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09 列传第207(1 / 2)

加入书签

◎广西土司三

△泗城 利州 州 归 向武 奉议 州 思(广东州府附)

泗城,宋置,隶横山。元属州路。界东抵兰,西上林长司,

抵田州,北抵永州。

武五年,征南副军周德克泗城,土官善忠归,授世知州。

三年,善忠子作乱,利州,广西都司平之。四年,忠来贡物。二

六年,振遣人马及方,诏赐钞锭。

宣德元,女土卢氏遣人岑台马及银等物,赉有差。八年,

官卢氏,袭职官岑豹土兵千百余人害己,弃毁故官岑瑄像,

为不孝,难俾袭。豹叔州知州亦奏豹兵谋杀氏,州被害。督山

奏:“实故土瑄侄,所信服,应袭职。卢氏,妻,豹母,初袭,

致仕,量拨田以赡终。仍请豹无肆扰。”部请从奏。帝行人

聪、侯赍敕,云会三巡按究与卢氏非,从判决。

正统元,豹遣入贡。年,豹利州,其叔颜子财物。朝廷官

谕,负固不,增兵守。云闻,乞兵剿之。帝敕云:“蛮梗化,

,然兴动众,亦不易,其更遣谕之。”五年,奏豹侵及掠掳

黄祖亦豹杀其,籍其。瑄女奏豹占田地人,囚其卢氏。

人朱升、黄恕斋谕之,敕广西、贵州总官亲诣地,令还所侵

服,相擒捕。年,总官柳溥:“行恕、升广西三委官谕退

占利州,豹时从,及,占如。今颜以利州、利甲等易泗城、古

甲,开利州衙,宜从请,发近官军颜赴彼治蛮民。倘豹仍逆,

率兵剿。”从。八年,豹遣人贡,赐币。十,豹复颜占据地,

令速予处,不因循,边方害。

成化年,豹众四万,攻劫上长官司,杀土官志威,其境土。兵部

:“豹犷如此,宜调兵捕,明典刑。”从之。几,豹

三年,官知州应复据林长官及贵州宁等处十八城。时恩城

土官岑攻夺田府,逐府岑溥。应与钦,既复仇,两父子交仇杀。

事闻,部奏:“钦连年祸,而党之,据上林官司,毒不少,今天厌

祸,假相残,地方之。应所邻壤及官印信多,亦勘断,除祸本,

并令弟接退侵地及信,乃承袭。城地广多,宜头目,授职衔,

分辖杀其势。”诏下镇官区。接遣朝正,彩缎钞

,总督廷瓒奏:“接往随征都、府江处有功,乞略其父罪,

令承袭职,以报效。”廷臣议:“劫印地,虽接祖父,然再抚谕,

接不肯之于官,遽使袭,则志骄,非土官法。”

年,田土目黄作乱,接为声,杀掠妇,劫仓库民,又劫

府学及山驿印,遂据仁。十年,贵贼妇米作乱,督王轼调接领

土兵二营于砦河,因接自备月饷,期赴调。

十八,泗城官族人九仙奏:“自始岑彭以,世袭官。至子应

钦之祸,子孙灭殆尽,弟接,推护印,累著劳,乞令职,俾辖蛮

。”兵尚书刘夏等议:“豹乃臣余孽,子应复取灭亡。今接者,人皆

称为梁,非应枝,又知岑九是何逋,冒为扰。臣夏先在广,

岑氏谱。岑之始木纳罕元至正间,与州知府祖伯颜,一时受。今

仙妄援岑彭世,尘渎听,请其罪。岑接应与否,已令镇官勘

,岑九虽蛮人以深究,亦当摘以破其。”从

十二年,泗城及县各遣族来贡。后期,减半。城贡厚,仍全给

之。

靖二年,田州岑率兵攻城,拔寨,进州城,之。接急军门,

言猛故攻寨。猛言接岑氏后,据其祖,欲得侵地。下勘处。

十六,田州苏作乱。泗城土岑施以纳岑邦。兵败,弗克纳。二十

年诏土施袭替,免赴京,以尝听有劳也。隆庆二,泗城黄豹、豸等

贵州程府麻向、大华等,时出掠,官剿之,等遁去。

万历年,泗土官岑勋等贡及香炉物。四一年,官岑云贡方

。初,汉乃绍嫡嗣,勋宠庶雷汉,目黄玛从中煽,以至劫称

。云汉母出印,扶弟以,抚按闻。廷请释绍罪以存伦,权汉、

玛等以嚣孽,汉从宽衔,戴管事。可。天二年,抚何士请复

汉知州,量加司职衔,令率土援黔。之。

城延袤广,兵亦劲,庆远诸互相雄。其流自豹而而接,

三世。领县一,曰程县;长官司,曰安,曰上

在泗城之东北,旧号程庄。明归附,泗城州。洪武二一年改

为县,户一里。后改属远府,复隶泗州,设官知县。正统间,为岑豹

所逼,官遁去,典史摄,旋亦害。豹夺其印,据县治。事闻,遣官谕

之,历应、岑凡七十年不服。嘉靖二,接为土官攻,督府官按问,

得县,贮于,后仅荒土。城、南、那地欲得之,时治兵攻云。

安隆长司,东泗城,西抵云南,南抵上长官司,北抵贵宣慰司,元

州地也。洪武元,泗城土官岑忠以次子得领隆峒。十年,

,贡马。设治所。永乐元设安隆官事,子得为官,抚众。十

,赐钞,予世

长官司,东北俱泗城界,西抵安长官司,南抵云。宋、号上林

峒,属城州,兴因焉。永乐实长官司,以泗城土官岑忠三子成为长

官,抚民。永四年,成遣子贡方物,赐钞币,自是贡不绝。化元年,

泗城豹攻劫林,杀官志威,灭其族,劫印,其境上。兵部移议豹罪,

仍以与印给林。弘三年,林长官遣头目贡,礼以过期,给半

泗城岑复夺据林长官,然正、嘉、隆、万间朝犹时至。

利州,汉属交,号阪庄。宋利州,横山寨,元因焉。土官亦姓,

武初归。授知,以流吏目佐,直隶政司。德二年,利州知岑颜

头目罗贡马。统元年,泗城岑侵据利地,并颜妻子物。总官山

以闻,敕镇、官抚谕。四年,颜遣族岑忻贡器方物。五年,奏:

“本州地十五甲,被豹兴攻占,覃被囚,妻财被,累奉抚谕,獗不

。”帝行人黄、朱升谕豹,具前传。七年,复与颜仇杀,敕总

官吴亮布恩威,令各罢,而豹杀颜及子得,州印去,遂以流判州

。数十间,屡诸司勘,移檄追,历应、岑二世如。嘉靖年归

泗城。

龙州,百粤地。汉属交。宋置州,隶平寨。大德中,升州为

府。洪武二,龙州官赵帖遣使奉,贡方。诏以坚为龙知州,袭。

年改隶广西布政。时帖言:“临交阯,所守关二十七,有警申报

平,达司,比下,已旬月,误事机,乞依奉、泗城州,隶广西便。

”从之。十六年,帖坚以慈皇后,上慰,贡马方物,绮帛钞有差。

二十一,帖坚,无子,以其从宗寿代州事。坚卒,寿袭。

茂以罪居龙州。帖坚妻氏有二,一为平州土李圆泰,茂纳

。时宗寿虽袭职,帖坚妻持土官,与茂、圆泰专州事,陵逼宗寿

以病卒,其阍者观海等肆侮宗寿。宗寿与把事以计取官印,奏,

茂已死,并械观等至京。于是帖妻惶惧,使人告寿掳掠,又与圆谋劫

妾并其婢往太州,又掠赵氏父官诰物,又并取龙之地。自至

,告宗寿实从子,不应袭,宗寿亦章言状。帝乃诏寿勿问,下吏议坚妻

圆泰罪,既而以蛮俱释

,复有告茂匿州未死,前宗寿言皆妄。遂诏右都督府谕宗寿

及龙州民,言:“昔郑公常茂罪,上开平王功,不遽置于,安置

龙州。官赵帖故,其与茂结婚姻,合诸蛮,肆为不。帖坚宗寿袭

职,与氏互相讦,言已死。以功臣,犹加悯,释人告讦。今有

人言茂未死,寿等知。已遣骑舍人宗寿捕,延玩使者久不命,其

意莫测。特命榜尔宗寿知之,茂果存,则送至师以赎,如茂死,宗

寿亦宜率大小目至京,具陈其。”

广西布政言宗寿诏赴京,拒命不,又言丹、奉等蛮梗。帝复

致仕部尚书铎往谕寿,讫从命。发湖广、江西所卫所马官军六

余,赍三月,期以初俱赴广西。命督杨文征南将印,为兵官,

指挥观为左军,都佥事宋为右将,刘真参将,京卫马军三万

至广西,会讨州及奉、南丹、向武等叛蛮。行,帝文遣使岳镇海

礼部尚任亨泰、监察御严震直南,谕讨龙州宗寿之,令陈

边境,助逆,纳叛。人谕文南宁卫千人,阴侯吴领之,

千人,陆侯吴领之,令其建自赎。诏文等,如兵至州,宗寿

,具陈已死之,则宥罪。若遣人来,则进兵之。既,铎还京,言

寿伏罪来,乞罢勿征。文移兵奉议,命铎至参军事。宗寿偕

等六十人来朝罪,贡物。

寿死,景升袭。景升死,无嗣,叔仁政。仁政传为赵,源死

子。恩土官浚率兵田州回,劫龙州,夺其印,纳故知源妻岑。诏下

巡官贼,而立为源者。以庶兄浦二子,居长当。相弟不能无

于岑氏,以仆韦子璋诡遗腹。氏恃兄猛方兵,楷遂言,璋

子,当立,相所篡。事下督勘,未。璋赂守太监伦舍人,诡称有

调二万,纳璋龙州。江大震,相挈印况村。御史杨讨璋,

之,相乃归。相二子,长�遂,次宝。枝拇,亦枝拇,相绝爱,曰:“肖

立。”乃以宝,髡为

元年,死,州立�遂。楷弑之,州人立族弟暖。时王守提督两

广,幕岑伯高事,楷伯高,暖非赵裔,当者楷也。遣上思知州黄

熊兆核。熊兆伯高,楷当立,以州印楷。楷杀暖,州大乱。州目黄

安等潜田州购。宝时奴杨布十三年,安等百金购之。言督府,

都御史富谓楷已张,持之急,乃令楷职,俟长让之。楷复,时谋杀

宝。富楷,令印还宝,宝谢以千金,以腴田十一村。楷计宝易与,

不如邀利而徐之,遂命。楷求韦璋子应育,令往宝所。妻黄氏,

思明土官黄女也,于宝而应通。乃厚结目,又遣人与武州缔

为卫。日荒悍,刑狡男王良为。楷知恨宝,使内应,良许之。楷

人夜至寝门呼,良开纳楷兵,执宝寝,斩之,以他盗。应以

州,并朝自援。

都御蔡经属使翁万谋之。达谓楷诈,未速图。应巽懦虑,

旦夕擒,断其中,然后次第获,督抚善。万达部至太,使人他事

朝,谕计,论当死,楷才勇,正须藉龙州当面耳。诸言楷者,

不为理,州人大。万达厚楷,信之,统精兵人诣万言状,以三

一村地。万达楷及州邓瑀等见,伏士劫之,曰:“罪大,自为

。诚死,尚可为子留一。”楷分无生,乃手谕其党:“业如此,

乱无益,可善我子以赵。”达即杖,毙之,以楷书其州人。时楷子

匡时,四年矣,立之,州悉定。乃以十村还龙,十八隶崇善,于是

龙州赵仍得袭。

归顺,旧为,隶镇府。永间,镇知府岑纲分其二子岑纲领

事,传瑛,屡兵报效。弘治九,总督廷瓒言:“镇安之归顺,旧

州治,武初裁。今其主岑瑛效劳于,乞设治,授土官知。凡

兵令备兵五千,仍岁领兵二千梧州听。”诏之,增流官吏一员。

瑛死,璋袭。从璋奏,以本州隶布政

智略。州岑猛不法获,都御姚镆将兵讨之。璋,猛翁也。

镆虑璋猛,召指挥沈仪谋。仪雅知女失宠,恨猛,知部下户赵臣

雅善璋。希仪因使赵臣语图猛,受命。猛子邦守工尧,璋诈兵千人

助邦彦,言:“兵至,姻党故,且与尔祸。今精兵来,幸努力守。”

邦彦欣之。璋人报希曰:“以千人应矣。”时田州殊死拒,诸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