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骐皮卡老实巴交的不会变身,只好在城外务工做苦力
超过两个整立方尺寸的尾箱,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木立方——不是那些小车充数的水立方计算方法!
前后可以互通的隔板,打开后可以只要你胳膊够长可以随意从后面拿东西——你胳膊够长么?
可劲的装吧,别拿SV的尾箱说事儿,那是没法比的,即使自己加个后盖空间仍然很可观。
从驾乘的舒适性来说,两款锐骐的前排座位舒适性一般,座椅感觉比较薄,缺乏支撑力,长途驾驶中容易产生疲劳感,不过座椅的前后移动和靠背的调节范围都相当大,可以方便的调到合适的坐姿,当然电动调节就不要考虑了,加钱都没有选配。
坐在后排座椅的姿势可以用“蹲”来形容,因为坐垫的高度实在是有点低了,没办法,这本来就是设计用来工作干活的车,只好委屈下自己吧。商用版锐骐的好处是靠背可以略微调节下角度,而且后排的后面还有些空间可以放东西,而皮卡版的锐骐后排是直接顶到尾窗上,没有任何的活动余地。
久违的四驱双档杆又出现在了四驱的锐骐车里。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偷工减料的行为,把电控四驱改成了手动四驱以降低成本;姑且不去理会这种说辞,不过有一点我想是每个热爱四驱的人都会举双手赞成的,那就是最简单的东西总是最可靠的,同样品质的产品手动四驱的可靠性肯定是最好的,想必这点应该不会存在任何疑义,尤其对于需要常年越野行驶和干粗活出苦力的车辆来说这点更有意义。
不过郑日并没有把自动的轴头离合一起换掉,还是延用了以前的自动离合轴头锁系统。每个开过日产越野车的人应该都熟悉这个4L档位的设定。
皮卡版的锐骐是两驱车型,而白色的商用版锐骐则是四驱车。两者的区别除了四驱系统多了分动箱和前传动轴以外,最大的应该是前桥系统的不同了;四驱锐骐的前桥是上下A臂结构,传动轴从两者之间穿过给前轮提供动力,而2驱车型的前桥则是由上A臂和一个单臂式的下支臂加拉杆组成,很显然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而且只作为转向轮的前轮也并不需要4驱车那样复杂的悬架结构。至于后桥两者都是相同的板簧式结构。
无论两驱还是四驱锐骐,也无论汽油还是柴油型号,它们的最低离地间隙基本都在210左右,虽然两驱车和四驱车的接近角、离去角不同,但它们有着近乎相同的通过角,也有着相同的悬架行程,所以只要轮胎有附着力,两者的通过能力是基本一样的。
当然在2驱的主动轮悬空后它的前途也就到此结束,而四驱还是可以继续前进的。由于锐骐的轴距长达2950,所以它的通过角度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重载后会进一步降低;不过请仔细看看上面的路况,难道真的要让满载的车走这样的路?
基于同根而生的两款车行驶起来的感觉差异还是蛮大的。汽油锐骐商用版由于有了一个大大的尾箱在后面,因此行驶起来以后就像个保持平衡的跷跷板一样,每次过颠簸路段或者减速坎你都能明显感觉到那个尾箱的分量在压住后桥钢板所造成的跳动,起步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它的重量对提速带来的影响,毕竟那是个好几立方容积的大箱子,忽视或者漠视它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而皮卡版的锐骐行驶起来则完全没有这种拖沓的感觉,也正因为没有尾箱的配重,它通过减速坎的颠簸需要你提早做好准备。
由于柴油机和汽油机是两种特性截然不同的动力系统,那么它们所搭配的传动系统自然也应该是有着不同的匹配,理论上来说柴油机更需要多档位变速箱来配合它的低转特性,以此来更好发挥它大扭力的优势,不过对于目前的国内来说这样做的成本会过于高昂,所以一般厂家都会通过调整齿比来经济的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我们的实测也证明了锐骐两款车的变速箱齿比确实不同。汽油版的锐骐在每分钟1500转多点情况下车速刚刚维持在60k时速,而柴油版的锐骐在每分钟1400转的情况下车速就已经超过60k时速了,虽然这两者的速度差尚不足以体现ZD30柴油机的大扭矩优势,不过考虑到皮卡的载货用途来说也算说的过去。
两种动力系统配置带来了明显不同的驾驶体验,只从起步这点来说就差异巨大;柴油版锐骐的大扭矩可以让你在空载情况下怠速就轻松起步,.unsh. 并且可以在怠速的大扭矩下轻松挂上2档甚至3档,当你遇到红灯踩刹车时,如果你挂在3档上你可以明显感觉到发动机的怠速扭矩仍然可以推着车往前走,到档杆明显发抖转速很低时仍然具有这种力量,不得不感叹下“小手雷”的威名并非浪得。而汽油锐骐的感觉就明显不同了,由于汽油版锐骐还背着个沉重的盖子,所以汽油版与柴油版本来在低速扭矩上的差距就更加的明显,起步时是需要稍微给点油才能顺利完成的,否则熄火就会变的家常便饭,不过只要转速稍微上到每分钟2000转,这台2.4L排量的汽油机就可以轻松应对它的工作了。
总体而言,锐骐是一款追求实用为主的车型,无论皮卡版还是商用版都把这点作为最终诉求,所以在它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什么引人入胜的光环,也不要期望它会像那些时尚小车那样带给你千奇百怪的惊喜,它所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干活、勤勤恳恳出力,可靠、耐用、皮实、经济、方便,这才是皮卡的精髓。迫于当前的无奈法规,目前在皮卡上进行适合家用的内饰处理,比如软化内饰和和增加多功能储物盒等方便功能还不是重点,毕竟它现在还以出力干活为主。一旦国家在政策法规上出现皮卡车进城的松动,那么这种实用的车型可以进入家庭消费的范畴后,它的生命力就会被焕发出来,其实不要只看光芒四射的美国市场,光我们周边东南亚市场的皮卡市场占有率都足够说明我们需要进行一场小小的汽车革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