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钟而起,闻钟而眠,是沈荣在寒山寺的生活规律。
早晨,鸡鸣报晓,寒山鸣钟,他跟随斋房里的其他和尚一起洗漱更衣,然后来到大殿上进行早读,早读内容主要为《楞严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经》和《赞佛偈》等。诵经完毕,云板响起,享用斋饭,食前诵读《供养咒》,食后诵读《结斋咒》,当是完毕。之后才是各司其职的时间。
沈荣作为最晚出家的一批小和尚,用膳后的任务就是打扫寺院,每日清扫殿前的落叶灰尘,日复一日。而大病一场后韶空大师为他布置了新的任务。
“忘仇,从今天起你早膳后跟随付玉师兄下山,到难民营那里完成我交代的任务,天黑之前再赶回来,就当是你苦行的任务。佛曰:地火水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希望你能早日放下心中的执念,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
“忘仇师弟,今天的任务差不多结束了,咱们该回寺里了。”付玉看了看天色对忙碌了一天的沈荣说道。
沈荣点点头,放下手上的工具,跟着付玉离开了难民营。
“两位师父忙碌了一天,甚是辛苦,吃口晚饭再回去吧。”一位农妇拿着几个热腾腾的馒头对付玉、沈荣说道。
“大妈您客气了,我们有自己的规矩,不能接受你们的任何馈赠,还请大妈海涵。”付玉说道。
“你这孩子就是死心眼。”那位农妇不高兴的说道,“这里没有任何人,你们拿着也不会有人知道。就算你不饿,这个十来岁的小师傅忙活了一整天,肯定是饿坏了,吃几个馒头那是应得的。”农妇说着,将馒头硬塞到了付玉、沈荣手里。
“阿弥陀佛!”付玉和尚说道,“多谢大妈解囊相赠,贫僧谢过了。”
“你这小师父,在我这里不要讲这么多的礼数,我是个粗人,这些礼数一概不懂。”老农妇说道,“你们帮我这么多,我就应该报答你们。”
“是是是,大妈您说的对,是我太矫情了。”付玉和尚说道,“大妈,天色不早了,我俩该回寺院复命了,明早再来看您”
出家人是讲究规矩的,路不食就是其中的一项,也就是说走路的时候是不准吃饭进食的,因为那样很不美观,容易丢了出家人的脸面。
因此,虽然收了农妇馈赠的馒头,可沈荣二人并为享用,只是拿在手里匆匆赶回寒山寺。
难民营处在寒山寺的东南,两者距离不过几里路程,两人疾步行走,一柱香的时间就看到了寒山寺的大门。
就在他俩停下脚步深深呼了一口气的时候,忽然,一声狗吠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咦,哪来的狗叫声?忘仇师弟你听到了吗?”付玉和尚开口问道。
沈荣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也听到了那个叫声。
付玉和尚感到奇怪,他驻足环顾四周,四面树木匆匆,丝毫看不到狗的踪迹。
“算了,赶回寺里要紧。”付玉和尚开口道,抬腿准备赶路。
“汪!”狗吠声再次传来,声音比刚才明显清晰了许多,一个黑色的小狗从树林里钻了出来,拦住了两人的去路。
“呀,还真有一条狗啊。”付玉和尚惊讶的说道,“看样子应该是从难民营那里跑到这里来的。”
停了一下,付玉和尚继续说道:“这山林里有不少猛兽,这只小狗呆在这里肯定会有生命危险。”
沈荣点点头,同意付玉和尚的说法。
“汪!汪!”小狗听不懂人言,继续冲着两人狂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