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贤认识老人,就是孙承宗。
明末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满门忠烈的朝堂重臣。
但这些都是历史信息在文子贤意识中形成的评判。文子贤尊重,却没有想过将双方的会见演绎的仓促,脱离自己掌控范畴内开始、发展。
双方的遭遇过于突然。
所以孙承宗目光扫视过来时文子贤还是想着以自己的节奏去行事,搜集药材,购买器件,知道孙承宗会出现在这条不算繁华的街道对于文子贤而言就是收获。
可文子贤大脑中还有一个意识,以四书籍注为理论观形成的意识,在文子贤尚无法将书籍中文化观念完全融会贯通,吸取精华形成自己文化体系之前,这个意识在涉及很多领域的观点层面是和自己对立的。
文子贤知道孙承宗,副意识自然也知道。
这个意识中孙承宗曾经是大明栋梁之才,文坛领袖,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儒。
身形即将交错的刹那,副意识控制了大脑神经中枢,毕恭毕敬的施礼。
等主意识恢复对神经中枢控制时文子贤之前的举措已经在孙承宗内心中产生了定论。
文子贤是将自己当做走棋的孩童长辈。
手指还有痉挛感,一股向孙承宗求教的潜意识不断冲击着文子贤。
“手真欠”
文子贤背对着孙承宗,大脑中两股意识却已经碰撞。
“怎能如此说话,孙老曾为朝堂重臣,文坛领袖之一,能得孙老指点一二,终身受益”
“孙老会向我求教的?”
“狂妄自大”
“试试看”
“切”
“有辱斯文”
“你……”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孙老观孩童走棋,说明好奇军棋,孙老会求教我为何制作军棋,火枪手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在军棋中又会设置地雷?”
“不相信”
“呆一边看,非理论常纲便没有你什么事,不要那啥不急,什么急”
“皇帝不急太监急?”
“聪明”
被呛了一句,文子贤大脑中另外意识安静了下来。
文子贤继续前行,吴三千紧随在身后。
孙承宗其实早就有打招呼之意。
但斟酌着词汇。
高阳城内青年才俊孙承宗都识的,能制造出这种走棋,说明对方了解军队,两军布阵至少也不是外行,而且对火器有一定程度研究。
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让孙承宗惊讶,组合起来,能制作军棋的便非等闲之人,但孙承宗偏偏对文子贤陌生。
捉摸不透文子贤身份,看文子贤前行中已经拉开距离,孙承宗内心自嘲一下。
自己古稀年纪,还在乎这些繁文缛节称呼做甚?
人便喊了一句:“小友留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