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几个人便来到了梁园,魏老依旧充当着守门员的职责,给他们引路,只是这次,一向挡在花园前的三姨竟然意外的不在了。
这多少能张大根有些意外,甚至还特意的问了魏老,魏老却是神秘不言。
和往常一样,梁老先生依旧在花园中悠闲的散步。
“你们来了啊!倒是比我预料的还要早来一些。”梁羽生缓步来到他们的面前。
“梁先生。”张大根立刻上前去搀扶着梁羽生。
“梁老先生。”林峰也是恭敬的问候道。
“恩。”梁羽生点了点头,让张大根扶着他到花园中走动了起来。
“春天快走了,天气也热了起来。”梁羽生颇有些感慨的望着那些渐渐开始凋零的花朵。
“梁老先生不必如此感叹,夏天到了,到时候又是百花争艳。”跟在后面的林峰淡然一笑道。
梁羽生点了点头,道:“难得你看的比我这老头子还开。”
“只是不知道,梁老先生找我是为了什么事情吗?”尽管心中一惊清楚了,但是林峰还是明知故问道。
“你的九阴九阳写了多少了?”梁羽生也是直接明了的问道。
林峰眼睛微微一眯,缓缓的吐出一个“六”字来。
“恩,这么短的时间写了六万字,倒也不错。”梁老先生望着林峰赞赏的点了点头。
林峰的嘴角微微一翘,道:“是六十万。”
“六十万?”不止梁老先生震惊了连张大根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
只有张奇这个没写过小说的人对六十万字根本就没什么概念,所以也就不明白梁老先生和张大根的震惊。
要知道同年时代的倪匡算是最勤劳的作家了,从五七年到香港后,他除了写搞还是写搞,武侠小说写了近百集,卫斯理系列几十本,电影剧本数百部。一年能够创作五六百万字的牛人,确实是行业楷模。
此时的倪匡更是写了超过了一亿字的汉字,更是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子写的最多的人。”
事实上,70-90年代的倪匡几乎是纯粹凭稿费收入致富的标志人物,他不像金庸那样到处办报纸,也不像古龙那样主要靠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本赚钱,倪匡谋生手段就是靠写作本身,如果纯粹比拼稿费的话,在小说的60-80的黄金时期,香港地区还没有人能拼得过倪匡。
一直到90年代初,香港地区所有作家中,倪匡以平均每年稿费超过三百万,名列第一。虽然金庸的作品影响力远远超过倪匡的作品,不过因为金庸坐不到像倪匡那样勤奋,所以在稿费收入的排榜上,只能屈居第二,但是金庸的实际收入确实倪匡远远比不上的。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倪匡惊人的写作速度上,而林峰才仅仅用了十天不到便创作出了六十万的小说字数,这样算起来比倪匡还要惊人。
“嘿嘿,没错,字数,就是字数,只要写作够快的话,没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林峰嘴角咧出了一丝笑来。
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一个拼字数的年代,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只要你字数够快,够多的话,那么便能很快的超越一些二流的作家,称为香港文坛的新星。
“你难道写作的时候不用思考吗?”张大根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林峰笑眯眯的道:“我都是想好了再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