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丧有禁;惟武人得墨衰从事,非所以处辅弼也。即云起复有故事,亦未有一日
不出国门,而遽起视事者。祖宗之制何如也?事系万古纲常,四方视听,惟今日
无过举,然后后世无遗议。销变之道,无逾此者。”
疏既上,以副封白居正。居正愕然曰:“疏进耶?”中行曰:“未进不敢白
也。”明日,赵用贤疏入。又明日,艾穆、沈思孝疏入。居正怒,谋于冯保,欲
廷杖之。翰林院侍讲赵志皋、张位、于慎行、张一桂、田一俊、李长春,修撰习
孔教、沈懋学俱具疏救,格不入。学士王锡爵乃会词臣数十人,求解于居正,弗
纳。遂杖中行等四人。明日,进士邹元标疏争,亦廷杖,五人者,直声震天下。
中行、用贤并称吴、赵。南京御史朱鸿谟疏救五人,亦被斥。中行等受杖毕,校
尉以布曳出长安门,舁以板扉,即日驱出都城。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挟
医至,投药一匕,乃苏。舆疾南归,刲去腐肉数十脔,大者盈掌,深至寸,一肢
遂空。
九年,大计京官,列五人察籍,锢不复叙。居正死,士楚当按苏、松,怃然
曰:“吾何面目见吴、赵二公!”遂引疾去。三谟已擢太常少卿,寻与士楚俱被
劾削籍。廷臣交荐中行,召复故官,进右中允,直经筵。大学士许国攻李植、江
东之,诋中行、用贤为其党。中行奏辨,因乞罢,不许。再迁右谕德。御史蔡系
周劾植,复侵中行,中行求去,章四上。诏赐白金、文绮,驰传归。言者屡荐,
执政抑不召。久之,起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同里佥事徐常吉尝讼中行,事
已解,给事中王嘉谟复摭旧事劾之,命家居俟召。寻卒。后赠礼部右侍郎。
子亮、元,从子宗达。亮官御史,坐累贬官,终大理少御。元,江西布政使。
宗达,少傅、建极殿大学士。亮尚志节,与顾宪成诸人善。而元深疾东林,所辑
《吾徵录》,诋毁不遗力。兄弟异趣如此。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承谦,广东参议。用贤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
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
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臣又窃怪居正之勋望积以数年,
而陛下忽败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庶
父子音容乖暌阻绝于十有九年者,得区区稍伸其痛于临穴凭棺之一恸也。国家设
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
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
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
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
以激用贤。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
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
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会植、东
之攻时行,国遂力诋植、东之,而阴斥用贤、中行,谓:“昔之专恣在权贵,今
乃在下僚;昔颠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
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于是用贤抗
辨求去,极言朋党之说,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国,词甚激愤。帝不听其去。党
论之兴,遂自此始。
寻充经筵讲官。再迁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
清修积学。又请建储,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
**星荐,改北部。寻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
二十一年,王锡爵复入内阁。初,用贤徙南,中行、思孝、植、东之已前贬,
或罢去,故执政安之。及是,用贤复以争三王并封语侵锡爵,为所衔。会改吏部
左侍郎,与文选郎顾宪成辨论人才,群情益附,锡爵不便也。用贤故所绝婚吴之
彦者,锡爵里人,时以佥事论罢,使其子镇讦用贤论财逐婿,蔑法弃伦。用贤疏
辨,乞休。诏礼官平议。尚书罗万化以之彦其门生,引嫌力辞。锡爵乃上议曰:
“用贤轻绝,之彦缓发,均失也。今赵女已嫁,难问初盟;吴男未婚,无容反坐。
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而曲贷之彦。”诏从之。用贤遂免归。户部郎中杨应
宿、郑材复力诋用贤,请据律行法。都御史李世达、侍郎李祯疏直用贤,斥两人
谗谄,遂为所攻。高攀龙、吴弘济、谭一召、孙继有、安希范辈皆坐论救褫职。
自是朋党论益炽。中行、用贤、植、东之创于前,元标、南星、宪成、攀龙继之。
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拄,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云。
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
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时行、
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太子少
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孙士春、士锦,崇祯十年同举进士。士春,字景之。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明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未几入阁。少詹事黄道周劾之,下狱。士春上
疏曰:“嗣昌墨衰视事,既已罔效,陛下简入纶扉,自应力辞新命。乃阅其奏牍,
徒计岁月久近间,绝无哀痛恻怛之念,何奸悖一至此也!陛下破格夺情,曰人才
不足故耳。不知人才所以不振,正由爱功名、薄忠孝致之。且无事不讲储材,有
事轻言破格,非用人无弊之道也。臣祖用贤,首论故相夺情,几毙杖下,腊败肉
示子孙。臣敢背家学,负明主,坐视纲常扫地哉?”帝怒,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祖孙并以攻执政夺情斥,士论重之。后复故官,终左中允。
艾穆,字和父,平江人。以乡举署阜城教谕,邻郡诸生**星、乔璧星皆就
学焉。入为国子助教。张居正知穆名,欲用为诰敕房中书舍人,不应。万历初,
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录囚陕西。时居正法严,决囚不如额者罪。穆与御史议,
止决二人。御史惧不称,穆曰:“我终不以人命博官也。”还朝,居正盛气谯让。
穆曰:“主上冲年,小臣体好生德,佐公平允之治,有罪甘之。”揖而退。
及居正遭丧夺情,穆私居叹息,遂与主事沈思孝抗疏谏曰:“自居正夺情,
妖星突见,光逼中天。言官曾士楚、陈三谟甘犯清议,率先请留,人心顿死,举
国如狂。今星变未销,火灾继起。臣敢自爱其死,不洒血一为陛下言之!陛下之
留居正也,动曰为社稷故。夫社稷所重,莫如纲常。而元辅大臣者,纲常之表也。
纲常不顾,何社稷之能安?且事偶一为之者,例也;而万世不易者,先王之制也。
今弃先王之制,而从近代之例,如之何其可也。居正今以例留,腆颜就列矣。异
时国家有大庆贺、大祭祀,为元辅者,欲避则害君臣之义,欲出则伤父子之情。
臣不知陛下何以处居正,居正又何以自处也!徐庶以母故辞于昭烈曰:‘臣方寸
乱矣。’居正独非人子而方寸不乱耶?位极人臣,反不修匹夫常节,何以对天下
后世!臣闻古圣帝明王劝人以孝矣,未闻从而夺之也。为人臣者,移孝以事君矣,
未闻为所夺也。以礼义廉耻风天下犹恐不足,顾乃夺之,使天下为人子者,皆忘
三年之爱于其父,常纪坠矣。异时即欲以法度整齐之,何可得耶!陛下诚眷居正,
当爱之以德,使奔丧终制,以全大节;则纲常植而朝廷正,朝廷正而百官万民莫
不一于正,灾变无不可弭矣。”
时吴中行、赵用贤请令居正奔丧,葬毕还朝,而穆、思孝直请令终制,故居
正尤怒。中行、用贤杖六十,穆、思孝皆八十加梏堣,置之诏狱。越三日,以
门扉舁出城,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穆,居正乡人
也。居正语人曰:“昔严分宜时未有同乡攻击者,我不得比分宜矣。”九年,大
计,复置穆、思孝察籍。
及居正死,言官交荐,起户部员外郎。迁西川佥事,屡迁太仆少卿。十九年
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故崇阳知县周应中、宾州知州叶春及行义过人,
穆举以自代,不报。既之官,有告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者,贵州巡抚叶梦熊请征
之。蜀人多言应龙强,未易轻举,穆亦不欲加兵,与梦熊异。朝命两抚臣会勘,
应龙不愿赴贵州,乃逮至重庆,对簿论斩,输赎,放之还。穆病归,未几卒。后
应龙复叛,议者追咎穆,夺其职。
乔璧星,临城人。官右佥都御史,亦巡抚四川。
叶春及,归善人。由乡举授福清教谕。上书陈时政,纚纚三万言。终户
部郎中。
沈思孝,字纯父,嘉兴人。举隆庆二年进士。又三年,谒选。高拱署吏部,
欲留为属曹,思孝辞焉,乃授番禺知县。殷正茂总制两广,欲听民与番人互市,
且开海口诸山征其税,思孝持不可。
万历初,举卓异,又为刑部主事。张居正父丧夺情,与艾穆合疏谏。廷杖,
戍神电卫。居正死,召复官,进光禄少卿。政府恶李植、江东之及思孝辈。思孝
迁太常少卿,御史龚仲庆希指诋之,思孝遂求去,不许。寻迁顺天府尹,坐宽纵
冒籍举人,贬三秩视事。思孝御三品服自若,被劾,调南京太仆卿,仍贬三秩。
未几,谢病归。
吏部尚书陆光祖起为南京光禄卿。寻进右佥都御史,巡抚挟西。宁夏哱拜
叛,诏思孝移驻下马关,为总督魏学曾声援。思孝以兵少,请募浙江及宣、大骑
卒各五千,发内帑供军,并乞宥故都御史李材罪,令立功。诏思孝近地召募,而
罢材勿遣。思孝与学曾议军事不合,给事中侯庆远劾思孝舍门户而守堂奥,设逻
卒以卫妻孥,不任封疆事。改抚河南,辞不赴。
顷之,召为大理卿。中官郝金诈传懿旨下狱,刑部薄其罪,思孝驳诛之。帝
悦,进工部左侍郎。陕西织羊绒为民患,以思孝奏,减十之四。进右都御史,协
理戎政。初,廷推李祯为首,思孝次之,帝特用思孝。或疑有奥援,给事中杨东
明、邹廷彦相继疏劾。帝以廷彦受东明指,谪东明,夺廷彦俸。
二十三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掌外察,黜参政丁此吕。思孝与东之素善此吕。
会御史赵文炳劾文选郎蒋时馨受贿,时馨疑思孝嗾之,遂讦思孝先庇此吕,后求
吏部不得,以此二事憾已,遂结江东之、刘应秋等,令李三才属文炳。帝恶时馨,
罢其官。思孝等疏辨,且求去。丕扬言时馨无罪,此吕受赃有状,思孝不当庇。
因上此吕访单,乞归。访单者,吏部当察时,咨公论以定贤否,廷臣因得书所闻
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实,然间有因以中所恶者。帝降诏慰留丕扬,逮此吕,诘让
思孝。御史俞价、强思、冯从吾,给事中黄运泰、祝世禄,皆为时馨讼冤,语侵
思孝、东之。给事中杨天民、马经纶、马文卿又各疏劾思孝,大抵言文炳之疏由
思孝,藉以摇丕扬也。思孝屡乞罢,因诋丕扬负国。员外郎岳元声言大臣相攻,
宜两罢,似并论丕扬、思孝,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疏方上,文炳忽变其说,
谓:“元声、东之述思孝意,迫之救此吕、劾时馨,非己意也。帝皆置不问。
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以此吕故,颇被物议。然时
馨、此吕皆非端人,丕扬、思孝亦各有所左右。其明年,御史林培请辨忠邪,又
力诋思孝、东之;且言:“丕扬杜门半载,辞疏十上,意必得请而后已。思孝则
杜门未几,近见从吾、运泰等罢,谓朝廷不难去言官五六人以安我。此人不去,
为朝端害。”帝顾思孝厚,谪培官。乾清宫灾,思孝请行皇长子冠礼以回天心。
又以日本封事大坏,请亟修战守备,并论赵志皋、石星误国。其秋,丕扬去位,
思孝亦引疾,诏驰传归,朝端议论始息。久之,丕扬复起为吏部,御史史记事复
诋思孝与顾天飐合谋欲构陷丕扬。顾宪成、高攀龙力辨其诬,而思孝卒矣。天启
中,赠太子少保。
丁此吕,字右武,新建人。万历五年进士。由漳州推官征授御史。慈宁宫灾,
请撤鳌山,U.uknsh.停织造、烧造,还建言谴谪诸臣,去张居正余党,速诛徐爵、游七。
报闻。寻劾礼部侍郎高启愚命题示禅授意,谪潞安推官。语详《李植传》。寻迁
太仆丞,历浙江右参政。考察论黜,复遣官逮之。大学士赵志皋等再疏乞宥,且
言此吕有气节,未必果贪污。丕扬亦言此吕无逮问条,乞免送诏狱。帝皆不从,
逮下镇抚,谪戍边。
赞曰:刘台诸人,皆以论张居正得罪。罚最重者,名亦最高。用汲之免也,
幸耳。平心论之,居正为相,于国事不为无功;诸人论之,不无过当。然闻谤而
不知惧,忿戾怨毒,务快己意。亏盈好还,祸酿身后。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
於戏难哉!
手机访问Fèīу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