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绿油油的农田将整个幽州衬托的生机十足,沃野千里就是对幽州的最好的表述。
自从荀彧被刘虞任命为主掌农事的典农从事后,辽东的马铃薯就开始进入幽州的其他郡城,现在还只是在少数几个郡城实施,如渔阳、辽西、蓟县等郡,现在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而像被公孙瓒占据的右北平,则没有这种待遇。
仅仅半年时间,这些郡县便重演了辽东的神话,虽然不能说家家有多少余粮,但像之前饿死或吃不饱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了。
伴随的是李毅率领的暗卫疯狂的行动,本来辽东经过几年连续不断的打击,如今敢将马铃薯种子运出辽东的人,已经全部在大牢里呆着了,马铃薯的神秘依然保持着,即使个别实力偷偷带走一些,也无伤大雅,只要不是成批的倒卖,辽东的粮食优势便不会消失。
可如今新加入的几郡情况又不相同,之前辽东有太守府从上到下的支持,暗卫行动起来也方便一些,但这几个郡却仅是因为州牧府的要求,才开始推广种植马铃薯的,配合起来难度颇大。
索性有州牧府的行文,地方上不敢阻拦,虽然困难重重,但捉奸工作也有序的进行着,只是暗卫的工作量瞬间放大了无数倍。
当李毅找到刘和反应这一问题时,略一思索后,刘和大笔一挥,调动几郡郡兵在各地边境设置关卡,逮到私自运输大批马铃薯者,无论何人,可先行拿下再行审问。
一时间各地军队调动频繁,无数的商队、细作被塞进了大牢。
与此同时,眼睁睁看着其他地方温饱不愁,右北平的官员羡慕不已,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诉求,州牧府都没有同意,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数的右北平百姓开始离开故土,迁移到临近的辽西、渔阳、广阳等郡。
此事让以右北平为根据地的公孙瓒恨得牙直痒痒,直觉告诉他,州牧府这种做法是在针对他,却毫无办法,只能不断要求郡守在各条道路上设置关卡阻拦百姓,但这种做法却治标不治本。
他的直觉没错,荀彧此举就是针对的他,目的就是要限制他的实力,因为朝廷的纵容,公孙瓒得以在右北平郡招募青壮训练成军,而一旦地方上没有了供他挑选的兵源,他的扩军也就只能是个笑话了。
这就是刘和与陈宫、荀彧二人商量出的釜底抽薪之策,如今虽然拉乱即将来临,但大汉的威严犹在,谁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攻伐异己,而若要限制对方的实力,唯有从根源上断绝对方的兵源。
当然,例如克扣粮草之类的,荀彧也没少做,反正刘和也没打算跟公孙瓒有和平相处的一天,所以也不怕把对方得罪的更狠一些。
......
光和六年,天降大旱,百年一遇,整个大汉粮食产量减少了六成以上,有些土地贫瘠的地方更是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死无数,苦不堪言。
趁此机会,太平道的势力再度膨胀,无数走投无路的百姓投入了太平道的怀抱,各地太平道的香坛成了最有人气的地方,瞬时间,头戴黄巾的百姓遍布大汉各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