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田丰愤慨说道:“我刚督运粮草回营,正好遇到刘备派来的密使孙乾,其言曹操率二十万大军攻徐州,刘备希望主公发兵相救。我便想要劝主公趁曹操后方空虚尽快向兖州用兵,结果进帐之后却看到主公面容憔悴,便问其故,主公却说其将死矣。只因主公最喜爱的幼子患了疥疮,故其这两日皆不曾眠。
之后我便将曹操东征、许都空虚之事告诉主公,不料主公却说其子命已垂绝,无心顾及他事。待我陈说利害,其仍不肯发兵。唉!此等良机难觅,主公却因婴儿之病,坐失良机!大事去矣!”
沮授听到田丰这么说,便觉他今日去找袁绍也是徒劳,遂与田丰一同离去。许攸同样感叹:“错投庸主,唉!”说着也扬长而去。
再说延津战事,张郃、高览、审配到延津之后,迅速夺取了延津渡口,实际上于禁并未在哪里设防。而当他们进军到延津要塞时,却有不急于攻城,而是和与其对峙。与颜良那里不同的是,这里审配并非参军,而是主帅,张郃、高览为其副将。
审配认为延津易守难攻,后又得知白马津已经牢牢的握在袁军手里,于是认为没必要再夺延津,而是认为应该集中全部兵力从白马津渡河。想到这里,审配便向袁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时袁绍正因为自己幼子得病而无心理事,便将此事搁置了。
审配得知后,便采取了和淳于琼一样的做法,只守住渡口,不夺要塞。
话说孙乾回到刘备那里之后,对刘备道:“袁绍不肯发兵相救。”
刘备大感疑惑,问道:“为何?此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袁绍看不出,他麾下谋士许攸、田丰等人也应当看得出才是。就算不来徐州与我等共灭曹贼,也当趁其后方空虚进兵才是啊。”
孙乾叹道:“在下到黎阳袁军大营后,便遇到了田丰,其带我面见了袁绍,并向袁绍建议出兵奇袭兖州。结果袁绍因其幼子得了疥疮,无心理事,遂不答应。”
刘备摇头叹道:“出身四世三公,坐拥近半壁江山,却如此优柔寡断,仅为一幼子便错失剿灭曹贼的良机。我看此番袁、曹之战,袁绍胜算不大。”
然而大敌当前,感叹无用。曹操已经连下徐州数城,正往小沛而来。刘备正不知如何应对,张飞突然对他说:“兄长勿虑,曹军远道而来,必定困乏,今夜若去劫寨定能取胜!”
刘备认为张飞说得有理,便定下计策。
而曹操大军此时刚到小沛,正要安营扎寨时突然挂起一阵大风,将一面牙旗吹断(牙旗是指曹操亲军的旗帜,属于依仗)。几个军士正要上前收拾,曹操却让他们停下,问荀彧说:“方才一阵东南风吹来,将一青红牙旗吹断,不知此事主吉主凶?”
荀彧想了一下说:“此事非吉凶可判,Uw.uknsh.若丞相信我所言则主吉,不信则主凶。”
曹操追问道:“究竟何事?”
荀彧说:“今夜刘备必来劫寨。”
曹操笑道:“既是你所言我岂有不信之理?你非奉孝,不似他常拐弯抹角,故意使我左右为难,而后才为我做出决断。”
郭嘉就在旁边,听到曹操这么说不由回了一句:“丞相如此说嘉,嘉并不介意。只是丞相也看太高看文若了,他也是喜欢装模作样之人。”
荀彧听了不置可否,曹操却很在意的问郭嘉原因,郭嘉笑道:“所谓吉凶,不过是方士蒙骗凡人之手段,说的模棱两可,准与不准其皆有说辞。方才文若所言不正是如此?”
曹操也是个谋略出众的人,智商高于常人,郭嘉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自嘲道:“亏我自诩久经沙场,如此简单道理却不明白。我军远道而来,刘备必以为我军疲惫,故今夜必然前来劫寨。”
接着曹操又对荀彧说:“文若为何不点醒我?”
荀彧道:“丞相如此问我,在下亦只好如此回答,在下可不敢如奉孝一般在丞相面前如此放肆。”
这时曹操点头说道:“文若所言甚是,我为兖州牧时他便全然无上下之礼。我为镇东将军,他还是依旧放肆。我为司空时亦是如此,如今我贵为丞相,他还是如此,真是不知礼为何物!”
旁人若听曹操这么说怕是已经吓得立即下马请罪了,然而郭嘉依旧笑着对曹操说:“丞相所言有失公道,若无丞相准许,在下岂敢放肆啊?”
↑返回顶部↑