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集注》被翻到了关于“石漆”的章节。
之前,婉婵因为对“石漆”感兴趣,对延阁里所有关于石漆的记载都做了精心的研究。可是研究的成果却很有限,因为记载的内容太少了,既不知道该如何寻找这种石漆,也不知道能够如何利用之。而这本《妙闻集注》,却给出了答案。
卫乙缓缓说道:“刚才我之所以敢立军令状,是因为上次在全城打地洞的时候,我就发现过石漆的迹象。你们还记得吗?打地洞的当时,城里会迷漫一股很奇怪的刺鼻气味,大家都说这是惹恼了地下的妖灵,其实只有我知道,这是一种无形的火气。你们看这书上的记载:打井见石漆,伴有火气,若以火焚之,可见火意烘烘,水可沸腾。这个现象,在我们上郡城里,也已经碰到了。”
婉婵当即明白过来,“阿右郎是要以这个火气来对付匈奴人?”
卫乙道:“没错。上次打地道时,我已经暗中记下了那些可出火气的地洞方位,此时我们只需要将这些地洞重新打通,将这些火气引出来。然后放开城门,令匈奴人进城,待他们接近火气时,我们就点火,自可不战而胜。”
卫乙说完,看看婉婵,又看看赵芜,想听二女的意见。二女此时却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卫乙已经把什么事情都想好了。
于是,卫乙小心地收起了《妙闻集注》,领着二女走出门来。
门外,辛武贤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待卫乙出来,忙过来询问结果。卫乙道:“请大人给我一百名军士,我要带他们去做一点事。”辛武贤不知他意欲何为,忙问:“你不是要修城墙吗?”卫乙却摇头道:“我自有安排。”
不多时,百名军士都被集中到了北城楼下,同时聚集的,还有上次打地洞时用过的所有顿钻工具。卫乙当即按他所记忆的火气井的方位,安排了一众军士各自前去打洞。
辛武贤大奇,连问这是怎么回事。卫乙却半带神秘地道:“一会儿太守就知道了。”
很快地,就有几个大洞被打穿了。因为这些洞上次就已经打出来,后又用土填平,要重新打开自然不算困难。与此同时,一股刺鼻的气味再度来袭。
卫乙领着辛武贤来到火气井旁,便对辛武贤道:“这里的孔洞,名叫火井,可以直接冒火,请大人检视。”只见卫乙拿过一个火把来,对着火井口一扬,便真的有火光冒了起来。
在场众人全都惊呆了。辛武贤连声称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地底下会自动冒火出来?这是黄泉之火吗?”
卫乙此时忽然跪倒在地,高声道:“太守大人,这不是黄泉之火,这是送匈奴人下黄泉的火。请打开城门,放匈奴人进城,然后,我们就用这火来对付匈奴人!”
“这……”辛武贤还是有些犹豫,这地里喷火还是他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当真是闻所未闻。可问题是,这样的火会一直烧下去吗?还是烧几下就停了?这里面毕竟不是木炭桐油,这凭空来火的事,他如何能信任?
可是,眼前这个小子,正是上次帮助他发现走私苑马、发现城内地道的人,他的话自己应该是信得过的。更何况,一个时辰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前方的军士将要撤退,脆弱的北城墙阻挡不了匈奴大军的强攻,他还有别的办法吗?
辛武贤也是个临机果敢之人,他随即下令:坚壁清野,打开城门,放匈奴人入城。
一个时辰的约定很快就要过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整个城里已经悄无声息,天地静得让人悚然。这夜的黑,已把天地间一切的颜色都掩盖住了,人心也被掩盖。一个时辰之后,如狼似虎的匈奴军就会冲进城来,如果地底的火燃不起来,他们可以在下一个时辰内杀光城中的所有人——百多年来,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卫乙,这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他能改变这一切吗?
几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疯狂。把一个城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个小子,这个城一定是疯了。可他们又很正常,因为这个号称死神的小子,已经救过他们一次,他们相信还会有第二次。
是的,卫乙正在行动,同时行动的还有他身边的两位红颜。他们忘记了离一个时辰已经不远,他们只记得他们要准确地把火气点燃。做不到这些,后果致命。
军士们也都举轻若重,城里已经被打开了几十个口子,分布在各个街末巷口。他们手上的火把都已熄灭,听卫乙说,只要火折子,就可以引燃火气。
心跳,每个人的心跳都达到了共同的频率,共振的呜响在人与人之间反复激荡。一开始,这是紧张的音符,后来,它变成了兴奋的旋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