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组合的杂牌军,没有合适的统帅就如同一盘散沙,就连他们自己,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许多矛盾。从一开始紧张兮兮和睦相处,到现在的互相掐架,谩骂等等。有的受不了什么军纪军规,有的不服谁谁的指令,更有甚者还直接对军官下死手。要是夏元在打下复州的时候就来攻打泰夭国,说不定他们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抵抗一波。
而到了现在,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在御林军的铁骑之下,跑的跑,逃的逃,最夸张的还有倒戈的,拿起武器就砍向泰夭国的士兵。一天的时间,五十万大军分崩离析,只剩下几万投降的人,跑的也不少,打底也至少是万余人。这五十万大军就是泰夭国最后底牌了,都已经掏空了家底了,在没法派出大军抵抗夏元的征伐。
夏元想不到这泰夭国比大窝国还好对付,御林军就一次的冲伐,五十万大军瞬间崩盘,看着就让人想笑。那些逃跑的也不想去追,让他们去散布消息也不错。连夜那泰夭国的皇帝就知道了消息,还皇帝什么,冷清的皇宫,寂静的大殿,除了几个老太监在以外,没有什么人了。至于能集结五十万的大军,都是三个月前最后的一道旨令。
那个时候一些势力也是能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又是皇室下发的圣旨,不得已才派出自己的私兵。也是抱有那一丝的侥幸心理,万一要是挡住了,那且不是万事大吉,而且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就这样五十万大军集结,三个月后崩溃。一夜的时间,消息传递的很快,不止是泰夭国皇城,在哪更远的大缅国皇城,都收到了消息。
消息很劲爆,泰夭国五十万的大军被大夏王朝的黄金铁骑,顷刻间就打崩了。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多,夸张的一些形容就出来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都有,唯一明确的消息就是泰夭国五十万大军没了。这是收到消息后,各国派出的探子证实的信息,五十万大军确实没了,而且还是在一夜之间。泰夭国的皇帝不堪受辱,自缢在自己的皇位上。
夏元到达皇宫大殿后,看到这场面没什么可感慨的,只是觉得这皇帝做的有够失败的,大难临头,没人陪他走完最后一程,除了那几个老太监。至于剩下的那些皇亲国戚,应该是早就逃到别国了,大缅国倒是不可能,应该是水极国或者是大烈国两国之间。跑也就跑了,肯定带走了不少钱财宝物,要是东山再起打回来,夏元欢迎之至。
两天时间,就把泰夭国给收复了,而且除了那晚上对五十万大军的战役,之后在泰夭国境内就没有受到什么阻止,走到那里倒是一水的投降开城门迎接。那些本土的平民百姓除了一些嚎啕大哭,应该是早就了解了他们国家的境地,只能是艰难地接受着这一切。
只要没有太大的反弹,都很好管理夭州的百姓,而这也是夏元所希望看到的,要不然又得杀一波才会平息下来。至于剩下的琐事,还不是只能交给房玄龄咯,夏元只负责坐镇,不过每次都会把众将都安排给房玄龄,好协助他做一些事情。可不是每一次都是他一个干,包括白袍军和关宁铁骑,都会协助房玄龄处理一些麻烦。
一个月前只是大概处理了复州的事宜,一个月后房玄龄又把夭州的事宜处理的差不多。毕竟在夭州,当地的百姓和官员都很配合,没有极大的反抗情绪,也不敢阳奉阴违,不怕死你可以试试。至于绣衣使,也纷纷赶到了两州,暗中处理了不少人,夏元也知道,那都是一些不死心想搞复国的人。当然消息免不了要传去各个州,现在他夏元的百姓,脸上都渐渐露出了自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