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孙亮在吴国民间的调查,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弃婴的情况非常严重。
吴国婴儿在一岁那年就要开始交口钱,当然婴儿交的口钱非常的少,但也让百姓无法负担,
为了生存下去,百姓只好抛弃婴儿,特别是女婴。
女婴长大不如男性劳动力强,好不容易养大了,又得嫁人。
嫁人之后相当于又少了一个劳动力,所以穷苦人家只能将有限的粮食养活男婴。
前段时间,孙亮优待女婴,鼓励生养的政策,让这种情况有所好转,现在直接免除女婴的口钱,则是在给这个政策打一针强心剂。
这两个减税政策也只是孙亮减免杂税其中的一环而已,在这之前,孙亮并没有跟大司农商量,而是趁着现在直接颁布的,
时至今日,孙亮还是有这个权利的,况且钱可以想办法在挣回来,而民心一旦失去,在想挣回来,可就难了。
大司农的财政缺口,孙亮将会让少府出钱补上。
黄皖宣读完诏命后,起初百姓们还没反应过来,经群众之中有识之士的解读,百姓才反应过来。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百姓呆滞的神情开始舒缓,渐渐的露出笑容。
他们感念孙亮的恩情,下意识的向孙亮的方向,不断的以头叩地,这一动作迅速蔓延至整个现场,所有人无不口呼万岁,磕头行礼。
欢呼,呐喊,叩头之声交织在一起。
百姓似乎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
这一夜,明亮的灯火普洒在建业城的红砖绿瓦,飞檐楼阁之上,与喜不自胜的百姓形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孙亮置身其中,在也顾不得皇帝的形象,亲至百姓之间,与百姓玩耍嬉乐,举觥豪饮。此时,歌妓,舞妓也开始她们精彩的表演。
百姓众人都没有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会和普通庶民一起游乐,纷纷感慨赞叹,人们被孙亮的平易近人所吸引,纷纷加入与孙亮嬉乐的队伍当中······
这一刻,孙亮与百姓之间没有上下尊卑,没有等级制度,只有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义。
丁温侍立在孙亮的不远处,将手中的一觥酒一饮而尽赞叹道:“好一副盛世祥和之景,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喝完酒的丁温还望向旁边的滕修,招呼道:“值此佳节,滕将军,要不要喝点?”
孙亮出行,滕修和丁温则率兵负责守卫孙亮的安全,按理说两人应该不能喝酒,而且还得寸步不离,
今天不太一样,临出行前,孙亮交代这两人,不要离自己太近,侍卫们都是甲胄再身,百姓见之自然畏惧,这就使孙亮和百姓产生了距离感。
而且孙亮交代他们可以适当的饮酒,但不能欺负百姓,因为是元宵节嘛,所以孙亮不想把气氛搞的这么紧张。
丁温和滕修当然是不愿意了,怕孙亮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曾力劝孙亮收回成命,但在孙亮执意下,二人只好奉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