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渴望拥有一只猎鹰,像王二叔那样架在手臂上,驰骋在村外的荒野里,如臂使指捕获各种猎物。怎么才能得到一只猎鹰呢?我和皮猴、柱子去找村西头王二叔求教。
王二叔告诉我们说,要想获得一只猎鹰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到县城里花鸟市场里去买,但是也不一定能买到,要看有没有人恰巧抓获了一窝小鹰到市场上去卖,当然买鹰的价格是很贵的,要与买一头猪仔的价格相当;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到山上去“捡”。
怎么才能“捡”一只鹰呢?原来,小鹰一旦出世,就具有翱翔万里、搏击长空的气魄,它们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俯瞰众生、唯我独尊。巢里的每一只小鹰自孵出卵壳,相互之间就开始了残酷的竞争,不遗余力地要把其他小鹰推出巢去,窝里只剩下自己,就能独享父母找来的食物,从而长得更壮实。
在食物不充足的时候,小鹰之间的这种相互残杀,是自然界中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体现。可是到了食物充足的时候,这种法则却遗传了下来,小鹰之间有时还会相互猎杀。
果园前大山下丛林里生活的游隼,就具有这种习性,到山上去捡“捡”鹰,就是到游隼巢的树下,捡被其他兄弟姐妹推出巢外,掉落在地上幸存的小游隼。
王二叔告诉我们,你们觉着得到一只鹰很难,相比得到一只鹰以后,“熬鹰”活才是最难干的。鹰为什么要熬,怎么熬呢?我们连忙询问。
原来,无论是外面买来的鹰,还是在野外捡来的鹰,它们都是野性难驯的,不会轻易地认人作主,更不会甘心服从命令。让他们失去原有的野性,听从主人命令的驯服过程,就是熬鹰。
熬鹰熬得不彻底,将来到野外捕猎放飞的时候,鹰一飞冲天,到了广阔的天空里,那就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熬呢?简单地说,就是你与鹰大眼瞪小眼,相互不睡觉,你熬鹰,鹰也熬你,一直熬到鹰的大脑混沌失忆,忘却了过去所有记忆,在鹰的眼里乃至大脑里全都是你,对你心生害怕,服从命令、听你指挥,认你为主人。
鹰熬得好不好,就要到野外去检验。出门要给鹰戴上蒙着眼的头套,轻易不能取下来,防止没有熬好的鹰看见了广阔的天空,激发出潜藏下去的野性。
鹰熬得不彻底,遇到猎物时,摘下鹰眼套,放飞去追猎物,鹰飞到天上或者落到树上,犹豫徘徊,不飞回来的时候,你就要赶紧用死野兔,不断扔到天上去,把它吸引下来……
熬鹰的事情还离我们很远,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得到一只鹰呢?花钱买肯定是行不通的,比买一头猪仔还贵的鹰,父母是舍不得给我们花钱的。那就只剩了一个途径,到我们面前的大山里去捡掉出巢来的小游隼。
王二叔给我们科普了游隼的生活习性。游隼是迁徙动物,每年的4月下旬迁徙到我们沂蒙山区,5月中旬开始筑巢于山崖或者树冠的顶上,6月初开始产卵,隔一天产一枚,一窝产3~4枚,孵化期为30~33天。
算下时间,现在是7月中旬,正是小游隼已经孵化出来,喂养了一段时间的哺育期。我和皮猴、柱子一商量,一致决定到大山里面去搜寻小游隼。
游隼多在早晨和傍晚外出觅食。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个小伙伴就爬上了我家果园中间那座瞭望塔,站在用四根木柱子支撑的瞭望台上,极目远眺大山北坡密林上空游隼的活动轨迹。
晴朗的天空里,万里无云,在大山北坡最为繁茂的密林上方,有几只游隼正在游弋徘徊,其中一个方向的一个点,有游隼不断降落,过了一会又飞出来。
找到了!那个不断起落的地方应该就是游隼的巢,并且已经孵化出了小游隼,一双游隼父母正在回窝给小游隼喂食呢。我、皮猴和柱子急忙拿了弹弓,带上小狗虎子,就奔着之前确认的方位出发了。
一路上,不去管路边翩迁飞舞的各色昆虫,不去管头顶、眼前悠闲飞过的鸟雀,不去管丛林里盘在树根上昂头吐着信子的丛林蛇,不去管小狗虎子对着灌木丛里莫名声响的吠叫……
我们急匆匆地朝着既定的方位赶路,山路上弥漫着热气,一路上汗流浃背,直到走进山岗上的密林里,四季常青树混杂着各种落叶乔木遮住了天空,阳光丝丝缕缕地洒落下来,林间透出几股清新的凉风,我们才消除了酷暑。
继续向前,逐渐进入了广袤的丛林,各种灌木、藤蔓越来越密织,柱子只好拿出腰间的砍刀,在前面披荆斩棘前进。时近中午,我们又累又渴,趴在一条涓涓流水的溪沟边,喝足了清凉的泉水,我们坐在一片岩石上休息。
不远处一片红彤彤的果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走近一看,一丛拓树上结满了山荔枝,红彤彤的疙瘩表皮下,裹着乳白的甜甜的浆汁。我们每个人摘了一把山荔枝,吃完以后,继续向前赶路。
又经过一段急行军,我们估计到达了预定的方位,游隼巢在哪里呢?这个时候鸟类都在树荫里休憩,不到下午觅食的时间,空中没有游隼的活动轨迹,我们就在丛林里四处搜寻。
丛林里人迹罕至,无数樟子松、冷杉树、山杨树、槐树、栎树等高大树木苍郁茂密,遮天蔽日,不论树干粗细,树冠都努力向上伸展,在高空接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吸收阳光的平面。透过少数枯死树冠的空隙,我们才能“坐井观天”,看见上面的天空和远山。
柱子拿着砍刀,在队伍前面继续劈砍阻路的灌木,开拓出搜寻的道路。我们已经搜索了很大一片区域,仍然没有找到游隼巢。
如果计算返程的时间,在丛林里耽搁太久,天黑之前走不出密林,说不准就会遇到什么毒蛇、猛兽,那就太危险了。
身体已经非常疲劳,我们心中都不免着急,围坐到一棵倒地的枯树干上稍事休息,我们一起商量对策,怎么才能尽快找到游隼巢?
“想到办法了,我爬到树顶上去向四周看看,能不能发现游隼巢。”皮猴二话不说,就挑了面前一棵一抱粗的山杨树,两只手搂住树干,两条腿夹紧树干,像毛虫一样动用腰腹的力量,身体一躬一伸,“噌噌噌”爬了上去。
皮猴的灵活是众所周知的,虽然这棵山杨树有三十多米高,但是皮猴速度很快,不一会就站到了接近树顶的树叉上,向四面展望。
“看见了!就在那个方向,在我们东南方三里地,”皮猴手指着一个方向,对我们兴奋地喊道,“一个黑魆魆的大巢!就在一棵很高的树顶上”。
找到了目标,我们都很兴奋,皮猴从树上下来以后,我们就朝着指明的地方赶路。两刻钟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在树顶中央的树杈上,托着一个硕大的树枝堆叠的游隼巢。
这是一棵历经风雨沧桑的冷杉树,有四十多米高,三个小伙伴合抱那么粗,树龄估计有五百年以上,龟裂的树皮像老人脸上的褶皱;枯枝以外重又勃发的新枝,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顽强不屈。
树下没有小游隼的踪迹,幻想无数次的掉落在巢外的,被游隼父母遗弃的奄奄一息的小游隼,并没有出现!满地是一片片白色的粪渍,黑白相间的颗粒状鸟粪之间,混杂着不知什么动物的嘴爪、羽毛和骨架。
我们不禁有些失望,抬头仰望高空树上的游隼巢,感到鞭长莫及、束手无策,怎么办?巢里面有没有小游隼?用弹弓打打试试吧!我们不约而同地掏出了弹弓,各自找了合适的位置,对着游隼巢射出了子弹。
“噗噗”,子弹打在游隼巢底部,钻入堆叠树枝的空隙里;“啪啪”,子弹打折了游隼巢的树枝发出了声响。“扑啦啦”,忽然,从游隼巢里飞出来一只大游隼,被我们的弹弓惊扰,展翅飞向了高空,这时,游隼巢里发出了“喳喳喳”的叫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