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首曲子过后,慕青便先行退下收拾杂务去了。留下了陆渊与陈琳两个人继续聊着。
“我对孔璋在洛阳时对我提起的那件事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由于启程在即也未细问,此时不妨请孔璋告之。”
“呵呵,博远记性这么好,看来我不说都不行了。”陈琳笑道。
陈琳把身子靠近陆渊,悄声说道:“由于袁氏一族门生故旧甚多,而主公又颇具威望,故不少有才之士前来投靠。目前主公帐下文有逢纪、许攸、董昭等人;武有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等人,也算是人才济济。但是这些人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谋士与谋士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甚至是谋士与武将之间都存有矛盾,说白了就是存在派系。今博远初到勃海,对此一定要多加留意,以免落人话柄。”
陈琳这充满了关怀的善意提醒令陆渊很是感激。虽然这一情况对于学史的陆渊来说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多谢孔璋提醒,我今后当多注意!”
“咱们之间何必谈谢。时候不早了,我就先行告退了,博远莫忘了晚上商议之事。”
“孔璋放心,主公召集的,我又怎敢不去。”陆渊笑道。
送走了陈琳,陆渊呆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自己来到这个年代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虽然因缘际会找到了袁绍这一大靠山,但是一想起刚才陈琳的提醒,心中不免有些恐惧。只因为在这样一个年代,自己稍不注意的举动可能就会带来杀身之祸,更何况自己此时全凭袁绍赏识才谋得一席之地,自己在袁氏阵营几乎毫无根基可言,如果不作出改变,可能最终连吊丝都当不了了。今晚去郡衙议事当察言观色,小心行事才行。
-----------------
袁绍自从回到勃海后,并没有忘记陆渊在洛阳帐中的那一番言论,事实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回想陆渊提出的对策以及那九子方针。
他觉得陆渊所提出来的对策甚为绝妙,完全可以一试,因此他今晚决定在郡衙中召集心腹密将前来商议。陆渊也在其中。
临近傍晚,陆渊收拾妥当,出了家门步行往郡衙赶去。
陆渊刚一进入厅堂门口,便发现袁绍及其他部将早已在厅中了,袁绍看见陆渊,马上起身将其迎进厅内,袁绍这一举动也令厅内之人羡慕不已。
原来,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像今天他本人亲自迎接属下的情况也较为少见,享受这种待遇的寥寥几人而已。
袁绍将陆渊引进厅内,向众人介绍道:“这位便是我跟各位提到的陆博远,是我西征洛阳的一大收获,博远文武全才,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各位多亲近一下。”
陆渊环视了一下大厅的众人,除了陈琳、颜良、高览等人外,还有几位自己相识,其余的人今天算是第一次见面。
袁绍挨个人向陆渊做了介绍,陆渊这才发现,原来袁绍手下的谋士精英几乎算是全部聚集于此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