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人不是球迷,他衡量中国足球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国家队竞技水平如何。
只要国家队踢得好看,那中国足球就是棒!
言外之意,只要国家队十一人水平能看得过去,针对国内足球的骂声就会少很多。
--
选拔足球苗子真的跟刮彩票一样,看运气。
足球运动员都是吃天赋的。
顶级运动员都是选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运动员需要通过刻苦努力,一朝一夕地训练,拼搏出成绩,这话不假。
但说运动员天赋平平,靠后天努力成就一切,这是毒鸡汤。
尤其是足球运动员,必须是老天爷赏饭吃。
而且足球运动员必须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青训r街球),长期训练,才有一丁点的机会成为职业球员。有天赋的球员如果接触足球比较晚,基本也是废了。
足球的战术意识可以后天培养,这天赋第一关就卡死了绝大多数人。
经常听人说起,球员改年龄踢比赛,要打比赛得交多少钱,那都是很早之前的事情。
现在怎样,咱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天才绝对不需要看人脸色和“犒赏”教练。
只要踢球天赋比肩梅罗,青训教练争抢着挖人,就跟玄幻小说里大宗门长老发现“天灵根”弟子一样,那是倒贴给你各种好处,只要你肯去那里接受训练。
小球员只要情商别低得跟那谁一样,谦虚一点,体制保你一帆风水,训练条件和培养计划绝不比梅罗的差。
可天赋...可遇不可求。
坦诚讲,取均值,不同人种在运动能力上有先天差别。
咱们本身就不太适合足球这项强调“身体对抗”和“速度爆发力”的运动,w.uunsh.要成为顶级球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球员从小的训练计划也和欧洲球员略有不同,咱们的球员需要更多的下肢力量训练。
至于战术素养差,没有跑位意识...我从不认为中国人脑子笨,就是球员训练不到位,这没得洗。
怎样组建一只说得过去的国家队?
要么归化,要么在更庞大的足球人口中筛选。
归化不谈。
扩大足球人口,到底划算不划算?
从小在足球学校接受培训的球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能成为一名职业球员自然荣耀无比,名利双收。
那没成为职业球员的大部分人又如何维持生计?
足球与读书同时兼顾太难了,保证球员接受再多的文化教育,体育特长生与普通文化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就业会吃亏的。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愿望固然美好,在欧美,能两者占全的,往往只有富裕家庭出身。
--
小孩都去读书了,谁来种田?
小孩都去读书了,谁来踢球?
说这种话的人,离他远点。
知识经济时代,学知识考文凭,还是赌概率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体育娱乐明星)?
多数人的选择并没有错。
足球不是必需品,经济基础才是。
国家真正富裕了,哪怕国家队全是由归化球员组成的,中国足球照样能抬起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