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无言!主和派全部无言!没有人能反对他的话,反对就等于否认本朝的强盛!好厉害的一套说辞,张谦有了深深的感慨,谁说古代没有人才?这样的话就算是他都未必能说得出来,引经据典,偏偏无懈可击!
武帝点头:“郭爱卿言之有理,本朝焉能惧怕匈奴?”
金口一开,战已成定局!
众人皆静,很快一齐附和:“圣上英明!”
武帝缓缓地扫视群臣:“各位爱卿,谁有破敌妙策?”
左边一人站出:“圣上,臣受刚才郭大人启发,倒有一条妙计!”
“赵爱卿请讲!”
赵爱卿?当是武帝的老师赵绾了!
赵绾躬身道:“圣上,大月氏虽被打败,但势力犹在,40万族人,实力不容轻视,我朝何不派出一能人,一路西行,追上大月氏,与其联手夹击匈奴?此举若成,必可断匈奴右臂!”
郭春点头:“赵大人此计大妙,大月原在大汉与匈奴之间,饱受匈奴欺凌,此时更是亡族杀主之恨,到了匈奴之右,与大汉夹击,比原来的单方面抗击效果更佳!”
来了,正题来了,张谦目光中精光闪烁,他在等待武帝发出那美妙的声音:“哪位大英雄愿往?”
窦婴却开口了:“不可!……圣上,与亡族之人联系,大不吉,臣赞成对匈奴以战为主,但不赞成派使西行!太后也不会赞成!”
这个老家伙一开口就唱对台戏,而且他一开口分量却非比寻常,不但他本人是众官之首,而且他还搬出了太后!张谦敏感地注意到,这老家伙一提到太后,武帝的眉毛跳动了一下,脸色却丝毫没有改变。
坏了!这老家伙要坏自己的西游路!
百官皆静!涉及到太后与窦婴的意见,没有人敢再坚持,张谦头脑中飞速地转着念头,他想到了圣旨,这圣旨有些不寻常,没有写明是要他办什么事情,原因难道就在这中间,只因为武帝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得到太后的允许?他才不敢私自下令?他是历史系出身的,对窦太后的专政还是有所了解的,汉武帝初年的确事事受制,难道连出使西域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老太婆都不同意?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有些事情与历史记载完全合拍,但有些事情却又似是而非,张谦略有几分惶恐,莫非自己的到来已经在悄悄地改变历史?他有一点想到了,让他进京的确是汉武帝个人的意见,太后不同意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根本不同意对匈奴用兵,.ukansho大的主旨一背离,中间的细节自然全都不同。
两大首脑意见相左,汉武帝没有象以前一样屈服,而是巧妙地改变,终于成功地向她争取了一个政策,就是:将这个战与和的大方向交给群臣朝议,听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其实,这还不仅仅是一个大问题的决策问题,汉武帝要借这个朝议分清谁是自己的人,谁是太后的人!所以这次朝议其实是他执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朝议。
在这一场关键的战役中,他凭借郭春巧妙的说辞为自己赢得了一场胜利!太后安排的一着关键的棋子没有发挥作用,就是最高长官窦婴,原因只在于郭春的一番话的确让他无从下手。等到汉武帝一表态,他再说什么都迟了,但现在,他不能再等下去,不然,太后非怪罪不可。
他选择的焦点就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深信的话题:亡族之人决不可交!
人家族都亡了,首领被杀,头骨制成喝酒的杯子,是多么恐怖而又不吉利的事情?这样的族人,还有什么好结交的?避之唯恐不及!
在封建社会,避讳的东西太多,朝堂之上,最大的忌讳就是与“灭国亡族”有关的人和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