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最近,俄罗斯教育部门宣布
汉语考试的成绩
也可以计入俄罗斯“高考”了
听到这个消息
俄罗斯的家长和孩子都很振奋
之所以会有这个改动
是因为中文在俄罗斯
使用越来越广泛了
今年夏天的俄罗斯世界杯
俄罗斯在中国卖出了
4万多张世界杯门票
很多远道而来的中国球迷
一下飞机都愣住了
因为莫斯科机场的指示牌
全部配上了中文
明明人生地不熟
候机转机接水找厕所
中国人全都一清二楚
甚至可以给非英语系的老外指路
免税店里也一样
店员会堆着笑说“泥壕泥壕~”
还推荐刷银联卡凑折扣
懂两三句中文,销售业绩就能高一截
其实,不止是俄罗斯
最近这些年
很多国家对中文越来越重视
英国前首相,大卫·卡梅伦
在他的任期内
花费1000万英镑在公立高中推广汉语
15所试点中学的5000多中学生
每周要学习中文8个小时
最终目标是让40万中学生学会中文
英国的贵族子女们
更是早早地就开始接触中文
小乔治王子年仅四岁
就在学前班上学中文了
马克·扎克伯格,ebk的老板
不仅娶了个中国老婆
还把中文说得流利自如
在清华大学演讲时
扎克伯格全程使用中文
后来还开出10万美元
想请一个会说中文的保姆
帮他带孩子
仅仅2017年1年
就有650万外国人参加了汉语考试
知道中文在国外越来越热
网友们都有一种大仇得报的感觉
当年我们学英文学得想死
现在终于换到你们啦!
的确,上尉已经不止一次
听人吐槽过外语难学了
德意日西葡,没一个善茬
“大舌音小舌音”
“感觉自己像一头驴在打喷嚏”
“或者像马在反刍”
现在,中文流行之后
在许多老外眼中
中文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语言
学中文第一关就是汉字
在听说中文有8万多个汉字后
外国网友的第一反应是
中国人的键盘是不是这样的:
在他们眼中
中国字那么多
一个键盘肯定是不够用的
中国人个个都是灵魂鼓手
等到真正接触中文
几千个常用汉字
也足够逼疯他们了
因为汉字和英语不同,是象形文字
记法完全不一样
为了记住一个个小方块字
老外们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比如“美”这个字
外国人就把它拆成
“人民币”+“人民币”
“哭”这个字
外国人就把它画成
一条戴着眼镜的狗
留下不甘的泪水
你别说还挺形象的
这样的字有足足几千个
为了方便记
外国人就做成小卡片
走到哪儿背到哪儿
比中国学生背雅思背托福还辛苦
字形仅仅只是第一关
发音对外国人来说也很难
同样是“M”这个音
中文能读出四种发音
妈麻马骂,还是麻妈骂马?
光是标这一篇课文的四声,就花了老外两天时间
为了攻克发音的问题
老外有样学样
用起了咱们学英语时用过的招:
标拼音!
手臂就是“shbee”
胃就是“y”
牙齿就是“hts”
然而,熬过了字形字音
也不过是噩梦刚刚开始……
一词多义、成语、俗语甚至歇后语
中文的用法千奇百怪
“的地得”这三兄弟
什么时候用哪一个?
量词也非常麻烦
为什么小奶狗要用“只”?
长大了的狗却要用“条”?
羊无论大小都用“只”?
大象和牛很大,所以要用“头”
那马也很大,为什么是“匹”?
为什么猪可以用“头”
又可以用“口”?
……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说的好有道理
我都回答不上来
这些量词为什么要这么用
还有网友们编出来各种
千奇百怪的中文四六级考试题
每道都能劝退一个学中文的老外
其实,真正的中文等级考试
没有网友传说得那么好玩
但是难度丝毫不低
比如美国纽约的一所高中
他们的中文试卷是这样的:
说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觉得我及格分都未必拿得到
不过,吐槽归吐槽
汉语在外国越来越流行
说明了一件事: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为只有国家实力强了
你的语言文字才会被认可
现在国际通用语言之所以是英语
就是因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多
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
也是一个英语国家
但是,在18世纪的欧洲
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不是英国
而是浪漫的法国
因为18世纪的法国
是全欧洲的艺术文化中心
在法国掀起的启蒙运动
影响了欧洲很多人
所以法语自然而然
就成了贵族的象征
也成了国际上的通用语言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就特别崇拜法语
他认为德语太蠢
不适合学术思考
还把普鲁士科学院官方语言改为法语
图:普鲁士腓特烈大帝
在那时的俄国
年满18岁的贵族
如果不会说法语就不能结婚
俄国的屠格涅夫等作家
写作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句法语
等到法国衰落之后
德国又扛起了欧洲霸主的旗帜
二十世纪初,德语的地位直线上升
因为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
都诞生于德国
相对论啊,量子力学啊
等等等等
你想研究相对论
就得看懂爱因斯坦的德文论文
虽然科学是无国界的
但科学家毕竟有母语是不是~
爱因斯坦所有重要论文都是用德文书写的
你想造原子弹和航天火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