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由一座矮墙下边大喊着跑过来一个浑身是土的小男孩。
把小路上散养的老母鸡都惊吓的飞起!有的上树,有的直接飞进了小院。
他一边跑着还惊恐的向后望!原来身后一位手握笤帚的农村妇人正在气呼呼的追他!边追边喘着喊:“你回来,我不打你!别跑”他才不听继续拼命的跑。
后面的人也追不动了,速度越来越慢一手扶腿,一手扶墙弯下腰大口的喘着气!抬头狠狠的望着前面的男孩。
他好像知道后面的人可能追不到他了!向前跑了一段索性一屁股坐在墙下一块石头上向那个妇人望去,两只大眼睛扑闪扑闪的随时准备起身逃跑。
他就是后来当地人所说的怪才小迷糊!虽然叫他迷糊,不是说他做事迷糊!只是农村老人好给孩子起贱名说好养,比如狗剩、狗蛋、总之很多人起这种名字。
后面那个追他的那人就是他妈妈,迷糊的妈妈是邻村小齐村嫁过来的,姓齐。
小迷糊姓马,他爸爸长年在外面帮工,所谓的帮工只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干完活还是给工钱,挣点补贴家用,这一次出去三天了还没回来,平常晚上都回来这次算大活。
小迷糊从小就愣,干什么都想一出是一出,这次是一个回娘家的年轻女人经过他村。
正碰见在路边玩泥巴的小迷糊!迷糊抬头看见这个女人在他面前走过闻到一股香味,这是他熟悉的味道是果子(就是油条)。
眼睛眨巴眨巴,上去一把拉住女人就喊“娘”女人一下愣住了!猛甩手想挣开迷糊,可迷糊怎么肯松手越抓越紧!女人脸红着说“我才不是你娘”,这时候远处有人向这边走来,女人越发紧张。
那个年代人们都封建脸皮薄,她怕迷糊再喊娘,就笑着和迷糊说“孩子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娘”!“是,你就是!我看见你和我爹睡觉来”,迷糊眨巴着眼说,并用手去碰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食盒,因为香味就是那里面散发出来的!
女人怕让其他人听见误会,自己说不清,一看他想食盒里的东西,马上把食盒打开从里面抓了几条油条塞到迷糊手里,趁他撒手接油条马上飞快的往前走了!
一看油条到手迷糊开心了,自言自语着说“二叔真没骗我”,原来他有一次听他二叔和别人开玩笑,他记住了,其实他二叔知道他愣!故意说给他听得。
他是开心了,可那个女人出了村就哭了!越想越委屈,让个小孩连气带羞,哭着往前跑正好碰见迷糊的二叔从地里回村看见了,自己还纳闷刚刚那个女人为什么哭?
回到村里正好看见迷糊在大口大口的吃着油条,那个年代谁家能吃的起油条除非是条件好的或者是走亲戚孝敬长辈的买点,平常人家跟本吃不着。
二叔就有点明白了,就问“迷糊,哪来的果子”,“一个娘们的”,一边吃着迷糊看着他二叔说,“哈哈…”他二叔又气又笑,“你个浑小子,又快挨打了”所以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六七岁的时候迷糊经常挨打,能跑就跑跑不了就挨顿打!他也习惯了。
晚上他爹回来也听说了摁在被窝里又一顿打,他也不哭挨完打接着睡,他睡着以后,两口子商量“六七岁了上学去吧,要不越来越皮了不好管”迷糊的父亲说。
他妈点点头说“我是管不了了,每天淘气,一天不让我生气就算是烧高香了”我用块破布给他做个书包,你明天把他弄到二瘸子那里去吧”。
二瘸子就是村里的老师,以前村里有个学校就不错了,通常好几个村的孩子聚在一个学校学习,学费不学费的有就给点没有的也不逼着要!还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弄点粮食给老师点,老师也不在乎,一个人一到五年级都教着!
还别说,据说出了好几个有本事的,后来去县里上班了,二瘸子看来还真有能力,他的腿具体是怎么弄伤的怎么说的都有,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第二天早早的迷糊就被他爸爸从被窝里拽出来,换了身衣服,背上书包领着他去学校了,学校就是以前的饲养处改的,几间土坯房!房前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件掉了一半的生铁钟,上课下课敲它,算是一个学校的象征吧!
走到门前迷糊的父亲也没敲门,其实也算不上叫门,几块木板拼上用一块草帘子包上防风。
迷糊拽着他父亲的衣角跟着走了进去,二瘸子正坐在土坯磊成的讲桌旁,收拾他的戒尺,戒尺相当好看也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有时间了也不知什么材料的,都反光也可能是包浆了和土坯讲台一比显得更珍贵!看来他非常喜欢,一定经常不离手。
迷糊的父亲走进喊了一声“二叔”,他是论着村里的辈分管二瘸子叫叔!“啊啊”二瘸子答应着回过头来,看见他俩人,“你们过来了”“这是想让孩子读书了”不紧不慢的二瘸子说着手里还握着他的戒尺!“啊,是孩子大了想让他跟着您学学问!”老马恭敬的说着。
小迷糊则被那根戒尺给吸引了,此时他和二瘸子都不知道以后就因为这根戒尺他俩发生了很多故事,“好,那把他留到这里吧,”二瘸子说话语气不快,但很干脆,老马也没说别的赔笑着点头说“好,二叔那我就回了”,看一眼小迷糊“千万听话!不然回去揍你”!说完话老马就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