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0 志第16(1 / 2)

加入书签

◎地

帝画野监,唐、虞分州牧,沿三代,逮宋、,废兴革,前

史备矣。明太祖起淮右,首定金,西克、湘,兼吴、,然后将北伐,

并山,收河,进取、燕,军四出,芟除秦、晋,讫岭表。后削平

蜀,收复滇。禹迹奄,尽版图。古以来,所未有

初,建江表,元中书,以京应天诸直隶京。后乃革行中

书省,十三布使司,领天下州县及縻诸司。又置十都指挥使司以领

卫所番诸军,边境海则增置都指挥使司,而京师建军都督,俾外

都指挥使司各以方附焉。成祖定北京,倚群山,东临沧,南面临天下,

乃以平为直,又增贵州、址二布使司。、宣之,南交叛,旋

弃之徼。

明之世,为直隶二:曰师,曰京。为政使司十三:山东,

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

曰广西,曰云,曰贵。其分之府百四十,百九十三,县一百三

有八。羁縻之十有九,州四十七,县。编里万九千百五十六。而

京都府分统指挥使十有六,行都指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

曰四、曰福,留守二。所卫四百十有三,所二千百九十三,守

千户三百一有五。土官宣司十有,宣抚十,安司二十二,招

司一,长官司百六十九,蛮长官司。其边要地称镇者凡:曰辽

州,曰府,曰同,曰林,曰夏,曰肃,曰原,曰原。皆

关堡,列兵戎。纲维布,可谓且固矣。

计明封略,起朝鲜,西据吐,南包南,北大碛,西一万千七

五十里,南北一零九百里。自祖弃大,徙东,宣宗开平於石,

宗时复哈密、套,则起辽海,西至嘉,南至、崖,抵云、,东

西万余里,南北万。其声所讫,时纳贽,而非命置籍,尉羁属,不

此数。呼盛矣!

论者交趾之,未为图,而平近迁,则守卫薄,虽万全都挥使

,不足镇伏山诸部,再传而土木之。然睿自以失蒙尘,由经

未备。帝任贤,修守,国步移,乘旋复。是观之,三卫者,一隅

隘,而关大计审矣。其季世,流寇首於西陲,浸寻蔓,中原之糜

。金汤固不足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掎角。圉不蹙曩时,胜无

於初盛,而强弱殊,兴异数者,天降丧,昏椓讧,人之乖,非地

之失也。语曰:“在德不险”,不信夫!今考其降之差,沿革之, 具

著於篇。作《地志》。

京师

《禹》冀、、豫三之域,直隶中省。洪元年四分属河

南、山两行中省。二三月置平等处中书省,(治北府。)属山东、

河南皆复其。领府,州三七,县百三十。八月燕山都。(与

中书同治。)八年十改都卫北平都挥使司。九年六改行中省为承

布政使司。永元年正建北京顺天府,称为“在”。月罢北布政使

领直隶京行部;罢北平指挥使,以所直隶北留守行军都督

年正月北京为师。罢京留守后军都府,直后军都府。(

土者附,无实者不载。)罢北行部,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

六年十月罢称在,定京师。八,直州二,州十七,县一百

六。(为里千二百十有奇。府州县置沿革,俱自元。其沿年月已

志》者,不载。未见《史志》明改元,并新、新废,悉书。)

宣府,(外为边。)东辽海,(与山东。)南东明,(与山东、河

。)西阜平,(与山西。)洪二十六,年编户十三万千七百

二,口一百十二万千五百十五。

顺天府(元大都,直隶书省。)洪武元八月改北平府。十月属

。二年月改属平。三四月建王府。乐元年月升为京,改

府。(乐四年七月诏北京宫殿,修城。十九正月告。宫城

十六步,亦曰紫城。门:正南一重曰天,第重曰端,第三

,东曰华,西西华,曰玄武。宫城之为皇城,周一十里有奇。门

六:正南曰明,东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大明东转曰安左,西

安右。城之外京城,四十五。门九:正南曰正,正初改曰阳;

之左曰明,后崇文;之右曰城,后宣武;之南曰化,后朝阳;

东之北东直;西之南曰则,后阜成;西之北曰仪,后西直;之东曰

安定;之西曰胜。嘉三十二筑重城,包京城南,转东西角,长二

十八里。门七:南曰永,南之为左安,南之右右安,曰广渠,东之北

曰东便,西曰广,西之曰西便。)领州,县二二。弘四年编一十万

五百一八,口十六万千三十。万历年,户十万一一百三四,口

七十万千八百十一。

大兴(。东南大通河,亦日通河,水玉河出,绕都城南,下

庄,入河,即运河也。又有玉,源自泉山,经大内,出都城南,

大通河。)

(倚。西山在西。有桑乾出山西邑县,千里入师宛平境。出

卢沟桥,又东分为二:一至通,入白;一至清小直,合卫,入於

海。又沙河、梁河、河,皆西北。西又有沿口守御户所,卢沟、

王平口、石港口、齐家庄巡检司。)

(府西。有琉河,即圣水,流入淀。北有天关。)

固安(西南。固安州。洪武元十二月为县。西南有拒河,即水。

自代郡,下流合水为白,入三淀。)

永清(南。南拒马河。)

(府东。元东州,治西。洪元年十月降为。三年今治。

南有凤,即桑分流,入三角。)

河(府南。元漷州。武十年月省入。十三二月复,改属

府。西板罾口,源出州东之山,经界,入白河。)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县省入。(西有惠河,西南有浑,即桑,至

东张家,俱合白河。张家湾检司。西南有弘桥巡检。)西府四

里。领四:

河(州。北有河。又西有洳河,西南有丘河,名矣榆,即东

潞水,流入於河。西泥洼铺检司,移於夏铺。)

武清(南。元漷州。武十二来属。三角淀,在县南,即古之

奴,二百余,诸水聚。有沽,在东南,河、白、丁字合流於

入海。有巡检。又东有河西、东南杨村二检司。)

漷县(州南。漷州。武十四二月降县来属。有漷河,一名新

河,东于白河,即卢沟下流。)

宝坻(州东南。元直隶都路。武十年月来属。东有潮。南有河。

县东南梁城守千户所,建文二,燕王。有芦巡检司。)

洪武,以州益津县入。(马河旧北,后治南。南有沙

河。东苑家口检司。)北距府百十里。领县三:

文安(州南少。西有水。东有得胜、火烧等。)

城(州南。东有黄汊,源自河,分至县境,入三角。)

定(州少西。武七年月省入州。十年十一复置。带河在

入会通。西南磁河,南与玉河合。)

涿州 洪武初州治范县省入。(西有鹿山。有涿水,西北有河,

焉。南范水。)东北距百四十。领县

(州北,少西。西有大房。北有安山。西南有青潭,其流为挟

河,一韩村河,至涿州胡良河。北有家务巡司。)

昌平州(元昌平,直隶都路。)正德元七月升州,旋。八年

。(旧白浮图,景泰年筑永城於东,三年迁治焉。有天寿

以下陵咸在。南有白山。西有驻跸。又南榆河,名温余

为沙河,入於白。又东有巩华,嘉靖九年筑。东北有花镇。

中,置渤海御千户於此,历元年於慕田,四年故。西镇边城,又

峪城,正德十五月筑,各置守千户所。又有白守御千所,亦

。西北居庸关。)南距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州东少。元顺。洪武年十二改为顺县,属。正德年七

来属。有白河,西南有河,又潮河,流入焉。)

怀(州东。洪武年十一省入檀。十二复分密、昌平县地

,属府。正德元七月来。东有谷山。西有白河。)

(州东。元檀,后置,为州。洪武年十一省县入。十二

月复置,省州焉,属。正德年七月属。南白檀山。西有白。东有

潮河。有古北,洪武二年九置守御户所於。三十改为密后卫。

又有石岭、墙岭等关。)

洪武,以州渔阳县入。(西北有盘。东北崆峒山。又泃

在北,河在南。州北有崖峪、佃峪等。东又石门镇。)西距二百

。领县

(州东。东北无终山,又有徐山。又有梨河。北有浭。东

有兴州屯卫,乐元年故开平移置于。)

润(州南。南沙河。西南有浭。)

化(州。东北五峰山。南有灵山及龙峡。又有滦河。西南有

河。有喜峰、马兰、松亭关。)

平谷(西北。武十年月省入河县。三年十月复置。东南有

河,有洳河。西北有州中屯,永乐年自故山县移於此。东有黄

峪关,与密云将军石相接。)

保定(元保路,直中书省。)洪武年九月府。十属河南省。

年三月属。领三,县七。东距京师百五十。弘治年编户万六

三十九,口五十万二千百八十。万历年,户万五千百一十,口

十二万千八十

(倚。有徐河,一名大水,自城经县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

清苑河。又南有登巡检,嘉靖三年自城县方桥移置此。)

满城(西少北。洪武十五月省庆都县。十三年一月复。北有河。

有方顺。)

肃(府少东。安肃州。洪武二七月降县。易在北。河在南。

徐河西。西又有鲍。又西遂州,属保定。洪武降为县。八年二

省。)

定兴(府北少。元属州。洪六年五改属府。西有拒河,即水也。

又易水西来,焉,谓白沟河。南有河巡检司,后移於苑县界固城镇。)

(府东。元属州。洪初属北府。六五月改府。南白沟河。

西南巨河镇检司。)

雄(东北。雄州。武二年月省州归信县焉。七四月降县。

有白沟。南有济河。)

容城(府东北。元属雄。洪武年四月入州。三年十月复置,来属。

旧治在马河南,景泰二迁於河。西有水,又濡水。)

唐(西,少。西北大茂山,即恒岳,东麓岳岭口检司。唐河

西,源恒山,经定州滱水,流合於易水。西北有马关,

,后移县西之河口。有周家、军城二巡检。)

都(府西南,南唐河。有祁水。)

(府南。旧治在蠡县界,直隶保路。洪元年从治,改祁州。

六年五还属府。西北有水。南唐河,曰滱水。又有永镇巡检,有

灯盏巡司。)

蠡(府少东。蠡州,真定路。洪武二七月来。八年月降为

河在南,滋、沙、唐三河下流也,俗亦谓唐河。)

完(西。元州。洪二年七降为县。西有伊山,祁出焉,下流

方顺河。)

洪武年七月州治蒲县省入。(北有河,西有滋河,至州东

南合沙,流入水。)距府百十里。县二:

深泽(南少西。西有滋。)

鹿(州南。北故城。治,天二年所。滹沱在南。南有百

口巡司。)

安州 武二年月以州葛城县入。七降为县。十三年一月复

州。(北有水,府九河之所汇也,下流至县南,瓦济河。)西距

。领县

(州南。元属安,洪武年五月属府。属蠡州。八年正省入蠡

县。十年十一复置,属。故在东,武三年於水,於今治。东有马

家河,上流为县之杨河。)

新安(东少北。元直隶定路。武七年月省入州。十年十一

置,来属。西有长流,一名沟河,上源为河。南曹河,有徐河,经

,合流温义河,又南与流河合,又东南於瓦济。)

州 洪初,以治易县入。(西南有五山,雷出焉,河之上

也。西北有穷山,濡所出。南有易,出州之西山,与濡水东流,

为白河,所北易水。又有水,一鲍河,县西南,东南流长流河,

所谓易水也。西有紫关,洪中置守千户所此。又安座岭、五回岭、

金陂、奇峰、塔崖五巡检。)南府百二里。领一:

水(州北。东涞水,曰拒马,源出西代郡,下流合水。北

乾河、西北黄儿庄巡检司。)

府(元间路,隶中书。)洪元年十为府,河南分。二年

三月来。领州,县十。北距师四百里。弘四年编四万二五百四

十八,三十七八千六五十八。万历六,户四五千二四,口十一万

九千一五十二。

河间(倚。西有滹沱。西有水。西有景和巡检司。)

献(府南。献州。武初,州治乐寿县入焉。八年四降为县。有滹沱

河自代流入境,经县南,至青县卫河达海。有家桥巡司。)

阜城(南。元景州。武七年属府。西北有胡河,即《禹贡》

水。)

(府西。中堡河县东。)

任丘(府北少西。元属州。洪七年改府。西有瓦济,下流五官

,注於沱河。有莫州,元治莫县,属间路。武七年月,州俱省。)

交河(府东南。元属献。洪武年四月属府。年五月入献县。十三

十一月置。东卫河,自卫辉,流入故境,经东,过州,又北至

沽入海,一名御。又西有高河,经县南,合滹沱,谓之交,下流卫县,

以此名。又南有河。又有泊头巡检司。)

青(府东北。元清州。洪武初,以州治川县省。八年月降为,寻改

清为青。滹沱河县南流卫,谓岔河口。其支流县之北,曰独河。)

兴济(属清州。洪武初。十三复置,府。卫在城西。)

(府东。元曰海,属州。洪初,更。八年月改属平府。

十年五来属。北有小沽,卫自西来,与白河,入於。又有字沽、

碱水沽。又北有津卫,乐二年一月置。)

(府东。南有河,自东德州入,又入山东陵县界。)

洪武,以州蓚县省。(东卫河。北有胡河。又有安陵、

西北宋门二检司。东北有晏镇。)西北距百八十里。领三:

桥(州,少南。西有卫。)

光(州北。洪七年七省入阜县。十年十一复置。有卫河,

又有卢河。)

故城(州南少西。有卫,自山武城县入境。西南有卢枯河。)

洪武,以州清池县入。(治在东。洪武年五月於长芦,

即今也。东海。西卫河。有浮河。北有长巡检司。)西距百五十

三:

皮(州西南。卫在县西。)

(州东。东滨,产盐。东南有山。)

庆云(东南。武六年月析山乐安州地置,属。)

真定府(元真定,直隶书省。)洪武元十月为。属河分省。

属山东。三月来。领州,县二七。东距京师百三十。弘治

五万九四百三九,口十九万千六百十三。历六年,户七万

三十八,口一百万三千百三十

(倚。沱河在南。又有滋河,自山西丘县流,经行县之张

茂村伏不见,府北南社复出,下流合南易水。)

(府西。元属广平路威。洪武年来属。东南有山,又甘淘河,

亦名河。南绵蔓水。又故在其西。)

鹿(府西。西有犊山,西屏山。又有莲山,白鹿泉出焉,东流为

西河,洨水上也。又土门关西,亦井径关。)

(府西。西北封龙山,汦水所,下流胡卢河。西南有水,

流曰野。)

寿(府西北。东有卫水,源出恒,《禹》“恒、卫既从”即此。

名雷河,东入於滹。北有头镇巡司,后於慈峪。)

城(府南。北滹沱河,又有滋。)

城(府,县北故城,治洪武所徙。西有洨河。)

(府东北。元中山府。洪武初。四年月复置,属定州。七年四

月改属。南有河。)

平山(西少北。北有滹河,东有冶河焉。西有房山。西有十盘、

口村巡司。)

阜平(西北。北有大山。北派河。西有龙泉。)

唐(府。元属定路。武二年定州,统十三十月直真定府。

西有河。西有两岭巡检司。)

(元中府。)武二年月改曰州。三以州治喜县省。(滱

水在北,沙河在,下流於滱水。西北有马关守千户所。景泰二置关,

与紫荆、居庸为三关。有清风巡检司。)西南府百三里。领二:

乐(州西南。西有沙河。)

(州西。元属定路。武二年属。恒在西北,恒水出。又沙

河在南,自山西峙县流。)

州 洪二年以治信都省入。(西北有水。北滹沱河。成化十

年,沱挟漳注为州。正德二年,水自宁县南北,患始。又北

洚水,一名枯,下流於漳。)西北距二百八里。领四:

宫(州少西。城在县西北,成十六年於今治。漳水在。洚水

南。南有董庙堡巡司。)

新河(西少南。有清水,成化堙。)

枣强(东少北。西北有卢水,卫河之流也,曰黄卢。)

邑(州北。西洚水。西北有漳。)

州 洪二年以治鼓城省入。(南有滹河。)西距府九里。领

三:

安平(东北。沱河旧县南,历二十年自束鹿县南行,始不经境。)

饶阳(东北。有滹沱。西南饶河,滹沱河流也。)

武强(州东。河在县。又南滹沱河,旧合於,万历十六年出饶

县境,县之滹河始涸。)

洪武年以州平棘县入。(有洨河,下流入胡卢河。)北

府百二里。领六:

乡(州。东北野河,槐水也,下流入胡卢河。)

(州东。洪武年九月入柏乡。十三十一月置。东沣水,

东北与河合,流入於卢河。河,亦水之别也。又北有大泽,亦

曰广阿,漳水所。)

邑(州西南。北黑水,槐水也,流合县之泲水。)

(州西。南有舆山。西南有铁。西北汦水,经钓盘下,

水合。)

赞皇(州西南。西南有皇山,水出焉,亦曰沙。又城有槐水。西北

黄沙岭检司。)

宁晋(州东少。东南胡卢河,其上流漳水也,深、冀川悉汇此。

北有百口巡检。)

州 洪二年以治静安省入。(南有故,今治吴家庄,永乐十

迁於。滹沱在东北。胡卢河东南。傅家池检司,废。)西距府二

五十。领县

(州南东。故在县西,永乐三年迁今治。西有漳水,南有洚

水。又有滹沱,旧与合,成八年北,不经界。西有盐池。)

府(元德路,隶中书。)洪元年为。十月河南分。二年

三月来。领县。距京一千里。弘治四编户二一千六一十四,口一十

八万一八百二五。万六年,二万七六百三三,口十八万千九百

五十七。

邢台(倚。西有夷仪,又有山,一西山。有黄榆,上有榆关。

又漳水东南,河南临县流入,下流为卢河,交河县滹沱河,此为漳

水经流。又东有百泉,其下为沣河,一名涡,又名鸯水。西有西王

社巡检。)

河(府。弘治年以沙迁县於西山小屯。十八年月复还治。西

有磬山,产。南有河,亦湡水。)

南和(府东少。南有河,合西之沣,又县西北有汦,盖伏

者。)

任(府北。东有汦水。东有沣。)

丘(府。东南汦水。)

唐山(府东北。西北汦。)

乡(府少南。西南有漳,西有河,又洺河。有滏阳。万历

十年,漳挟滏河北出,会於沙、洺名诸,而漳之旧流乱。)

钜鹿(东北。水旧在东,有小二河,亦谓之旧二河,其后北

至县境,而二河成平陆。北有钜鹿泽,即平县之陆泽也,泽畔旧

泉。)

广(府东北。洪十年六省入平、钜鹿县。十年十一复置。

漳水旧西。又有枯洚。)

广平府(广平路,直隶中省。)武元年府。十属河南省。二

三月属。领九。东距京师里。弘四年编二万七七百六四,口

十一二千八四十六。万历六,户三一千四二十,二十六四千八

九十

(倚。有沙河。又有洺,自河武安县入。西又有滏,自河

南临漳流入,曰滏阳。西有洺镇巡司。西又有黄镇。)

曲周(东北。西南有漳。东有阳河。)

肥乡(府东南。漳河在西北。)

鸡泽(府东北。漳河在东。又西有洺河,又有沙自南来焉。)

广平(东南。有漳河。)

(安府。元属州。洪初废。年六月置,来。西南洹水,

自河南漳县流,其下合於卫。又南漳水,自河南漳县流。)

(府东。元威。至正,省州洺水县州。洪二年四降为县。

漳水在南,水自西入焉。)

邯郸(府西南。元属磁。洪武年来属。西北有河。东滏阳河。)

(府东。元属名路。武六年月来属。东有卫。)

名府(大名路,直隶中省。)武元年府。十属河南省。二

三月属。领一,县。东北京师千百六十。弘治年编户万六千

百七,口五十万四千百七十。万历年,户万一千百八十,口六十

万二五十八。

元城(倚。故在东,武三十年圮於河,徙。东有麓山。西有漳

。北有河,即济渠也,自河南县流入,下流合河。东有小滩巡检

。)

名(府少东。与元城同为大府治。武十年月省入县。十

年二复置。乐九年於今治。北有惬,东南卫河。)

魏(西少北。旧治在西。洪三年迁此。南魏河,有新旧漳河,

下流俱於卫河。)

(府东。南有繁,北入卫河。)

清丰(府东南。元属开。洪武年三月属府。西南有澶,伏流古繁

城西南,谓之繁。)

黄(府西南。元滑州。武七年月改属。北有河。东繁水。西

有洹。西北回隆镇,有回龙巡检司。嘉靖三六年,河决於,入卫。)

浚(府西南。元浚州在浮丘之西。武二年月降为,徙治山东北

之平坡。嘉靖二九年复城於山,即今也。东大伾山,一名黎山,

名清澶。西有河。北淇水,河南淇流入,县南,入於卫,谓之

水,亦之浚水。又西有丰泊。西南有新巡检司。)

滑(府西南。元滑州。洪武二四月省治白马入焉。年三月为县。

西北有河。东有老岸巡检司。)

洪武年四月州治濮县省入。(大河道在城,正统三年,

河决入。景泰年塞。)北距府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州南。治在县北,洪二年以患迁於蒲城。有黄河道。

南有朱口,正十三年,河决於。又南大社口,万历十年,河决焉。

又东南大冈巡司,本永丰里,寻徙竹,后徙冈。)

东明(北。洪十年五省入州长垣县。弘治三九月复,属府。万

,仍属,其旧在今县。洪武,徙今西。弘三年始於今治。南

河,有胜集巡司。)

永平府(元永平,直隶书省。)洪武二改为平府。四三月为

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百五十。弘治年编户万三千百三十

十二万千九百十四。历六年,户二万千九十,口二五万五

十六。

卢龙(。东南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经县境,有漆河北来入

肥如河,经城西於漆。有桃林关。)

迁安(西北。有都山。东有滦。又北刘家口、冷口、山口等。)

宁(府少南。治在阳西,洪六年十月所徙。十三年迁於兔

山东。东南滨。又东榆河,有阳河,一名洋,俱自外流入,俱东南

於海。东有山关。洪十四年月置山卫於此。北有抚卫,永元年二

置。有董家、义院等关。有一片口,一九门水。)

黎(府南。西有碣石。东南溟海,曰七里,有黑河,自

津达之海道。又有泊,旧盐,置民盐场此。北界岭口、箭捍岭

关。)

滦州 洪武二九月以治义丰省入。(南滨海。东有滦,又南开平

屯卫,乐元年月自沙移置於。)东距府四里,领一:

亭(州南。南海。西滦河,县北岳港分为,东曰卢河,西

曰定河,各於海。泰中,卢河塞,定流河自入海,其水清,亦谓

绿洋。又西有新桥口巡检。万历十三年於滦州西之榛子。)

庆州(龙庆州,属大都。)洪初,属平府。年三月北平府,

寻废。永乐十年三月隆庆州,属北京部。十年十一直隶京。隆庆

年改延庆州。(西有泉山。有八达。东北妫川,名清水,下流

於桑河。又西南有沽。东南岔道口,与居庸相接。口有居关守御

户所,洪武三置。建四年,王改为庆卫,庆元年延庆卫。东南又

柳沟,隆庆,置城此,为御处。)领县一。东南距师百八里。弘

四年户一千百八十,口二五百四四。万六年,二千七五十五,

口一九千二六十七。

永宁(本永宁,洪武二年九置。永十二年月置县卫城。川在

西。东有海冶堡,天顺八置。西有靖胡,东南黑汉岭,北有四沟

,俱嘉中置。有刘斌,万历十二年置也。)

保安(元属都路之宁府。)洪武初,废。永二年闰月置保卫。

三年正复置州卫城,北京行。十八十一月隶京师。(旧州在西

山下,泰二年於雷家,即今也。西又有涿鹿山,涿出焉。西北有

笄山,曰鸡鸣,又有儿岭。桑乾河西南,山西蔚流入,有妫

来入焉,谓之合口。西甯川,入於桑。东有八里堡、良田屯、麻

口堡,洪武二五年置。南有美守御千所,本州西之峪岭,乐十

年置。六年二徙於董庄。景二年又於此,山西蔚界。)南距

师三百。弘治年编户百四十,口一五百六。万历年,户百七

二,口千四百十五。

万全都挥使司(元顺宁,属上路。)武四年月,府。宣德

置司於。领卫五,(州、延左、永、保安卫俱设本州县,)

千户所,(广、美峪所,亦於本处,)堡五。东南距师三百

里。

宣府卫(元德县,顺宁府。)洪四年,废。二六年二置卫,

属山西都司。十八年月改为府护卫,属谷王。三十年十一罢宣府

护卫,置,徙保定。乐元年月直隶军都督。宣德年六月故治,

改属。(洪武二四年四建谷王,永乐年迁於广长沙。西有滦,源自

炭山,流入开界。南桑乾河,洋河东入之。有顺圣,延袤百余里,

下流合於桑河。北东西二,其东为顺圣,元属宁府,西城为弘

大同路,洪武中废。天四年修二城。东北有白阳、白阳及

堡。东有鸡鸣驿堡。北葛峪堡。西北有峪口、边口、房等堡。)

右卫 武二十年二月,与左同城,山西行司。二八年四

月改为府护卫,属谷王。三十年十一罢宣府卫,复,徙治州。永

乐元年月直隶军都督。宣德年六月故治,属。

府前卫 洪武二六年置,治宣府,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二月直,

隶后都督府。宣德五六月改

左卫(宣平县,属顺宁。)洪四年,废。二六年二置卫,

属山西都司。十五年治山西州。永元年二徙治通,直隶军都督

府,寻故治。德五年属。(有洋河,西海子西来,入之。西北有

沙城堡。西有会堡。东宁远站。)东都司六里。

全右卫 洪武二六年二置,与卫同城,属山西都司。十五年

治山西蔚州。元元年月徙治州,直后军都府。二徙治德堡。宣

五年属。(有翠屏,又有狐岭。西北有西河,下入滦河。东有张

口堡。西有新口堡。有膳房、上庄。西北新开口、柴沟、马林等

西有渡口,又有西阳河堡。)东距司八十

怀卫(元怀安县,兴和路。)洪武年属兴府,改山西大府,寻

废。二六年二置卫,山西行司。永元年二直隶后都督府。宣德五

年六月属。(西北有花。北有麻岭。有水沟河,东於洋河。东北有

威宁县,元属兴路,洪中废。西有李屯堡,靖十六置。)距都司

百二十

右卫 乐十五置於顺川,直后军都府。十年移治西沙城。

二十年怀安城。宣德年六月属。

怀来卫(怀来县,属龙庆。)洪二年属平府。年三月北平府,

寻废。三十年月置怀守御千所。永十五年为怀来卫,明曰怀来

后军都府。宣五年六改属。(北有螺,或云滏山也。东南有川。

西有沽河。又西南土木堡。东南有林堡,有殷繁。)西距都司五十

右卫 隆庆右,永乐年置於庸关北,直隶军都督。宣德

五年六来属,治怀来。隆庆年更名。

开平 本独堡,宣五年筑。六月自平故城卫,置此。(有东

,韭菜出焉,城南,毡帽山合。又有独石,下流於龙门。南

半壁店、猫儿峪堡。东有清泉。)西距都司百里。

龙门卫 宣德六七月置故龙门。(东红石山,红石水焉,下

门川。西有大松。北有马岭。西北有金庄堡。有三岔堡。)西

百二十

守御千所 永二十年兴和旧徙宣府内。宣五年六改属。

龙门守千户所 宣德六七月置李家庄。(西有西高山。有白河。北

马堡。有宁远。东北长伸地、滴水涯堡。东有样田。)西

二百四里。

安岭堡(永乐九置。弘二年置御千户於此。长安岭,名枪杆

西有鹰窝泉。)西南距都一百四里。

鹗堡(德五年月置。有浩门。南有河,下入於白。)西

距都一百七里。

城堡(德五年月置。有赤城,又有河,即州白河上源也,

又有西河,合。西北镇宁堡,弘治十年置。)西南距司二百

堡(元州,属都路。武三年月属北府。五七月废。宣德五

年六月堡。景五年置军千户於此。北有龙山,亦龙门峡,下为龙

门川。北有滦。东北金莲川。西北有鸯泊。金莲川有镇安,成化

八年置。)西南都司二十里。

马营堡(宣德七置。西有冠帽。南有河。又西北有君堡。西

。东南仓上堡。)西南都司二里。

平行都挥使司 本大宁指挥使,洪武十年九置。(大宁卫。)

一年七更名。卫十。乐元年月复故,侨治定府,其地遂

四年,宁等三乞居大废城,许,令塞二百外居住。天顺后,遂

三卫。西南距北布政司百里。

大宁卫(元大宁,治大县,属阳行省。)洪武三年为,属北

,寻废。二十年月置卫。九月分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后二

八年四改左、、后三为营州、右、三护卫。永乐元二月省,又

、前二於京师,直隶后都督府。(洪武十四年月,宁府建於

元年迁江西南。南有河。东有大碱。东北惠和县,又有武县。

有和众。元俱大宁路,洪武中废。)

新城卫 洪武二年九月。永乐年废。行都司十里。

富峪卫富峪守千户所。洪武二二年二置。二四年五改为卫。永

年二月置京师,直隶后都督府。距行都一百二里。

州卫洪二十年月置。乐元年。(南冷岭。西北有马山,广

千里,土河之出焉,流合於河,又入於辽。)距都司里。

榆木洪武二年九月。永乐年废。行都司

卫(元宁路,隶中书。)洪中废。十二年月置卫。永乐元

年废。(有潢河,又有黑江。)西南距行司二百

左屯卫武二十年二月。永乐年三月治顺义,属大都司。

(南有山。)行都司

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洪中,州。二十年二月此卫。

永乐元三月徙蓟州,大宁都。西北行都司百里。

营州中卫(元山县,大宁路。)洪武,县废。二十六二月置卫。

乐元年月徙治谷县西,属大宁司。(有榆河。)距行司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