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文志高接着向下属们介绍道:“本工程的第二大特殊性是工程极其艰难。现在,我们没有机械设备,百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要全靠肩挑人扛地去完成。”
潘、邓二人道:“这是名符其实的愚公移山啊!”
文志高道:“谁说不是?”接着又道:“而且,土石方的运距又远,来回平均在两公里以上——即完成一方土方,需要一个人挑着平均七十五公斤的重担,先走两公里的路程上大坝,再挑空担走两公里回土场,一共要走四十个来回啊!”
潘秘书问道:“文主任,这个账是如何算出来的?”
文志高道:“一立方米的土方,整整有四十大担,每担重约七十五公斤。知道了这个,不就算出来了吗?”
潘秘书道:“呀!这就是说,光挑一方土方上大坝,就需要一个劳动力挑七十五公斤的重担,先走四十公里上大坝,再走四十公里的空担回土场?”
邓秘书道:“也就是说,挑一方土方上大坝,就需要一个强劳力重担、空担各一半地走八十公里,才能完得成?”
文志高道:“对,你们两个说的都不错。但是,一个人挑这样的重担,一天如何能走八十公里呢?尽管是强劳力,一天能走四十公里,也就天黑地黑了。这就是说,一人一天能挑半方土方上大坝,就是呱呱老叫了!”
潘、邓两人道:“也就是说,光挑一方土方上大坝,就需要两个强劳力干一整天!而且需要天天如此。这个劳动强度,该有多大啊!”
文志高道:“是呀!但这只是第一大特殊性。我要说的第二大特殊性,就是刚才说过的,大坝坝址上的施工场地,十分十分狭窄,施展不开。”
潘、邓二人道:“这样,施工就更加艰难了。”
文志高接着道:“艰难了?最为艰难的,还在于第三大特殊性,即时间非常紧迫——百多万方土石方的大坝填筑任务,必须要抢在百日之内完成。”
潘秘书吃惊道:“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完得成?”
邓大学也问道:“为什么要抢在百日之内完成呢?”
金玉龙心中也有这个疑问,但他没有说,只是在静静地听。
文志高道:“必须在百日之内完成,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这座水库的大坝,坝底长只有三十来米,而坝高却有五十四米,坝顶长更有二百八十米,在修筑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在坝基上留下溢洪堰分洪。因此,必须要在明年春汛到来之前,按设计标准,不折不扣地完成大坝填筑和溢洪道开挖两大任务。否则,一发大水,就会造成漫堤垮坝的巨大灾难。”
邓、潘两人道:“这样的后果,是万万不能产生的啊!”
文志高道:“是呀!所以,客观条件给予我们的时间,就只有一百日。”他还强调道:“而且,大坝填筑和溢洪道开挖这两大项任务,又不可以同时进行,非得错开了不可。这就使时间更加地紧迫了!”
潘、邓两人问:“这又为什么?”
文志高道:“因为,溢洪道离大坝右端仅仅十余米,基础又是石山,必须要以爆破的方法进行开凿。你想,这两者同时进行时,一边是万人运土筑坝,一边是百炮齐轰开槽;你想,那大大小小的石块,如仙女散花般从头顶落下时,那伤亡还不尸横遍野?”
他顿了一下道:“因此,根据精确的计算和策划,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抓紧春节前近五个月的时间,先完成大坝填筑任务;再抓紧春节后、春汛前的两个月时间,完成溢洪道的开挖和大坝工程的扫尾任务;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的顺利竣工。”
邓大学问道:“那时候,大坝扫尾工程与溢洪道开挖,就不互相矛盾了吗?”
文志高笑道:“到那时,一方面,大坝扫尾工程只需一两千人进行修整、护坡、继续开挖东西两个输水隧洞等等,再不需要分为三班日夜紧张地轮流施工。另一方面,我们只需集中二三百人分为三班开挖溢洪道,利用开饭和收工后的时间进行爆破。在这样周密地计划和安排下,两下里自然就能避免互相矛盾了。”
他的三个部下听了,都点头会意。
文志高见他们明白了,又说道:“这一工程的第四大特殊性,那就是效益非常大,意义也非常重大。它全面建成之后,除了有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作用之外,主要是不但能自身灌田十万亩,还能通过大量的调水,扩大和改善临近七里坪、东风两个中型水库的灌区十万亩。”
三人听了道:“哦,这加起来就是二十万亩啊!”
文志高兴奋地说:“对呀!它建成之后,就能发挥二十万亩农田的灌溉效益,为全省中型水库之最;所以,它被省水利厅称之为‘超中型’!”又问道:“你们知道么,这意味着什么?”
他见三个下属都看着他,兴趣更浓了,说道:“我们仙源县是个农业大县,有百万人民在此繁衍生息,需要在近期内建成百万亩旱涝保收农田。而二龙口水库工程要解决的,就是全县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水利设施的最后二十万亩。这个数字,在百万亩中占据着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呢;在全县的圆环布局中,那可是一大段啊!如果少了这一大段,那不就是一个大破局、大败局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