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矣,尚望其屹然坚壁哉!廷弼罪安在?化贞仗西部,廷弼云“必不足仗”;化
贞信李永芳内附,廷弼云“必不足信”。无一事不力争,无一言不奇中。廷弼罪
安在?且屡疏争各镇节制不行,屡疏争原派兵马不与。徒拥虚器,抱空名,廷弼
罪安在?唐郭子仪、李光弼与九节度师同溃,自应收溃兵扼河阳桥,无再往河阳
坐待思明缚去之理。今计广宁西,止关上一门限,不趣扼关门何待?史称慕容垂
一军三万独全,亦无再驻淝水与晋人决战之理。廷弼能令五千人不散,至大凌河
付与化贞,事政相类,宁得与化贞同日道乎!所谓劳有足矜者:当三路同时陷没,
开、铁、北关相继奔溃,廷弼经理不及一年,俄进筑奉集、沈阳,俄进屯虎皮驿,
俄迎扼敌兵于横河上,于辽阳城下凿河列栅埋炮,屹然树金汤。令得竟所施,何
至举榆口关外拱手授人!而今俱抹摋不论,乃其所由必死则有故矣。其才既笼
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撄众怒,共起杀机,是则所由必杀其躯
之道耳。当廷弼被勘被逮之时,天日辄为无光,足明其冤。乞赐昭雪,为劳臣劝。
不从。明年五月,大学士韩爌等言:
廷弼遗骸至今不得归葬,从来国法所未有。今其子疏请归葬,臣等拟票许之。
盖国典皇仁,并行不悖,理合如此。若廷弼罪状始末,亦有可言。皇祖朝,戊申
己酉间,廷弼以御史按辽东,早以辽患为虑,请核地界,饬营伍,联络南、北关,
大声疾呼,人莫为应。十年而验若左券,其可言者一。戊午己未,杨镐三路丧师,
抚顺、清河陷没,皇祖用杨鹤言,召起廷弼代镐。一年余,修饬守具,边患稍宁。
会皇祖宾天,廷议以廷弼无战功,攻使去,使袁应泰代,四阅月而辽亡。使廷弼
在,未必至此,其可言者二。辽阳既失,先帝思廷弼言,再起之田间,复任经略。
化贞主战,廷弼主守,群议皆是化贞。廷弼屡言玩师必败,奸细当防,莫有听者,
徘徊踯躅,以五千人驻右屯。化贞兵十三万驻广宁。广宁溃,右屯乃与俱溃,其
可言者三。
假令廷弼于此时死守右屯,捐躯殉封疆,岂非节烈奇男子。不然,支撑宁、
前、锦、义间,扶伤救败,收拾残黎,犹可图桑榆之效。乃仓皇风鹤,偕化贞并
马入关,其意以我固尝言之,言而不听,罪当末减。此则私心短见,杀身以此,
杀身而无辞公论,亦以此。传首边庭,头足异处,亦足为临难鲜忠者之戒矣。然
使诛廷弼者,按封疆失陷之条,偕同事诸臣,一体伏法,廷弼九原目瞑。乃先以
贿赃拷坐杨涟、魏大中等,作清流陷阱;既而刊书惑众,借题曲杀。身死尚悬坐
赃十七万,辱及妻孥,长子兆珪迫极自刎。斯则廷弼死未心服,海内忠臣义士亦
多愤惋窃叹者。特以“封疆”二字,噤不敢讼陈皇上之前。
臣等平心论之,自有辽事以来,诓官营私者何算,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
馈问,焦唇敝舌,争言大计。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廷弼以长系待
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
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今纵不敢深言,而传首已逾三年,收葬原无禁例,圣明
必当垂仁。臣所以娓娓及此者,以兹事虽属封疆,而实阴系朝中邪正本末。皇上
天纵英哲,或不以臣等为大谬也。
诏许其子持首归葬。五年,化贞始伏诛。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
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
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
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时关外地悉为
哈剌慎诸部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未几,诸部受款,经略王在晋令崇焕移驻中
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军,经理前屯卫事。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
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题
为宁前兵备佥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及在晋议筑重城八里铺,
崇焕以为非策,争不得,奏记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
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
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
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
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
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三年九月,承宗决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力阻,不听,命满桂偕崇焕往。
初,承宗令祖大寿筑宁远城,大寿度中朝不能远守,筑仅十一,且疏薄不中程。
崇焕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大寿与参将高
见、贺谦分督之,明年迄工,遂为关外重镇。桂,良将,而崇焕勤职,誓与城存
亡;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士。遭父忧,
夺情视事。四年九月,偕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军万二千,东巡广宁,
谒北镇祠,历十三山,抵右屯,遂由水道泛三岔河而还。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
副使,再进右参政。
崇焕之东巡也,请即复锦州、右屯诸城,承宗以为时未可,乃止。至五年夏,
承宗与崇焕计,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缮城郭居之。
自是宁远且为内地,开疆复二百里。十月,承宗罢,高第来代,谓关外必不可守,
令尽撤锦、右诸城守具,移其将士于关内。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崇焕曰:“锦、
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
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崇焕亦力争不可,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
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
虑。”第意坚,且欲并撤宁、前二城。崇焕曰:“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
必不去。”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
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崇
焕遂乞终制,不许。十二月进按察使,视事如故。
我大清知经略易与,六年正月举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宁远。崇焕闻,
即偕大将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大寿,守备何可刚等集将士誓死守。崇焕更
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乃尽焚城外民居,携守具入城,
清野以待。令同知程维楧诘奸,通判启倧具守卒食,辟道上行人。檄前屯守
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将士逃至者悉斩,人心始定。明日,大军进攻,载楯
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伤城外军。明日,再攻,复
被却,围遂解,而启倧亦以然炮死。
启倧起小吏,官经历,主赏功事,勤敏有志介。承宗重之,用为通判,核
兵马钱粮,督城工,理军民词讼,大得众心。死,赠光禄少卿,世荫锦衣试百户。
初,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经略第、总兵麒
并拥兵关上,不救,中外谓宁远必不守。及崇焕以书闻,举朝大喜,立擢崇焕右
佥都御史,玺书奖励,桂等进秩有差。
我大清初解围,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数万。崇焕方完城,
力竭不能救也。高第镇关门,大反承宗政务,折辱诸将,诸将咸解体,遇麒若偏
裨,麒至,见侮其卒。至是,坐失援,第、麒并褫官去,而以王之臣代第,赵率
教代麒。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三月,
复设辽东巡抚,以崇焕为之。魏忠贤遣其党刘应坤、纪用等出镇。崇焕抗疏谏,
不纳。叙功,加兵部右侍郎,赉银币,世荫锦衣千户。
崇焕既解围,志渐骄,与桂不协,请移之他镇,乃召桂还。崇焕以之臣奏留
桂,又与不协。中朝虑偾事,命之臣专督关内,以关外属崇焕画关守。崇焕虞廷
臣忌己,上言:“陛下以关内外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
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
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
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
日至,从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帝优旨褒答。
其冬,崇焕偕应坤、用、率教巡历锦州、大、小凌河,议大兴屯田,渐复第
所弃旧土。忠贤与应坤等并因是荫锦衣,崇焕进所荫为指挥佥事。崇焕遂言:“
辽左之坏,虽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
城、用大炮一策。今山海四城既新,当更修松山诸城,班军四万人,缺一不可。”
帝报从之。
先是,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晏驾,崇焕遣使吊,且以觇虚实。我太宗文皇
帝遣使报之,崇焕欲议和,以书附使者还报。我大清兵将讨朝鲜,欲因此阻其兵,
得一意南下。七年正月,再遣使答之,遂大兴兵渡鸭绿江南讨。朝议以崇焕、之
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属崇焕,与镇守中官应坤、用并
便宜从事。崇焕锐意恢复,乃乘大军之出,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
使使持书议和。会朝鲜及毛文龙同告急,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
又遣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九将将精卒九千先后逼三岔河,为牵制之势,而朝鲜
已为大清所服,诸将乃还。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
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四月,崇焕上
言:“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
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筑必不可已。业移
商民,广开屯种。倘城不完而敌至,势必撤还,是弃垂成功也。故乘敌有事江东,
姑以和之说缓之。敌知,则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金汤益固矣。”
帝优旨报闻。
时率教驻锦州,护版筑,朝命尤世禄来代,又以辅为前锋总兵官,驻大凌河。
世禄未至,辅未入大凌,五月十一日大清兵直抵锦州,四面合围。率教偕中官用
婴城守,而遣使议和,欲缓师以待救,使三返不决,围益急。崇焕以宁远兵不可
动,选精骑四千,令世禄、大寿将,绕出大军后决战;别遣水师东出,相牵制;
且请发蓟镇、宣、大兵,东护关门。朝廷已命山海满桂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山
海,宣府黑云龙移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关城;又发昌平、天津、保定兵驰
赴上关;檄山西、河南、山东守臣整兵听调。世禄等将行,大清已于二十八日分
兵趋宁远。崇焕与中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列营濠内,用炮距击;
而桂、世禄、大寿大战城外,士多死,桂身被数矢,大军亦旋引去,益兵攻锦州。
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六月五日亦引还,因毁大、小凌河二城。时称宁、
锦大捷,桂、率教功为多。忠贤因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崇焕遂乞休。
中外方争颂忠贤,崇焕不得已,亦请建祠,终不为所喜。七月,遂允其归,而以
王之臣代为督师兼辽东巡抚,驻宁远。及叙功,文武增秩赐荫者数百人,忠贤子
亦封伯,而崇焕止增一秩。尚书霍维华不平,疏乞让荫,忠贤亦不许。
未几,熹宗崩。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削诸冒功者。廷臣争请召崇焕。其
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
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焕入都,
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
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
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
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
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怃然自失。顷之,帝出,即奏言:“东事
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
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帝为饬四部臣,如其言。
崇焕又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
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帝起立倾听,
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大学士刘鸿训等请收还之臣、桂尚方剑,
以赐崇焕,假之便宜。帝悉从之,赐崇焕酒馔而出。崇焕以前此熊廷弼、孙承宗
皆为人排构,不得竟其志,上言:“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
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
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
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
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
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帝优诏答之,赐蟒玉、银币,疏辞蟒玉不受。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
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自肃伤重,兵备副使郭
广初至,躬翼自肃,括抚赏及朋椿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民足五万,乃解。自
肃疏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崇焕以八月初抵关,闻变驰与广密谋,宥首恶张
正朝、张思顺,令捕十五人戮之市;斩知谋中军吴国琦,责参将彭簪古,黜都司
左良玉等四人。发正朝、思顺前锋立功,世荣、涵淳以贪虐致变,亦斥之。独都
司程大乐一营不从变,特为奖励。一方乃靖。
关外大将四五人,事多掣肘。后定设二人,以梅镇宁远,大寿仍驻锦州。至
是,梅将解任,崇焕请合宁、锦为一镇,大寿仍驻锦州,加中军副将何可刚都督
佥事,代梅驻宁远,而移蓟镇率教于关门,关内外止设二大将。因极称三人之才,
谓:“臣自期五年,专藉此三人,当与臣相终始。届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
归死于司败。”帝可之,崇焕遂留镇宁远。自肃既死,崇焕请停巡抚,及登莱巡
抚孙国桢免,崇焕又请罢不设。帝亦报可。哈剌慎三十六家向受抚赏,后为插汉
所迫,且岁饥,有叛志。崇焕召至于边,亲抚慰,皆听命。二年闰四月,叙春秋
两防功,加太子太保,赐蟒衣、银币,荫锦衣千户。
崇焕始受事,即欲诛毛文龙。文龙者,仁和人。以都司援朝鲜,逗留辽东,
辽东失,自海道遁回,乘虚袭杀大清镇江守将,报巡抚王化贞,而不及经略熊廷
弼,两人隙始开。用事者方主化贞,遂授文龙总兵,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
赐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皮岛亦谓之东江,在登、莱大海中,绵亘八十里,
不生草木,远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东北海则朝鲜也。
岛上兵本河东民,自天启元年河东失,民多逃岛中。文龙笼络其民为兵,分布哨
船,联接登州,以为掎角计。中朝是之,岛事由此起。
四年五月,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侵大清国东偏,为守将击败,众尽
歼。八月,遣兵从义州城西渡江,入岛中屯田,大清守将觉,潜师袭击,斩五百
余级,岛中粮悉被焚。五年六月,遣兵袭耀州之官屯寨,败归。六年五月,遣兵
袭鞍山驿,丧其卒千余。越数日又遣兵袭撤尔河,攻城南,为大清守将所却。七
年正月,大清兵征朝鲜,并规剿文龙。三月,大清兵克义州,分兵夜捣文龙于铁
山。文龙败,遁归岛中。时大清恶文龙蹑后,故致讨朝鲜,以其助文龙为兵端。
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其人本无大略,往辄败衄,而岁糜饷无算;
且惟务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
亦罕得其用。工科给事中潘士闻劾文龙糜饷杀降,尚宝卿董茂忠请撤文龙,治兵
关、宁。兵部议不可,而崇焕心弗善也,尝疏请遣部臣理饷。文龙恶文臣监制,
抗疏驳之,崇焕不悦。及文龙来谒,接以宾礼,文龙又不让,崇焕谋益决。
至是,遂以阅兵为名,泛海抵双岛,文龙来会。崇焕与相燕饮,每至夜分,
文龙不觉也。崇焕议更营制,设监司,文龙怫然。崇焕以归乡动之,文龙曰:“
向有此意,但惟我知东事,东事毕,朝鲜衰弱,可袭而有也。”崇焕益不悦。以
六月五日邀文龙观将士射,先设幄山上,令参将谢尚政等伏甲士幄外。文龙至,
其部卒不得入。崇焕曰:“予诘朝行,公当海外重寄,受予一拜。”交拜毕,登
山。崇焕问从官姓名,多毛姓。文龙曰:“此皆予孙。”崇焕笑,因曰:“尔等
积劳海外,月米止一斛,言之痛心,亦受予一拜,为国家尽力。”众皆顿首谢。
崇焕因诘文龙违令数事,文龙抗辩。崇焕厉色叱之,命去冠带絷缚,文龙犹
倔强。崇焕曰:“尔有十二斩罪,知之乎?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
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人臣之罪莫大欺君,尔奏报尽欺罔,杀降人
难民冒功,二当斩。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
逆不道,三当斩。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月止散米三斗有半,侵盗军粮,
四当斩。擅开马市于皮岛,私通外番,五当斩。部将数千人悉冒己姓,副将以下
滥给札付千,走卒、舆夫尽金绯,六当斩。自宁远还,剽掠商船,自为盗贼,七
当斩。强取民间子女,不知纪极,部下效尤,人不安室,八当斩。驱难民远窃人
参,不从则饿死,岛上白骨如莽,九当斩。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
于岛中,十当斩。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十一当斩。开镇八年,不能
复寸土,观望养敌,十二当斩。”数毕,文龙丧魂魄不能言,但叩头乞免。崇焕
召谕其部将曰:“文龙罪状当斩否?”皆惶怖唯唯。中有称文龙数年劳苦者,崇
焕叱之曰:“文龙一布衣尔,官极品,满门封荫,足酬劳,何悖逆如是!”乃顿
首请旨曰:“臣今诛文龙以肃军。诸将中有若文龙者,悉诛。臣不能成功,皇上
亦以诛文龙者诛臣。”遂取尚方剑斩之帐前。乃出谕其将士曰:“诛止文龙,余
无罪。”当是时,文龙麾下健校悍卒数万,惮崇焕威,无一敢动者,于是命棺敛
文龙。明日,具牲醴拜奠曰:“昨斩尔,朝廷**;今祭尔,僚友私情。”为下
泪。乃分其卒二万八千为四协,以文龙子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
刘兴祚主之。收文龙敕印、尚方剑,令继盛代掌。犒军士,檄抚诸岛,尽除文龙
虐政。还镇,以其状上闻,末言:“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谨席稿待罪。”时
崇祯二年五月也。帝骤闻,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
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其爪牙伏京师者,令所司捕。崇焕上言:“文龙一匹夫,
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
二万,妄设将领千。今不宜更置帅,即以继盛摄之,于计便。”帝报可。
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
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崇焕言:“东江一镇,牵制所必资。今定两协,马
军十营,步军五,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帝颇以兵减饷增为疑,以
崇焕故,特如其请。
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渐及登莱、天津,及定东江兵制,
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
二十余万。帝嘉奖之。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闻,即
督大寿、可刚等入卫。以十一月十日抵蓟州,所历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
田诸城,皆留兵守。帝闻其至,甚喜,温旨褒勉,发帑金犒将士,令尽统诸道援
军。俄闻率教战殁,遵化、三屯营皆破,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大请兵
越蓟州而西。崇焕惧,急引兵入护京师,营广渠门外。帝立召见,深加慰劳,咨
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出与大军鏖战,
互有杀伤。
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
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
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
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
狱。大寿在旁,战栗失措,出即拥兵叛归。大寿尝有罪,孙承宗欲杀之,爱其才,
密令崇焕救解。大寿以故德崇焕,惧并诛遂叛。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
乃归命。
方崇焕在朝,尝与大学士钱龙锡语,微及欲杀毛文龙状。及崇焕欲成和议,
龙锡尝移书止之。龙锡故主定逆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辈
谋兴大狱,为逆党报仇,见崇焕下吏,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
捷首疏力攻,褷、弘勋继之,必欲并诛龙锡。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三
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
天下冤之。
崇焕既缚,大寿溃而去。武经略满桂以趣战急,与大清兵战,竟死,去缚崇
焕时甫半月。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
亡征决矣。
赵光抃,字彦清,九江德化人。父赞化,工部郎中,光抃举天启五年进士。
乡人曹钦程父事魏忠贤,骤得太仆少卿。光抃语之曰:“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君不可不审。”钦程恶之,即日出赞化为南宁知府。南宁恶地,赞化侘傺而
死,光抃奔丧归。
崇祯初,服阕,除工部都水主事,历兵部职方郎中。十年秋,遣阅蓟、辽戎
务,尽得边塞形势,战守机宜,列十二事以献。明年冬,大清兵入密云,总督吴
阿衡败殁,廷议增设巡抚一人,驻密云,遂擢光抃右佥都御史任之。至即发监视
中官邓希诏奸谋。帝召希诏还,而令分守中官孙茂霖核实。茂霖为希诏解,光抃
反得罪,遣戍广东。
十五年,兵事益棘,廷臣荐光抃复官。光抃家素饶,闻命,持数万金入都为
军资。既至,召见德政殿。奏对称旨,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
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而大清已克蓟州,分兵四出,命光抃兼督诸
路援军。诸援军观望,河间迤南皆失守,光抃不敢救,尾而南。已,闻塞上警,
又驱而北。廷臣交章劾光抃,谓列城被攻不救,退回高阳,坐视沦覆。明年,复
论光抃及范志完。四月,大清兵北旋,光抃、唐通、白广恩等八镇兵邀于螺山,
皆败走。帝闻,大怒。既解严,与志完并获谴。帝召见雷縯祚,縯祚诋志完,
而称光抃。帝曰:“志完、光抃逗遛河间,独罪志完,渠服其心乎?”遂并逮光
抃。光抃尝荐广恩,广恩抗不赴召,帝以是益恶光抃,卒与志完同日斩西市。
光抃才气豪迈,而于大虑亦疏。在职方,深为尚书杨嗣昌所倚,曰:“吾不
及光抃。”先是,毛文龙据东江,海疆赖之。文龙死,陈继盛、黄龙、沈世魁代
其部,往往为乱,中朝又素以糜饷为忧。及世魁死,岛中无帅,光抃怂臾嗣昌撤
之。二十年积患一朝而除,而于边计亦左焉。光抃虽文士,有胆决,尝遇敌,诸
将欲奔,光抃坐地不起,久之,乃引归。其起戍中也,将士不相习,猝遇大敌,
先胆落,故所当辄败。然受事破军之余,身先被创,顾与志完同诛,人咸以为冤。
福王时,太仆万元吉奏复其官。
范志完,虞城人。崇祯四年进士。授永平推官,专理插汉抚赏,意不欲行,
上疏言权轻,请得特疏奏军事。当事者恶之,谪湖广布政司检校。擢宁国推官,
历官分巡关内佥事。十四年冬,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其座主周延儒当国,
遂拜志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
务,代杨绳武。
绳武者,云南弥勒人也。由庶吉士改授御史。十一年冬,用杨嗣昌荐召见,
吐言如流,画地成图。帝伟之,遂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洪承畴困松山,
遂擢绳武总督,寻以志完代之,而令绳武总督辽东、宁远诸军,出关救松、锦,
加衔督师。
明年正月,绳武卒官,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袭百户。遂进志完左侍郎,
督师出关如绳武,而以张福臻督蓟镇,驻关内。自王朴诸军败,兵力益单,松、
锦相继失,志完乃筑五城宁远城南,护转输,募土著实之。又议修觉华岛城,为
掎角势,帝甚倚之。六月易衔钦命督师,总督蓟、辽、昌、通等处军务,节制登、
津抚镇。辽事急则移驻中后、前屯,关内急则星驰入援,三协有警则会同蓟、昌
二督并力策应。时关内外并建二督,而关外加督师衔,地望尤尊,又于昌平、保
定设二督,于是千里之内有四督臣,又有宁远、永平、顺天、密云、天津、保定
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星罗棋置,
无地不防,而事权反不一。
十五年,给事中方士亮劾福臻昏庸,因言移督师关内,则蓟督可裁,福臻可
罢。于是召还福臻,令志完兼制关内,移驻关门。志完辞,不许。求去,不许。
上疏言不能兼蓟,请仍设蓟督。逾月,始以赵光抃任之。而大清兵已入自墙子岭,
克蓟州而兵部劾志完疏防,廷臣亦言志完贪懦,帝以敌兵未退,责令戴罪立功。
然志完无谋略,恇怯甚,不敢一战,所在州县覆没,惟尾而呵噪,兵所到剽虏。
至德州,佥事雷縯祚劾之,自是论列者益众。帝犹责志完后效,志完终不敢战。
明年,大清兵攻下海州、赣榆、沭阳、丰县,已而北旋。志完、光抃卒观望,
皆不进。事定,议罪,召縯祚廷质,问志完逗遛淫掠状,志完辨。问御史吴履
中,.ukanshum对如縯祚言。时座主延儒督师亦无功,遂命下志完狱,以十二月斩志完。
先是,十二年封疆之案,伏罪者三十有六人。至是,失事甚于前,诛止志完、
光抃及巡抚马成名、潘永图,总兵薛敏忠,副将柏永镇,其他悉置不问。而保定
巡抚杨进得善去,山东巡抚王永吉反获迁擢。帝之用刑,至是穷矣。
赞曰:三路丧师,收降取败,镐与应泰同辜。然君子重绳镐而宽论应泰,岂
不以士所重在节哉!惜乎廷弼以盖世之材,褊性取忌,功名显于辽,亦隳于辽。
假使廷弼效死边城,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乃
以门户曲杀廷弼,化贞稽诛者且数年。崇焕智虽疏,差有胆略,庄烈帝又以谗间
诛之。国步将移,刑章颠覆,岂非天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