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话说泸州(也即今四川省泸州市)有山,名曰方山,此在唐朝有被“小钟南山”之称的方山。方山由九十九峰组成,从四面远眺均成方形,异常雄伟壮丽。方山的主体是由清一色的白垩系灌口组砂岩组成,颜色鲜红,十分醒目,丹山、碧水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方山像一座城堡,矗立在周围缓丘平坝之上,四方均有“城门”:东有佛国门,西有观音门,南有太极门,北有来龙门。这里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林木繁茂,水土保持很好。山上有九股著名的山泉,四季涌流不息,称为“九龙吐水”,现建成一平湖,取名“天池”。
就在这九十九峰之中,有一寺,乃唐朝所建,名云峰寺。寺院东二十里,有一茅屋,此屋所在隐匿,且由于峰高,丛林密,未曾有人所知。在屋旁有一丈方小地,一年约十八、九的少年正在为菜除草,此正乃阳春时节。半个时辰之后,少年带回一颗菜回到茅屋。口中叫道:“师父,我已半菜园的草除了。看来要到正午了,我正好采了颗菜回来,今儿个中午可炒了吃。”
在厢房里,有一中年之人叫那少年道:“小兄弟,你自上山来也有一年矣,此一年来,我见你勤苦为我,我也未教你半点功夫,你也不曾提起了。如若我永不受你武功,你难道真要在此陪我一辈吗?为何这一年来,你也不在我面前提半个关于学武之事了呢?难道你已不想拜师学艺了?”
那少年道:“弟子做梦也想拜师父,学习武艺,只可惜师父不曾认我这个徒儿。”
那中年人道:“经此一年,我见你也诚心皆尽,有你这样的徒儿真乃不知哪辈子的好事。”
那少年一听,大喜,立跪拜于地,道:“多谢师父成全,师父终于肯收我为徒了。”
原来自那少一年多前从九支城寻访至方山,终寻得泸州当时有名刀客名师易天豪在方山隐居,故至此来拜师。然已失去家小妻儿的易天豪早已不闻世事,亦对这个千里追寻来此的少年拒不授业。于是此少年便在此住下,立誓未学艺有城,决不下方山。
时过一年,其诚心终于打动了易天豪的心。
易天豪道:“治儿,在传授你武功之前,有几点你得牢记。”
原来这少年乃姓先名治春,泸州本地人士。
少年道:“请师父指教。”
易天豪道:“你可知武功之要非在形之上,而在意之上,就乃正所谓武功在意不在形也。形者乃由意所生,故有意便有形,而开先形而后意也。”
少年道:“师父,徒儿虽在以前习过长拳,但也不知师父所言的什么‘形形意意’何谓何意?”
易天豪道:“好,你习过长拳,你来攻我。”
两人出屋,摆开阵式,那少年立挥拳打将而来,气势急猛。只见易天豪丝毫不动,眼看就要打到易天豪的脸,只见易天豪,双脚走八卦阵,速快之惊人,那少年打了个空,不见其人,只感觉背后有人拍其肩,其转身挥拳,哪知又是打了个空。
见其师在左挥拳而去,轻闪而过,那少年见其师背对他,他左手去抓其师右肩,右手欲挥拳而出,哪知其师顺带其左手,其立随其师方向而摔于地。
“哎哟!”那少年倒地直叫,随后立身而起。
易天豪道:“你知你为何自己摔倒吗?”
少年道:“不知也,请师父指教。”
易天豪道:“此一败,在你自己没有意识。所谓有意出拳,必击中对方,虽对方以避,乃也发现及时,不致于顺惯而倒。方才我见你,乱挥拳头,步法皆乱,乃心情不定,意躁而致。”
少年道:“多谢师教诲,徒儿定当牢记于心。”
易天豪道:“好了。其二就是立志者先立其身,其身不正,纵有大志也不择手段,只会给江湖、百姓带来灾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