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袁绍果如曹操料定的那样,直到徐州被曹操平定,袁绍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今日江陵之围,又何曾不像曹操的徐州之危呢?”
张俨听后紧皱眉头,暗自摇了摇头,道:“陛下,袁绍优柔寡断,可司马师雄才大略,必然不会像袁绍那样为之,若大军尽数平叛,司马师肯定率大军日夜强攻江陵,一旦江陵有失,即使平定了内乱,荆州也不复归吴了。”
江陵就是荆南四郡的屏障,江陵有失,荆州四郡旦夕可定。
“虽然司马师善于谋断,可司马师毕竟不是袁绍,袁绍乃河北之主,一言九鼎,可定人之生死,而司马师不过就是篡权乱政之辈,没有袁绍那样稳固的根基,
所以司马师在决定任何事之前,都会考虑内部的稳定问题,而魏国毕竟是曹氏之国,不是司马氏之国,
朕断定若是司马师的大军倾巢而出,后方必定不稳,肯定有人会跟司马师争权,而那时,司马师只能退兵。”孙亮说了这么多,觉得有些渴了,猛喝了几口茶水,又继续说道:
“故,朕认为,虽然魏国举国来伐,可根基不稳,司马师内困外疲之下,肯定会回军稳定局势,所以魏国之兵根本不足为虑,甚至朕猜测一月之内,魏国必会无功而返。”
说完,孙亮自信的眼神,逐一扫过殿中的大臣。
也许根本就没有王霸之气一说,很明显,从大臣的脸色上,孙亮没有看到被说服应有的神情。
甚至在大臣眼中,孙亮的言论是那么的荒诞不羁,起码滕胤满脸就是这样的表情,滕胤满是的惊疑的放下手中的茶具,然后道:“陛下,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啊,司马氏父子二人在魏国朝中颇有威信,自曹爽被诛后,魏廷之中,大都是司马氏的党羽,甚至连魏主曹芳都不得不依靠司马师,
司马师虽然行的是权臣之事,可行事作风未有僭越之事,故臣认为,把军国大事寄托于敌国的内乱,实在是太过儿戏了,望陛下三思。”
是的,如果孙亮不是穿越者,有人这样发言,孙亮也会认为这个人太过儿戏,UU.knshm就像郭嘉曾言,孙策必死于三吴士族的暗杀一样,根本没有人信。
可事实结果就是孙策真的死于暗杀,有些时候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化。
滕胤的言论被诸多大臣附议,他们纷纷出列劝说孙亮,让孙亮在荆州布防重兵,而陆抗等人则没有提到孙亮的言论,直接按照自己谋划提议先平定内乱。
双方因为此事,又在殿中辩论了一会,孙亮心中已然定计,所以也不想听他们在啰嗦了,果断的下诏,赞同陆抗的提议,
命陆凯率军三万,督荆南军事,陆抗等人辅之率军平定五溪蛮之乱。
命吕据率军一万五援赴任庐江,丁奉率军一万五援赴广陵。朱异率三吴之郡兵八千人赶赴蕲春郡为武昌之右部援军。
命昭武将军鲁淑率武昌水军两万佯攻襄阳,建威中郎将全翩领长沙太守督军五千辅助陆凯平乱。
如此安排之下,建业城的守军不足一千人,其中八百人还有护卫皇宫,只有二百人中守卫建业城,这个时候要真有人煽动暴乱擒杀孙亮,孙亮唯有逃跑一途。
明显的陆凯的三万大军都是从建业调拨的,那么整个淮北的防线兵力只有丁奉,吕据,朱异三部,不足四万人。面对的将是魏国淮南和青,徐二州的十万之众。
荆州江陵的兵力也没有增加,还是五万多人,面对的则是王昶的近十万之众。
兵力对比之下,吴国明显不占优势,这也是孙亮认定李丰一定会谋反的情况下,才敢这么部署的。
当然,群臣的反对之声一片接着一片,但是孙亮只回了一句话:“看结果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