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高祖迁都寿春,留怀慎督北徐兖青淮北诸军事、中军将
军、徐州刺史。以亡命入广陵城,降号征虏将军。永初元年,以佐命功,进爵为
侯,增邑千户。进号平北将军。征为五兵尚书,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景平元
年,迁护军将军,常侍如故。特赐班于宗族,家无余财。二年卒,时年六十一。
追赠抚军,谥曰肃侯。
子德愿嗣。世祖大明初,为游击将军,领石头戍事。坐受贾客韩佛智货,下
狱,夺爵土。后复为秦郡太守。德愿性粗率,为世祖所狎侮。上宠姬殷贵妃薨,
葬毕,数与群臣至殷墓。谓德愿曰:“卿哭贵妃若悲,当加厚赏。”德愿应声便
号恸,抚膺擗踊,涕泗交流。上甚悦,以为豫州刺史。又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
志亦呜咽。他日有问志:“卿那得此副急泪?”志时新丧爱姬,答曰:“我尔日
自哭亡妾耳。”志滑稽,善为谐谑,上亦爱狎之。德愿善御车,尝立两柱,使其
中劣通车轴,乃于百余步上振辔长驱,未至数尺,打牛奔从柱间直过,其精如此。
世祖闻其能,为之乘画轮车,幸太宰江夏王义恭第。德愿岸著笼冠,短朱衣,执
辔进止,甚有容状。永光中,为廷尉,与柳元景厚善。元景败,下狱诛。
怀慎庶长子荣祖,少好骑射,为高帝所知。及卢循攻逼,时贼乘小舰,入淮
拔栅。武帝宣令三军,不得辄射贼。荣祖不胜愤怒,冒禁射之,所中应弦而倒,
帝益奇焉。以战功参太尉军事。从讨司马休之,彭城内史徐达之败没,诸将意沮,
荣祖请战愈厉,高祖乃解所著铠以授之。荣祖率所领陷阵,身被数创,会贼破走。
加振威将军,寻参世子征虏军事,领遂成令。高祖北伐,转镇西中兵参军,宁远
将军。水军入河,与朱超石大破索虏于半城,又攻刘度垒克之。高祖大飨战士,
谓荣祖曰:“卿以寡克众,攻无坚城,虽古名将,何以过此。”转为太尉中兵参
军,加建威将军。既破长安,姚泓女婿徐众率其余众连营叛走,荣祖与檀道济等
攻营破之,斩首擒馘,不可称计。十四年,除彭城内史,又补相国参军。其年,
遣荣祖还都,为世子中兵参军。
永初元年,除越骑校尉,寻转右军将军。索虏南寇,司州刺史毛德祖陷没,
荣祖时居父艰,起为辅国将军。追论半城之功,赐爵都乡侯。荣祖为人轻财贵义,
善抚将士,然性偏险褊隘,颇失士君子之心。领军将军谢晦深接待之,废立之际,
要荣祖,固辞获免。及晦出镇荆楚,欲请为南蛮校尉,荣祖又固止之。其年冬卒。
德愿弟兴祖,青州刺史。
怀慎弟怀默,冠军将军、江夏内史,太中大夫。怀默子道球,巴东、建平二
郡太守。道球弟孙登,武陵内史。孙登子亮,世祖大明中,为武康令。时境内多
盗铸钱,亮掩讨无不禽,所杀以千数。太宗泰始初,为巴陵王休若镇东中兵参军,
北伐南讨,功冠诸将,封顺阳县侯,食邑六百户,历黄门郎,梁、益二州刺史。
在任廉俭,不营财货,所余公禄,悉以还官。太宗嘉之,下诏褒美。亮在梁州,
忽服食修道,欲致长生。迎武当山道士孙道胤,令合仙药。至益州,泰豫元年药
始成,而未出火毒。孙不听亮服,亮苦欲服,平旦开城门取井华水服,至食鼓后,
心动如刺,中间便绝。后人逢见,乘白马,将数十人,出关西行,共语分明,此
乃道家所谓尸解者也。追赠冠军将军,谥曰刚侯。
孙登弟道隆,元嘉二十二年,为庐江太守。世祖举义,弃郡来奔,以补南中
郎参军事,加龙骧将军。时世祖分麾下以为三幢,道隆与中兵参军王谦之、马文
恭各领其一。大明中,历黄门侍郎,徐、青、冀三州刺史。前废帝景和中,以为
右卫将军,永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委以腹心之任。泰始初,为太守尽力,迁左
卫将军,中护军。寻赐死,事在《建安王休仁传》。
王谦之,字休光,琅邪临沂人,晋司州刺史胡之曾孙也。世祖初,历骁骑将
军,御史中丞,吴兴太守。以南下之功,封石阳县子,食邑五百户。大明三年卒,
赠前将军,谥曰肃。子应之嗣。大明末,为衡阳内史。晋安王子勋反,应之起义
拒湘州行事何慧文,为慧文所杀,事在《邓琬传》,追赠侍中。应之弟云之,顺
帝升明中贵达。
马文恭,扶风人也。亦以功封泉陵县子,食邑五百户。世祖即位,为游击将
军。顷之,卒。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祖恢,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粹家在
京口。少有志干,初为州从事。高祖克京城,参建武军事。从平京邑,转参镇军
事,寻加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领下邳太守,复为车骑中军参军。从征广固,
战功居多。以建义功,封西安县五等侯。军还,转中军咨议参军。卢循逼京邑,
京口任重,太祖时年四岁,高祖使粹奉太祖镇京城。转游击将军。迁建威将军、
江夏相。
卫将军毅,粹族兄也,粹尽心高祖,不与毅同。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在夏
口,高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平,封滠阳县男,食邑五百户。母
忧去职。俄而高祖讨司马休之,起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统水军入河。明年,
进号辅国将军,迁相国右司马、侍中、中军司马、冠军将军,迁左卫将军。永初
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二年,以役使监吏,免官。寻督江
北淮南郡事、征虏将军、广陵太守。三年,以本号督豫司雍并四州南豫州之梁郡
弋阳马头三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梁郡太守,镇寿阳,治有政绩。少帝景平二
年,谯郡流离六十余家叛没虏,赵炅、秦刚等六家悔倍还投陈留襄邑县,顿谋等
村,粹遣将苑纵夫讨叛户不及,因诛杀谋等三十家,男丁一百三十七人,女弱一
百六十二口,收付作部。粹坐贬号为宁朔将军。时索虏南寇,粹遣将军李德元袭
许昌,杀伪颍川太守庾龙,于是陈留人董邈自称小黄盟主,斩伪征虏将军、广州
刺史司马世贤,传首京都。
太祖即位,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
郡诸军事、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新野二郡太守。在任简役爱
民,罢诸沙门二千余人,以补府史。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
龙骧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向江陵。粹以道济行竟陵内史,与敞之及南阳太守
沈道兴步骑至沙桥,为晦司马周超所败,士众伤死者过半,降号宁朔将军。初,
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一无所顾,太祖以此嘉之。晦遣
送旷之还粹,亦不害也。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追赠安北将军,持节、本官
如故。
旷之嗣,官至晋熙太守。旷之卒,子琛嗣。琛卒,无子,国除。琛弟亮,顺
帝升明末,尚书驾部郎。粹庶长子怀之,为临川内史,与臧质同逆,伏诛。
粹弟道济,尚书起部郎,王弘车骑从事中郎,江夏王义恭抚军司马,河东太
守,仍迁振武将军、益州刺史。长史费谦、别驾张熙、参军杨德年等,并聚敛兴
利,而道济委任之,伤政害民,民皆怨毒。太祖闻之,与道济诏,戒之曰:“闻
卿在任,未尽清省,又颇为殖货,若万一有此,必宜改之。比传人情不甚缉谐,
当以法御下,深思自警,以副本望。”道济虽奉此旨,政化如初。
有司马飞龙者,自称晋之宗室,晋末走仇池。元嘉九年,闻道济绥抚失和,
遂自仇池入绵竹,崩动群小,得千余人,破巴兴县,杀令王贞之。进攻阴平,阴
平太守沈法兴焚城遁走。道济遣军击飞龙,斩之。初,道济以五城人帛氐奴、梁
显为参军督护,费谦固执不与。远方商人多至蜀土资货,或有直数百万者,谦等
限布丝绵各不得过五十斤,马无善恶,限蜀钱二万。府又立冶,一断民私鼓铸,
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氐奴既怀恚忿,因聚党为盗贼。其年七
月,道济遣罗习为五城令,氐奴等谋曰:“罗令是使君腹心,而卿犹有作贼盗不
止者,一旦发露,则为祸不测。宜结要誓,共相禁检。”乃杀牛盟誓。俄而氐奴
及赵广等唱曰:“官禁杀牛,而村中公违法禁,脱使罗令白使君,疑吾徒更欲作
贼,则无余类矣。”因诈言司马殿下犹在阳泉山中,若能共建大事,则功名可立,
不然,立灭不久。众既乐乱,因相率从之,得数千人,复向广汉。道济遣参军程
展会、治中李抗之五百人击之,并为所杀。贼于是径向涪城,巴西人唐频聚众应
之,宁远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怀业再遣军拒之,战败失利。怀业及司马、
南汉中太守韦处伯并弃城走。涪陵太守阮惠、江阳太守社玄起、遂宁太守冯迁闻
涪城不守,并委郡出奔。蜀土侨旧,翕然并反。道济惶惧,乃免吴兵三十六营以
为平民,分立宋兴、宋宁二郡,又招集商贾及免道俗奴僮,东西胜兵可有四千人。
贼众数万屯城西及城北,道济婴城自守。
赵广本以谲诈聚兵,顿兵城下,不见飞龙,各欲分散。广惧,乃将三千人及
羽仪,诈其众云迎飞龙。至阳泉寺中,谓道人程道养曰:“但自言是飞龙,则坐
享富贵;若不从,即日便斩头。”道养惶怖许诺。道养,枹罕人也,广改名为
龙兴,号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建号泰始元年,备置百官。以道养
弟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涪城。广自号镇军,帛氐奴征虏将军,梁显镇北
将军,同党大帅张宁秦州刺史,严遐前将军。奉道养还成都,众十余万,四面围
城。就道济索费谦、张熙,曰:“但送此人来,我等自不复作贼。”
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将千余人出西门战,皆失利。十一月,方
明等复出战,破贼营,焚其积聚。贼党江阳人杨孟子领千余人,屯城南。道济参
军梁俊之统南楼,屡与孟子交言,因投书晓以祸福,要使入城。孟子许诺,入见
道济;道济大喜,即板为主簿,遣子为任,克期讨贼。赵广知其谋,孟子惧,将
所领奔晋原。晋原太守文仲兴拾合得二千余人,与孟子并力自固。广遣同党袁玄
子攻晋原,为仲兴所杀。广又遣帛氐奴攻之,连战,仲兴军败,及孟子并死。
方明复出东门,破贼三营,斩首数百级。贼虽败,已复还合。方明复伪出北
门,仍回军击城东大营,杀千余人,斩伪仆射蔡滔。时天大雾,方明等复扬声出
东门,而潜自北门出攻城北城西诸营,贼众大溃,于是奔散。道养收合得七千人
还广汉,赵广以别卒五千余人还涪城。
初,别驾张熙说道济令粜太仓谷,贼以九月末围城,至十二月末,廪粮便尽。
方明将二千人出城求食,为贼所败,匹马独还。贼因追之,众复大集。方明夜于
城西缒上,道济为设食,饐不能飧,唯泣涕而已。道济时有疾已笃,自力慰勉
之曰:“卿非大丈夫,小败何苦。贼势既衰,台兵垂至,但令卿还,何忧于贼。”
即减左右数十人配之。贼城外云:“方明已死,可来取丧。”城中大恐。道济夜
列炬火,方明自出,众见之乃安。道济悉出财物于北射堂,令方明募人。时城中
或传道济已亡,莫有至者。梁俊之说道济曰:“将军气息绵绵,而外论互有同异。
今军师屡败,妖寇未殄,若一旦不虞,则危祸立至。宜称小损,听左右给使暂出,
不然败矣。”道济从之,即唤左右三十余人,告之曰:“吾疾久,汝等扶侍疲劳。
今既小损,各听归家休息,唤复还。”给使既出,其父兄皆问:“使君亡来几日?”
子弟皆言:“君渐差,谁言亡者!”传相告语,城内乃安,由是应募者一日千余
人。十年正月,贼众大至,攻逼成都。道济卒,梁俊之与方明等,及其故旧门生
数人,共埋尸于后斋。使书与道济相似者为教命,酬答签疏,不异常日,故虽母
妻,不知也。
二月,道养于毁金桥升坛郊天,方就柴燎,方明将三千人出击之。贼列阵营
前死战,日夕乃大败。临阵斩伪征虏将军赵石之等八百余级,道养等退保广汉。
是月,平西将军临川王义庆,以扬武将军、巴东太守周籍之即本号督巴西梓潼宕
渠遂宁巴郡五郡诸军事、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率平西参军费淡、龙骧将军罗猛二
千人援成都。广等屯据广汉,分守郫川,连营百数,处处屯结。籍之与方明及费
淡等攻郫,克之。广等退据郡城,傍竹自固。罗猛率队主王盱等并力追讨。张寻
自涪城率众二万来助广等,方明、淡斩竹开径邀之,战败,退还郫县。广等又移
营屯箭竿桥,方明等破其六营,乘胜追奔,径至广汉。广等走还涪及五城。四月
十日,发道济丧。五月,方明进军向涪城。张寻、唐频渡水拒战,方明击破之,
生擒伪骠骑将军、雍秦二州刺史司马龙伸,斩之。龙伸,道助也。州吏严道度斩
严遐首,广等并奔散,涪、蜀皆平。俄而张寻攻破阴平,复与道养合。帛氐奴攻
广汉,费淡督将军种松等与战,斩其梁州刺史杜承等百余级。九月,益州刺史甄
法崇至成都,诛费谦之,道济丧及方明等并东反。道养等领二千余家逃于郪山,
其余群贼,亦各拥户藏窜,出为寇盗不绝。
十三年六月,太祖遣宁朔将军萧汪之统军讨之。军次郪口,帛氐奴斩伪卫
将军司马飞燕归降。汪之击破道养,道养还入郪山。十四年四月,赵广、张寻、
梁显各率部曲归降,伪辅军将军王道恩斩道养,送首,余党悉平。迁赵广、张寻
等于京师。十六年,广、寻复与国山令司马敬琳谋反,伏诛。
先是,道济振武司马、蜀郡太守任薈之虽不任军事,事宁,以为正员郎。裴
方明虎贲中郎将,仍为义庆平西中兵参军、龙骧将军、河东太守。费淡,太子屯
骑校尉。周籍之后为益州刺史。
粹族弟损,字子骞,卫将军毅从父弟也。父镇之,字仲德,以毅贵,历显位,
闲居京口,未尝应召。常谓毅:“汝必破我家。”毅甚惮之,每还京,未尝敢以
羽仪人从入镇之门。左光禄大夫征,不就。元嘉二年,年九十余,卒于家。损,
元嘉中历职义兴太守。东土残饥,太祖遣扬州治中沈演之东入赈恤,以损绥抚有
方,称为良守。官至吴郡太守,追赠太常。
史臣曰:帝王受命,自非以功静乱,以德济民,则其道莫由也。自三代以来,
醇风稍薄, w.uknsh成功济务,尊出权道,虽复负扆南面,比号轩、牺,莫不自谢王风,
率由霸德。高祖崛起布衣,非藉民誉,义无曹公英杰之响,又阙晋氏辅魏之基,
一旦驱乌合,不崇朝而制国命,功虽有余,而德未足也。是故王谧以内惧流奔,
王绥以外侮成衅,若非树奇功于难立,震大威于四海,则不能承配天之业,一异
同之心。义熙以后,大功仍建,自桓温旍旆所临,莫不献珍受朔。及金墉请吏,
元勋将举,九命之礼既行,代终之符已及。方复观兵函、渭,用师天险,独克之
举,振古难称。若使闭门反政,置兵散地,后败责其前功,一眚亏其盛业,岂复
得以黄屋朱户,为衰晋之贞臣乎?及其灵威薄震,重关莫守,故知英算所苞,先
胜而后战也。王镇恶推锋直指,前无强陈,为宋方叔,壮矣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