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制舰作为消耗品这种做法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绝对是奢侈的,但是对于王奇来说这又不是什么太过夸张的消耗。
一艘又一艘船接连进入了这个环境,每一艘船只能传回来一到两个画面,不过经过十几艘船连续的投入,王奇得到了一个相对连贯的画面。
值得庆幸的是,复制舰的抵抗能力并没有那么差,这些复制舰在被转移到不知道什么地方之后,仍然保持着工作状态,并没有关掉,但是并没有什么有效的信息传递出来。这倒也不是因为王奇没有使用概念通讯设备的原因吗,这设备早用了,但是并没有任何效果,就好像有一个同等级别的技术在进行通讯封锁,无法运用‘通讯’这一概念一样。
不过无法通讯并不代表着无法对那边的复制舰进行控制,毕竟能够捕捉到画面意味着一些基本的探测设备还是能够正常运转的,近距离的通信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王奇在用复制舰传达了指令之后,就进入了等待时间,一边让先导舰继续尝试,一边等待那些复制舰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复制舰在进入的时候能够传递出一到两个画面,这两个画面的时间足够识别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了,只要在宇宙空间当中投影一些比较有用的信息,管家就能够想办法去定位那个地点,或者获取别的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在一个小时之后,五艘复制舰同时进入了目标区域,然后被袭击吞噬。五艘船同时进入并不是在测试这里的陷阱吞噬速度,而是在试图构建更完整的图像或者别的信息。
复制舰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回来,不过一次并没有完成拼凑,以至于又浪费了五艘船钻进去,这才收集到了信息。
有点意思的是,复制舰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那些被摆放好的先导舰实际上还是可以启动的,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激活流程,一发充能弹头打上去,整艘船就能获得一个启动能源以启动已经彻底停止的反应堆。后面就简单了,能源逐渐恢复的先导舰继续执行任务,朝着四面八方探测过去,顺带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出来。至于通讯这种事情,也的确收到了某种屏蔽,至少先导舰的探测结果想要回传回来,就得先飞回来再用很低级的方式传输数据,所以效率这块倒是的确不高。
“联系一下我们的智囊团,按照现在的速度,先导舰填到目的地需要的时间估计还要接近十天,这可不是一个我能接受的时间。看看有没有办法把时间压缩到三天。”三天是王奇希望的时间,但是这也是一个不靠谱的时间要求,在没有收集到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智囊团其实也没办法提出什么更好的意见。不过改进意见还是有的,智囊团提出了一些针对当前情况来说可能更有效的方案,比管家提供的建议方案更有效一点,也是王奇马上采纳了的调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