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崇敬,莫之敢犯,义恭悉遣人伐取,父老莫不叹息。又以本官领南兖州刺史,
增督南兖、豫、徐、兖、青、冀、司、雍、秦、幽、并十一州诸军事,并前十三
州,移镇盱眙。修治馆宇,拟制东城。
二十九年冬,还朝,上以御所乘苍鹰船上迎之。遭太妃忧,改授大将军、都
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持节、侍中、录尚书、太子太傅如故。还
镇东府。辞侍中,未拜。值元凶肆逆,其日劭召义恭。先是,诏召太子及诸王,
各有常人,虑有诈妄致害者。至是义恭求常所遣传诏,劭遣之而后入。义恭请罢
兵,凡府内兵仗,并送还台。进位太保,进督会州诸军事,服侍中服,又领大宗
师。
世祖入讨,劭疑义恭有异志,使入住尚书下省,分诸子并住神虎门外侍中下
省。劭闻世祖已次近路,欲悉力逆之,决战中道。义恭虑世祖船乘陋小,劭豕突
中流,容能为患,乃进说曰:“割弃南岸,栅断石头,此先朝旧法;以逸待劳,
不忧不破也。”劭从之。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
自拔。战败,使义恭于东堂简将。义恭先使人具船于东冶渚,因单马南奔。始济
淮,追骑已至北岸,仅然得免。劭大怒,遣始兴王浚就西省杀义恭十二子。
世祖时在新林浦,义恭既至,上表劝世祖即位,曰:“臣闻治乱无兆,倚伏
相因,乾灵降祸,二凶极逆,深酷巨痛,终古未有。陛下忠孝自天,赫然电发,
投袂泣血,四海顺轨,是以诸侯云赴,数均八百;义奋之旅,其会如林。神祚明
德,有所底止,而冲居或跃,未登天祚,非所以严重宗社,绍延七百。昔张武抗
辞,代王顺请;耿纯陈款,光武正位。况今罪逆无亲,恶盈衅满,阻兵安忍,戮
善崇奸,履地戴天,毕命俄顷;宜早定尊号,以固社稷。景平之季,实惟乐推,
王室之乱,天命有在,故抱拜兆于压璧,赤龙表于霄征。伏惟大明无私,远存家
国七庙之灵,近哀黔首荼炭之切,时陟帝祚,永慰群心。臣负衅婴罚,偷生人壤,
幸及宽政,待罪有司,敢以漏刻视息,披露肝胆。”世祖即祚,授使持节、侍中、
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南徐、徐二州刺史,给鼓吹一
部,班剑二十人;又假黄钺。事宁,进位太傅,领大司马,增班剑为三十人。以
在藩所服玉环大绶赐之。增封二千户。
上不欲致礼太傅,讽有司奏曰:“圣旨谦光,尊师重道,欲致拜太傅,斯诚
弘兹远风,敦阐盛则。然周之师保,实称三吏,晋因于魏,特加其礼。帝道严极,
既有常尊,考之史载,未见兹典。故卞壶、孙楚并谓人君无降尊之义。远稽圣典,
近即群心,臣等参议谓不应有加拜之礼。”诏曰:“暗薄纂统,实凭师范,思尽
虔恭,以承道训。所奏稽诸往代,谓无拜礼,据文既明,便从所执。”世祖立太
子,东宫文案,使先经义恭。
孝建元年,南郡王义宣、臧质、鲁爽等反,加黄钺,白直百人入六门。事平,
以臧质七百里马赐义恭,又增封二千户。世祖以义宣乱逆,由于强盛,至是欲削
弱王侯。义恭希旨,乃上表省录尚书,曰:“臣闻天地设位,三极同序,皇王化
则,九官咸事。时亮之绩,昭于《虞典》;论道之风,宣于周载。台辅之设,坐
调阴阳,元、凯之置,起厘百揆。所以栾针矢言,侵官是诫;陈平抗辞,匪职罔
答。汉承秦后,庶僚稍改。爵因时变,任与世移,总录之制,本非旧体,列代相
沿,兹仍未革。今皇家中造,事遵前文,宜宪章先代,证文古则,停省条录,以
依昔典。使物竞思存,人怀勤壹,则名实靡愆,庸节必纪。臣谬典国重,虚荷崇
位,兴替宜知,敢不输尽。”上从其议。又与骠骑大将军竟陵王诞奏曰:“臣闻
佾悬有数,等级异仪,佩笏有制,卑高殊序。斯盖上哲之洪谟,范世之明训。而
时至弥流,物无不弊,僣侈由俗,轨度非古。晋代东徙,旧法沦落,侯牧典章,
稍与事广,名实一差,难以卒变,章服崇滥,多历年所。今枢机更造,皇风载新,
耗弊未充,百用思约,宜备品式之律,以定损厌之条。臣等地居枝昵,位参台辅,
遵正之首,请以爵先;致贬之端,宜从戚始。辄因暇日,共参愚怀,应加省易,
谨陈九事。虽惧匪衷,庶竭微款。伏愿陛下听览之余,薄垂昭纳,则上下相安,
表里和穆矣。”诏付外详。有司奏曰:
车服以庸,《虞书》茂典;名器慎假,《春秋》明诫。是以尚方所制,汉有
严律,诸侯窃服,虽亲必罪。降于顷世,下僣滋极。器服装饰,乐舞音容,通于
王公,达于众庶。上下无辨,民志靡壹。义恭所陈,实允礼度。九条之格,犹有
未尽,谨共附益,凡二十四条:
听事不得南向坐,施帐并&p;lt;巾沓&p;gt;。藩国官,正冬不得跣登国殿,及夹侍国师传
令及油戟;公主王妃传令,不得朱服;舆不得重㭎;鄣扇不得雉尾;剑不得鹿
卢形;槊眊不得孔雀白氅;夹毂队不得绛袄;平乘诞马不得过二匹;胡伎不得
彩衣;舞伎正冬著褂衣,不得装面;冬会不得铎舞、杯柈舞;长跷、透狭、舒
丸剑、博山、缘大橦、升五案,自非正冬会奏舞曲,不得舞;诸妃主不得著绲带;
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绛;郡县内史相及封内官长,于其封君,既非在三,罢官则不
复追敬,不合称臣,宜止下官而已;诸镇常行,车前后不得过六队,白直夹毂,
不在其限。刀不得过银铜为饰;诸王女封县主,诸王子孙袭封之王妃及封侯者夫
人行,并不得卤簿;诸王子继体为王者,婚葬吉凶,悉依诸国公侯之礼,不得同
皇弟皇子。车非轺车,不得油幢;平乘船皆下两头作露平形,不得拟象龙舟,悉
不得朱油;帐钩不得作五花及竖笋形。
诏可。
是岁十一月,还镇京口。二年春,进督东、南兖二州。其冬,征为扬州刺史,
余如故。加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固辞殊礼。又解持节、都督并侍中。
义恭撰《要记》五卷,起前汉讫晋太元,表上之,诏付秘阁。时西阳王子尚
有盛宠,义恭解扬州以避之,乃进位太宰,领司徒。义恭常虑为世祖所疑,及海
陵王休茂于襄阳为乱,乃上表曰:
古先哲王,莫不广植周亲,以屏帝宇,诸侯受爵,亦愿永固邦家。至有管蔡、
梁燕,致祸周、汉,上乖显授之恩,下亡血食之业。夫善积庆深,宜享长久,而
历代侯王,甚乎匹庶。岂异姓皆贤,宗室悉不贤。由生于深宫,不睹稼穑,左右
近习,未值田苏,富贵骄奢,自然而至,聚毛折轴,遂乃危祸。汉之诸王,并置
傅相,犹不得禁逆;七国连谋,实由强盛。晋氏列封,正足成永嘉之祸。尾大不
掉,终古同疾,不有更张,则其源莫救。
日者庶人恃亲,殆倾王业。去岁西寇藉宠,几败皇基。不图襄楚,复生今衅,
良以地胜兵勇,奖成凶恶。前事之不忘,后事之明兆。陛下大明绍祚,垂法万叶。
臣年衰意塞,无所知解。忝皇族耆长,惭慨内深,思表管见,裨崇万一。窃谓诸
王贵重,不应居边,至于华州优地,时可暂出。既以有州,不须置府。若位登三
事,止乎长史掾属。若宜镇御,别差捍城大将。若情乐冲虚,不宜逼以戎事。若
舍文好武,尤宜禁塞。僚佐文学,足充话言,游梁之徒,一皆勿许。文武从镇,
以时休止,妻子室累,不烦自随。百僚修诣,宜遵晋令,悉须宣令齐到,备列宾
主之则。衡泌之士,亦无烦干候贵王。器甲于私,为用盖寡,自金银装刀剑战具
之服,皆应输送还本。曲突徙薪,防之有素,庶善者无惧,恶者止奸。
时世祖严暴,义恭虑不见容,乃卑辞曲意,尽礼祗奉,且便辩善附会,俯仰
承接,皆有容仪。每有符瑞,辄献上赋颂,陈咏美德。大明元年,有三脊茅生石
头西岸,累表劝封禅,上大悦。三年,省兵佐,加领中书监,以崇艺、昭武、永
化三营合四百三十七户给府;更增吏僮千七百人,合为二千九百人。六年,解司
徒府太宰府依旧辟召。又年给三千匹布。七年,从巡,兼尚书令,解中书监。八
年闰月,又领太尉。其月,世祖崩,遗诏:“义恭解尚书令,加中书监;柳元景
领尚书令,入住城内。事无巨细,悉关二公;大事与沈庆之参决,若有军旅,可
为总统。尚书中事委颜师伯。外监所统委王玄谟。”
前废帝即位,诏曰:“总录之典,著自前代。孝建始年,虽暂并省,而因革
有宜,理存济务。朕茕独在躬,未涉政道,百揆庶务,允归尊德。太宰江夏王义
恭新除中书监、太尉,地居宗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用康庶绩,可录尚书事,
本官监、太宰、王如故;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巴东郡开国公、新除
尚书令元景,同禀顾誓,翼辅皇家,赞业宣风,繄公是赖。可即本号开府仪同三
司,领兵置佐,一依旧准,领丹阳尹、侍中、领公如故。”又增义恭班剑为四十
人,更申殊礼之命。固辞殊礼。
义恭性嗜不恒,日时移变,自始至终,屡迁第宅。与人游款,意好亦多不终。
而奢侈无度,不爱财宝,左右亲幸者,一日乞与,或至一二百万;小有忤意,辄
追夺之。大明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民有通辞求
钱者,辄题后作“原”字。善骑马,解音律,游行或三五百里,世祖恣其所之。
东至吴郡,登虎丘山,又登无锡县乌山以望太湖。大明中撰国史,世祖自为义恭
作传。及永光中,虽任宰辅,而承事近臣戴法兴等,常若不及。
前废帝狂悖无道,义恭、元景等谋欲废立。永光元年八月,废帝率羽林兵于
第害之,并其四子,时年五十三。断析义恭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精,以蜜渍
之,以为鬼目精。
太宗定乱,令书曰:“故中书监、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江夏王道性渊深,
睿鉴通远,树声列藩,宣风铉德,位隆姬辅,任属负图,勤劳国家,方熙托付之
重,尽心毗导,永融雍穆之化。而凶丑忌威,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殡穸无闻,
愤达幽明,痛贯朝野。朕蒙险在难,含哀莫申,幸赖宗祏之灵,克纂祈天之祚,
仰惟勋戚,震恸于厥心。昔梁王征庸,警跸备礼;东平好善,黄屋在廷。况公德
猷弘懋,彝典未殊者哉!可追崇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太尉,
中书监、录尚书事、王如故。给九旒鸾辂,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
辒辌车。”
泰始三年,又下诏曰:“皇基崇建,《屯》、《剥》维难,弘启熙载,底绩
忠果,故从飨世祀,勒勋宗彝。世祖宁乱定业,实资翼亮。故使持节、侍中、都
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江夏文献王义恭,故使持节、
侍中、都督南豫、江豫、三州军事、太尉、南豫州刺史巴东郡开国忠烈公元景,
故侍中、司空始兴郡开国襄公庆之,故持节、征西将军、雍州刺史洮阳县开国肃
侯悫,或体道冲玄,燮化康世,或尽诚致效,庚难龛逆,宜式遵国典,陪祭庙庭。”
义恭长子朗,字元明,出继少帝,封南丰县王,食邑千户。为湘州刺史、持
节、侍中,领射声校尉。为元凶所杀。世祖即位,追赠前将军、江州刺史。孝建
元年,以宗室祗长子歆继封。祗伏诛,歆还本。泰始三年,更以宗室韫第二子铣
继封。为秘书郎,与韫俱死。顺帝升明二年,复以宗室琨子绩继封。三年,薨。
会齐受禅,国除。
朗弟睿,字元秀,太子舍人。为元凶所害。追赠侍中,谥宣世子。大明二年,
追封安隆王。以第四皇子子绥字宝孙继封,食邑二千户。追谥睿曰宣王。以子绥
为都督郢州诸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进号后军将军,加持节。太宗泰始元
年,进号征南将军,改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户。改睿为江夏宣王。子绥未受命,
与晋安王子勋同逆,赐死。七年,太宗以第八子跻字仲升,继义恭为孙,封江夏
王,食邑五千户。后废帝即位,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
东中郎将、会稽太守,进号左将军。齐受禅,降为沙阳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谋反,赐死。
睿弟韶,字元和,封新吴县侯,官至步兵校尉。追赠中书侍郎,谥曰烈侯。
韶弟坦,字元度,平都怀侯。坦弟元谅,江安愍侯。元谅弟元粹,兴平悼侯。坦、
元谅、元粹并追赠散骑侍郎。元粹弟元仁、元方、元旒、元淑、元胤与朗等凡十
二人,并为元凶所杀。元胤弟伯禽,孝建三年生。义恭诸子既遇害,为朝廷所哀,
至是世祖名之曰伯禽,以拟鲁公伯禽,周公旦之子也。官至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又为前废帝所杀。谥曰哀世子。又追赠江夏王,改谥曰愍。伯禽弟仲容,封永修
县侯。为宁朔将军、临淮、济阳二郡太守。仲容弟叔子,封永阳县侯。叔子弟叔
宝,及仲容、叔子,并为前废帝所杀。谥仲容、叔子并曰殇侯。
衡阳文王义季,幼而夷简,无鄙近之累。太祖为荆州,高祖使随往江陵,由
是特为太祖所爱。元嘉元年,封衡阳王,食邑五千户。五年,为征虏将军。八年,
领石头戍事。九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右将军、南徐州刺史。十六
年,代临川王义庆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
荆州刺史,持节如故,给鼓吹一部。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
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队主续丰母老家贫,
无以充养,遂断不食肉。义季哀其志,给丰母月白米二斛,钱一千,并制丰啖肉。
义季素拙书,上听使余人书启事,唯自署名而已。二十年,加散骑常侍,进号征
西大将军,领南蛮校尉。
义季素嗜酒,自彭城王义康废后,遂为长夜之饮,略少醒日。太祖累加诘责,
义季引愆陈谢。上诏报之曰:“谁能无过,改之为贵耳。此非唯伤事业,亦自损
性命,世中比比,皆汝所谙。近长沙兄弟,皆缘此致故。将军苏徽,耽酒成疾,
旦夕待尽,吾试禁断,并给药膳,至今能立。此自是可节之物,但嗜者不能立志
裁割耳。晋元帝人主,尚能感王导之谏,终身不复饮酒。汝既有美尚,加以吾意
殷勤,何至不能慨然深自勉厉,乃复须严相割裁,坐诸纭纭,然后少止者。幸可
不至此,一门无此酣法,汝于何得之?临书叹塞。”义季虽奉此旨,酣纵如初,
遂以成疾。上又诏之曰:“汝饮积食少,而素羸多风,常虑至此,今果委顿。纵
不能以家国为怀,近不复顾性命之重,可叹可恨,岂复一条。本望能以理自厉,
未欲相苦耳。今遣孙道胤就杨佛等令晨夕视汝,并进止汤食,可开怀虚受,慎勿
隐避。吾饱尝见人断酒,无它慊吸,盖是当时甘嗜罔己之意耳。今者忧怛,政在
性命,未暇及美业,复何为吾煎毒至此邪!”义季终不改,以至于终。
二十一年,为都督南兖、徐、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登舟之日,帷帐器服,诸应随刺史者,
悉留之,荆楚以为美谈。二十二年,进督豫州之梁郡。迁徐州刺史,持节、常侍、
都督如故。明年,索虏侵逼,北境扰动,义季惩义康祸难,不欲以功勤自业,无
它经略,唯饮酒而已。太祖又诏之曰:“杜骥、申怙,仓卒之际,尚以弱甲琐卒,
徼寇作援。彼为元统,士马桓桓,既不怀奋发,连被意旨,犹复逡巡。岂唯大乖
应赴之宜,实孤百姓之望。且匈奴轻汉,将自此而始。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
且装束,兼存观察耳。少日势渐可见,便应大有经略,何合安然,遂不敢动。遣
军政欲乘际会,拯危急,以申威援,本无驱驰平原方幅争锋理。又山路易凭,何
以畏首尾迥弱。若谓事理政应如此者,进大镇,聚甲兵,徒为烦耳。”
二十四年,义季病笃,上遣中书令徐湛之省疾, w.kanshu.召还京师。未及发,薨于彭
城,时年三十三。太尉江夏王义恭表解职迎丧,不许。上遣东海王祎北迎义季丧。
追赠侍中、司空,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子恭王嶷,字子岐嗣。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世祖大明七年,薨,追赠冠
军将军、豫州刺史。子伯道嗣。顺帝升明三年,薨。其年,齐受禅,国除。
史臣曰:戒惧乎其所不睹,恐畏乎其所不闻,在于慎所忽也。江夏王,高祖
宠子,位居上相,大明之世,亲典冠朝。屈体降情,盘辟于轩槛之上,明其为卑
约亦已至矣。得使虐朝暴主,顾无猜色,历载逾十,以尊戚自保。及在永光,幼
主南面,公旦之重,属有所归。自谓践冰之虑已除,泰山之安可恃,曾未云几,
而磔体分肌。古人以隐微致戒,斯为笃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