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发布</;发过书信之后,刘安留兵在汉中一带稍作休整,自己则回归长安——既然邀请刘琮和蔡瑁到雍州来,自己总不能不在长安吧?
<;style=&;:;>发布</;刘琮年纪比较小,蔡夫人又不便于直接干涉外官事务,荆州大权自然就全落到蔡瑁的手上。收到刘安发来书信的蔡瑁,对此是束手无策,因此聚集荆州文武将官商议对策。蔡瑁心中是非常明白,对于刘安,现在自己是惹不起,可是,若是协同刘安起兵,自己也惹不起曹操——交战若是顺利,自然万事大吉,可曹操雄据中原,手下名将如云,名士谋臣似海,也可能刘安被曹操击败,真到了那个地步,刘安一收兵就回了函谷关,曹操就是有通天的能力,只怕要想前进一步也不容易,自己可就不一样了,上哪里找函谷关这样的要隘去?若是不出兵,蔡瑁也知道,自己就在士人瞩目的“义”和“忠”两个字上亏欠太多,让刘安找到了进兵荆州的借口——刘安若不出兵洛阳,自然就要来荆州,难道他还会在长安闲坐不成?
<;style=&;:;>发布</;看看来到堂中议事的众文武官员,蔡瑁不由叹了口气。刘安在荆州人气是相当得旺——刘安不顾自己雍州的安危出兵襄助荆州,夺回了江夏,又毫无怨言得回到了雍州,没提出多一点的要求,高风亮节令荆州人士难以忘怀,再加上雍州将士纪律严明,在荆州的时间竟然未发生一件侵民、扰民的事件,与荆州现在的军士纪律松散相比,更让地方百姓怀念万分。若刘安一出兵,荆州能够为自己真心抵抗的人还真的不多。听听厅堂之上众文武将官的议论,有说一定要去的,也有坚决劝阻的,还有犹豫不决说等一段时间看看的,那是七嘴八舌,什么样的意见都有,一时乱成了一锅粥。虽然还有十万将士,蔡瑁却感觉到依然无法同刘安争斗一番。
<;style=&;:;>发布</;看过了从蔡瑁手上传过来的这封信,蒯越是心知肚明——刘安夺得了西川,终于要动兵荆州了。他等待这一天也很久了。自从将蒯良之女嫁给刘安,蒯越心中就一直很是担忧——这种事,如果当时就捅出去,刘表考虑到自己在荆州的势力,再考虑到刘安的名声,又拿不住自己通敌的把柄,自然也不会除掉自己,但自己一家人肯定不会留在荆州上层了。也就是为了这,在五年前自己制造的大火中,蒯小雪已经被自己和蒯良宣布为死亡——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蒯小雪早已离开了荆州。
<;style=&;:;>发布</;“若让越来说这件事,去,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若是不去,是坏事,同时也是好事。”蒯越沉吟了半响,才说出了这句令众人都惊愕的话来。众人都明白,在这荆州,若说是有见识的人,即使蒯越称不上最有见识的人,也是数一数二的了,比他们强得多,再加上蒯家家大业大,蒯越说话那是相当有分量,因此都静了下来,听蒯越继续往下说。
<;style=&;:;>发布</;“现今看来,谁可抵御刘安?众位都知道,刘安占据雍州、秦州、凉州、益州四州,兵多将广,财力充足,又占据了关内有利的地势,除曹操、刘备外极难有对手,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荆州也很难与之抗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这个结论。”蒯越轻轻笑了笑,才续了下去,接着道,“如果刺史大人(刘琮,继任荆州刺史)和将军(蔡瑁)离开了荆州,虽然很有可能永远留在雍州,刺史大人也许将被夺去荆州刺史的实权,将军则极有可能保住名爵,甚至受到刘安重用,但不论是刺史大人还是将军,都将一世无忧,张鲁、刘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刺史大人和将军拒绝了刘安的提议,俗话说,弃之不用就是增强敌人,曹操势力强大,刘安为了同曹操争夺中原、恢复汉室,定然要出兵荆州,而曹操、刘备都忙于争夺寿春,从长期来看,将军和刺史大人都不足以战胜刘安,极有可能是马腾、马超的下场,而从短期看来,将军和刺史大人还可以镇守荆州,所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