就是全天下的人也有不少人听说。如此以来,崔燕嫁给你也算不得委屈了,更何况,此事崔国成也已经同意,即使你不同意如今也不成了。朕已经决定等明年你身体康复后就完婚,并且,朕已经下旨,完婚以后,崔燕便是同王妃出身,你全府上下需像王妃一样看待她,这样也对得起她的身份了。”
********
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要让他人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卡耐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