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大营内,众将齐聚。
沉默一会后,赵襄率先开口道:“吴军现在有多少人?”
“据我们粗略估计,吴军现在守城的将士约摸有两万人以上,且兵力配比十分协调,若要强攻,我方肯定吃亏。”张资聪率先回应道。
“即使是要强攻,按我们的兵力配比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啊,弓兵的配比又比较大,臣认为我们应该去守城,而不是攻城。”胡居命补充道。
现在的兵力配置确实是个难题,赵襄也想不通,怎么叫部队来支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弓兵。
前几日李越纪便想办法与吴国安插在赵国内部的线人取得了联系。
据他描述,赵文王并没有下达指令准备重新夺回八城,相反他还听取丞相张国涛的建议与吴国和谈。
李越纪得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大为惊喜,只要运用好舆论的压力,赵文王一定会给赵襄的部队施加压力。
若是这个消息传到赵文王的耳边,那么结局只会有两种:一,赵襄因私藏军队而被朝廷针对,到时在吴王与赵王的两边压力下赵襄选择妥协,同时赵国与吴国签约停战协议;二,赵襄杀出两边包围,随后势力大减,一生被朝廷通缉。
想到这里,李越纪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下来,在他认为,赵襄的部队退兵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自己坚持住这几日,这场战争的胜利就一定是他的。
当然,在赵襄见到赵文王派来求和的使节时他便觉得不对劲。
在这几日出兵征战的日子里,他还与太尉王冰保持着联系,因此,朝廷内这些日子的情况他掌握得一清二楚。
次日,赵国大殿内
“禀告王上,赵襄这几日率领私兵对吴国发起战争。”张国涛刚一上朝便谏言道。
“吾不是派使节与吴国谈和了,再说他的军队哪里来的!”赵文王气愤地说道。
“赵王爷私自募兵就已是重罪,在加上现在破坏两国联谊便是罪上加罪。”张国涛继续补充道,“通过这些行径,王爷怕是有造反之心啊。”
听道这个消息时,台下百官纷纷开始讨论,其下也分为了两个党派,一半支持赵襄,一半想要趁此机会扳倒赵襄。
当王冰听到这些话出自张国涛之口时,顿时感到疑惑,这几日他对赵襄出兵夺城的消息保守得严严实实的,张国涛是怎么知道的。
既然事已至此,王冰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保全自身的同时来为赵襄尽量争取时间。
张国涛将这些话说的如此直率,一是看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如何,二是在自己与赵襄之间赵文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